“童養(yǎng)媳”伯娘熊松平 <h1> 深夜,經(jīng)常被夢縈繞著,常夢見伯娘那慈祥和藹的笑容,她點著一支煙,坐在老房子門口悠然的曬著太陽,穿越在以前的環(huán)境里,東奔西跑,失眠而不感到疲倦,是一種幸福的叨擾。<br> 人人都會成人子女,也都會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時,不知父母之艱難,為人父母時,才知為人子女時的快樂和幸福!生活給予人的很多很多,往往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當(dāng)我們慢慢變老時,才知道原來有很多的東西,值得珍惜、珍藏著,因為,平時的一點點施舍,一點點關(guān)懷,一點點溫暖的問侯,都是人生的亮點。許多年后,細(xì)細(xì)的回味過去,才知那是多么的珍貴,多么快樂的事。<br> 伯娘從一個“童養(yǎng)媳”為人子女,為人父母,成為這個家族的祖婆一份子,一生無驚奇之事,無偉大之光,以平凡人的經(jīng)歷,哺育著這個平凡的家庭,把一個平凡家庭的子女,培養(yǎng)成一個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材,以平凡的腳步,走好了自己平凡的一生。<br> “童養(yǎng)媳”這個名詞,在現(xiàn)今科技發(fā)達,詞名日異更新的時代,對于年輕人來說,己成為遙遠(yuǎn)陌生的歷史,而對于我來說,是一份永恒的溫馨記憶……<br> ――題記</h1> <h3> 伯娘從小就沒有了父母,從塘灣投靠到白山坨的親戚家生活,在不滿七歲時,以“童養(yǎng)媳”嫁給了我的伯父。<br> 當(dāng)時,祖屋座落在靠小河邊的老鄉(xiāng)公所附近,小河上架有木橋,便于人們出行和耕種,對面是鐵爐屋和巖屋,巖屋有一個糖坊,到秋季,巖坪上,向家坪,下田坪堆滿了等待榨糖的甘蔗。緊靠小河修建的二排房屋,原是思蒙的老場坪,趕場日,幾保幾鄉(xiāng)和鄰縣辰溪的后塘蘇木溪仙人灣,及黔江銅灣等地的商賈,齊聚于此進行物產(chǎn)交流,非常的繁榮。不幸的是五四年,被山洪暴發(fā),沖毀了祖屋和場坪,只剩下一小截,叫半邊街的地方了。洪水損毀后,場坪新墾搬遷到鄉(xiāng)公所后面的戴家墳山(現(xiàn)在的所在居住地)。那時,這里全是一片墳冢地,非常陰森、荒涼、恐怖,只有肖家垴上塘邊住有幾戶不姓肖的人家。喬遷的新址,規(guī)劃設(shè)計考慮的非常周全,木房錯落有致,每棟房屋之間留有二米左右的小攏子,直通向大小河,便于救火應(yīng)急之用 。街中間鋪著青石巖板,場坪遷移至此,木炭柴火豬兒牛場卻全設(shè)在岸坪,三鄉(xiāng)八鎮(zhèn)賣買交換物產(chǎn)的趕場人,絡(luò)繹不絕。九三年,修建銀珍庫區(qū)時,把肖家垴二個富有傳奇故事的水塘填平,改建成市場。現(xiàn)在,場坪上那古色古香齊整劃一的木樓,被磚屋瓦房所替代,房屋之間的應(yīng)急攏子沒了,青石的巖板街沒了,幾經(jīng)變遷,場坪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這是后話。 <br> 那時,爺爺奶奶開了一個小伙鋪,家里窮,房屋撐方左搭雷家柱頭,右搭張家壁板子,前后用高梁毛毛夾起以遮風(fēng)雨,艱難的哺育著五個兒女。伯娘的到來,雖然是增加了一口,實際上是給奶奶添了一個幫手,說是娶了個媳婦,不如說是來了個女兒。奶奶姓嚴(yán),娘家是蓑衣溪嚴(yán)家人,一生勤儉持家,樂善好施,凡有上門乞討之人,無論自己怎么艱難困苦,總是喊伯娘去米缸里抓幾亞米施給他們,奶奶常教導(dǎo)兒女,有苦苦自己,不是有天大的困難,誰愿意上門乞討啊!伯娘后來濟善行善助人為樂的性格,也多是從奶奶那里秉承下來的。</h3> <h3> 伯娘八歲時,在巖坪上扯豬草回家,小河因漲了水,灘水湍急,背簍過重,腳下一滑,被水沖走了二十多米,才被救了上來。奶奶抱著伯娘痛哭不已,嘮叨自己的不是,爺爺也是懊悔頓腳,急忙感謝恩人的搭救。做父母的有誰不痛惜自己的兒女呢,而生活的艱苦和困窘,又不得不是窮苦的一家奮力拼搏,為生活過得好一點而努力。有一次,伯娘扯豬草,不小心把斷腸草和鵝兒菜,地子菜,鋸子草等一起扯了回來,藥死了豬,嚇的伯娘躲在桔園不敢回家,父親陪著奶奶到傍黑才在桔樹下,找到嚶嚶哭泣的伯娘。奶奶并不怪罪責(zé)罵,而是告訴哪些豬草有毒,哪些可以喂豬,是伯娘學(xué)會了怎樣去辯別有毒無毒的嫩葉植物。不管是早起割茅扯豬菜,還是天黑地凍的洗衣服,不論是泥濘小路的坎坷,還是小河洪水的石滑,不論是山高路滑去砍柴,還是和弟妹們共同承擔(dān)生活的重?fù)?dān)。在那艱苦的歲月,屋漏又逢連夜雨,艱苦日子又添霜。爺爺去世了,三十多歲的奶奶年輕守寡,和年幼的兒女們相依為命,作為長媳的伯娘,和奶奶一起共同撐起這片天,白天幫奶奶在店上辛苦,早晚去扯豬草,還要洗衣服,有吃的都留給弟弟妹妹,特別是我父親在淘金骨折,七叔八叔姑姑生病時,伯娘小小年紀(jì),端茶送藥,按奶奶教的草藥,去田坪、山上尋找,手上腳上全是被刺劃傷的傷痕。少了爺爺頂梁柱,日子的艱難,是奶奶忍著心痛,不得不把八叔過繼到當(dāng)家山里,伯娘和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著抱著奶奶不放,好幾天紅著眼睛不肯吃飯,兄妹間的深情厚意無法用言語表達。本該享受童年生活的夢幻年齡,不能象現(xiàn)在的小孩,在田野里開心盡情的去追逐蝴蝶、蜻蜓,去欣賞春秋美麗的風(fēng)光,對滿坪艷紅的桔子,或是堆滿待收的甘蔗,從不去摘拿,而是和大人們一樣,去分擔(dān)一份本不該讓她們承擔(dān)的責(zé)任。伯娘和父輩們的童年,就在這份責(zé)任和辛勤的勞動中度過……</h3><div><br></div> <h3>伯娘和道哥</h3> <h3> 成立合作社時,以魚謀生的伯父和父親入了縣漁業(yè)社,伯娘也從思蒙搬到了河街上(現(xiàn)三完?。?,上游的幾都河水緊緊懷抱著長樂坊順流而來,日夜潺潺,淙淙不息的水聲,是訴不盡打漁人的辛酸。春上洪水泛濫,溪河之水說來就來,漁具常常被水沖走,損失心痛;夏季魚孵仔蛋,孕魚待休,真正的漁民,這段時間是最閑的時候,而今卻成了捕殺孕魚的旺季!秋季是漁民的春天,可是蚊蟲叮咬,痛苦難當(dāng);隆冬刺骨,魚沉深潭,寒風(fēng)冽冽,手抓竹槁,清冷打戰(zhàn),古老捕法,把漁網(wǎng)強盜釣攔河放好,到了夜晚,伯父用竹槁?lián)舸蛩?,伯娘則在漁倉用竹棒敲打,以響聲驚動深潭的魚,魚聽之,便會慌亂四竄,被魚網(wǎng)或釣勾住……河街上的人家,吊腳成林;水碼頭上,人來人往;毛磚青瓦的巷道,錯綜街深,古色古香的吱吱木門聲,令人向往。在這條河街上,給伯娘留下了許多痛苦和歡樂的回憶,既有看孩子們成長的開心,也有不幸的災(zāi)難。如往常一樣,傍晚放釣撒網(wǎng),清早收魚賣魚,為了賣個好價錢,總是要起個大早去鄉(xiāng)下去街上吆喝,塔兒潭,雀兒潭,高巖坎,魚樹坪……衰衣溪,朱家佬,向家莊,茶灣院子……一路走來,收魚中的艱難,賣魚中的辛苦,多少汗水,多少淚水,只有潺潺的河水知道。有一次,伯娘外出賣魚,把年幼的兒子道哥放在家里,恰巧發(fā)了高燒,哭聲不斷,被鄰居聽到好心抱起,誰知輕輕一抱,是道哥脊柱骨折,后經(jīng)治療,終未能痊愈,是道哥脊柱微駝,這成了埋在伯娘心中一生的疼痛。在后來的歲月里,這種疼痛成了伯娘的心病,曾多次愧疚的對我說,伯娘對你道哥不住啊,那天賣魚要是早點回來就好了!道哥的懂事,聰明好學(xué),是伯娘很欣慰。道哥學(xué)什么象什么,而且精微細(xì)致,父輩們制作的玉釣工序,只有道哥一人學(xué)會,火候把握的相當(dāng)?shù)轿?。道哥常常邀我一起去放玉釣,有時到山上砍幾根麻竹,回家用火薰下竹子,把微彎的地方調(diào)直,竹子的頂端調(diào)成微彎形,以免起魚折斷釣桿,用尼龍絲,套上釣勾,在寡婦橋下、長樂坊河邊、上田坪的淺灘上,灣里的糧兒灘,花園的小溪里,都有我們的足跡……每次去花園釣魚,姑姑總是滿院子去落雞蛋給我們吃,晚餐就是煎黃白魚婆或紅旗子,禾湯禾水的拌青紅辣子,魚湯煮的清甜,至今都記得那香香的味道……后來,道哥進了民政辦的皮鞋廠,學(xué)會了制作皮鞋,和嫂子一起,早起摸黑,晝夜制作,只想多做一雙就能多掙一分錢,就能減輕家里的一點負(fù)擔(dān),為家里多盡一份責(zé)任。</h3> <h3> 漁業(yè)社解散,伯父調(diào)到了商業(yè)部門,六個兒女,靠伯父一個人的工資,生活十分困難,伯娘在家一邊帶著孩子們,一邊在長子口擺個賣米糕的攤子,起早貪黑,從無怨言……后來,大姐,五姐相繼都有了工作,六姐也從上海紡織學(xué)院畢業(yè)回來工作,家里生活條件稍有好轉(zhuǎn)。但是,伯娘還是一直努力的辛勤忙碌,總說兒女們也有他們的一家子事,不要給他們添太多的麻煩。當(dāng)做得起時自己要多做點,早出晚歸,繼續(xù)在長子口前擺著小攤,先是貓盤兒的手提肩挑幾回,道哥后來靈機一動,用棕樹鋸了四個輪子,在輪子上鋪上木板,制作了一個小拉車。清早,伯娘在前面用繩子拉著車,道哥在旁邊護著米糕桶和佐料等東西,不論天晴下雨,從不間斷,以此來維持全家的生計。伯娘只要遇到有身體殘疾和天災(zāi)人禍的乞討者,不管自己生意如何,總會熱情的施舍他們。不論是家里再困難,還是后來生活稍微富裕點,或是姐姐們成了國家的干部,伯娘和藹慈祥,宅心仁厚,自強不息,助人為樂的性格始終未曾改變。</h3> <h3> 伯娘陪我去準(zhǔn)溪一個懂醫(yī)的親戚家尋藥,那時不通公路,沿溪爬界,翻山越嶺,幾十里的山路,年輕人都會疲憊不堪,在那里住了二十多天,伯娘不辭辛苦的來回奔波。路途遙遠(yuǎn),山路又不好走,多次來回送雞送肉,叫伯娘不要來,她笑呵呵的說,沒事,不疼侄兒疼誰???而且治病時要多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呀……姐姐任職時,道哥想邀我去做煤炭生意,希望姐姐在同等價格同等質(zhì)量的情況下,能照顧照顧。伯娘聽到后,馬上勸說不要去,說那么大個工廠,不要去為難姐,不答應(yīng)吧,情面上過不去,答應(yīng)吧,廠里那么多人都在看著你姐呢……河街房屋搬遷到寺坪附近時,一戶規(guī)劃在一起的鄰居向伯娘說他人多地方小,要伯父伯娘幫忙換換宅地,伯娘二話不說,把自己向陽寬敞的地方與他更換了,鄰居說伯娘太傻了,伯娘則說人家既然向你求情幫忙,住這住那都是住,受點小損失,上點小當(dāng)也沒有什么……伯娘一生就是這樣一個人,寧愿自己吃點虧、上點當(dāng),于世無爭,處處地方為他人著想,從不考慮自己的人。</h3><h3> 我們晚輩常去看望伯娘他們,問起伯父去哪了,伯娘都是笑哈哈的說“當(dāng)縣長”去了。 伯父年紀(jì)大了,有個習(xí)慣是每天從寺坪沿防洪大堤走走,再繞華晟大酒店轉(zhuǎn)街道一圈,這樣的“縣長”回家再小憩一會。伯父寫的一手好毛筆字,熟悉他的人,遇到紅白喜事要弄點喜慶的聯(lián)字,都要伯父幫忙寫寫。伯父一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雖然不讀書,看到什么卻能四路八句的出口成章,本縣的風(fēng)景名勝,朝圣歌,特別是對思蒙編有風(fēng)景詩,遺憾的是當(dāng)時沒有抄襲保存下來。每次見侄兒侄女們來,是伯父伯娘最高興的事,總會忙前忙后的炒幾個菜,點上一支煙,陪飲一杯小酒,聊聊家常,噓寒問暖,說一些爺爺奶奶的故事,說和父親到安江黔城等地捕漁的軼聞趣事,講到朝南岳的時候,說伯父在南天門看到一個象伯娘的背影的人,轉(zhuǎn)過頭來準(zhǔn)備打喊時,卻是頭痛轉(zhuǎn)不回去了,伯娘說上南岳朝香,不能打野望,管他象不象,只能一心一意去朝香,后來,伯娘在祝融峰老店祈禱問卦,說明原委,連穿三卦,真的沒事了,逗的伯娘和我們哈哈大笑,伯父卻在一旁笑著說伯娘逗你們的,那神情至今記憶猶新。</h3> <h3>伯父原創(chuàng)的百歲歌。</h3> <h3> 道哥走時,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疼痛,是日漸消瘦的伯娘,最難受最痛苦的日子,心靈倍受折磨。年幼的孫女,雖然缺少了父愛,但是,有媽媽溫暖的母愛,爺爺奶奶的痛愛,伯伯們的親情,經(jīng)常關(guān)愛關(guān)懷下,健康的成長……七叔母給道哥送行時,開玩笑的說很羨慕道哥的永居處象“小香港”,誰知一句玩笑的咒語,在事后的不久,帶外甥女在人行道上行走時,一輛三輪車因剎車失靈,撞倒了叔母,一句不經(jīng)意的玩笑,是聰明能干的叔母,撇下叔叔和孩子們,演繹成了撕心裂肺的車禍……父親病危時,九十歲的伯父和伯娘七叔帶著病體,匆匆的趕到了醫(yī)院。病床前,幾雙滄桑老螢的大手,滿含眼淚,緊緊的握在了一起,泣不成聲的淚水,是滿滿的不舍,是深深的摯愛,告別的嗚咽,是道不盡的滄桑歲月,坎坷經(jīng)歷的傾訴,短暫的見面安慰,成了哥嫂兄弟間最后相聚的永別!父親轉(zhuǎn)院去了懷化,伯父在八月十七日先父親前離開了他們?nèi)账家瓜?、相依為命的兄弟親人們!八十九歲的父親,在忍著病魔的疼痛,以堅強的毅力,打敗多次血透暈厥的折磨,時隔四十三天,也緊跟伯父而去……一年后的二0一四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六日,父親的周年祭,伯娘在與病魔拼盡最后一點力氣,帶著安祥的滿足,靜靜的睡著了……一年零四十三天,痛失三位致親的親人,每每想起伯娘和父親的祭日,不得不是我們晚輩心痛不己,冥冥之中的上天安排,仿佛是蒼天的故意,也是伯娘在最后的一刻,以善良寬宏的胸懷,向子孫們在解釋著什么,意會著什么?是他們生死兄弟間的深厚親情,感動了蒼天,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里不孤單,繼續(xù)兄弟哥嫂的緣分,結(jié)伴一路前行,言寓著他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子孫后代代代相傳,永遠(yuǎn)昌盛!</h3> <h1> 伯娘她老人家安祥的走了。憑著意志和毅力,堅持到最后一刻,選擇了和弟弟一天的祭日。是急于去與濡沫患難的伯父團聚?還是便于和至親的弟弟敘舊拉拉家常?還是為了在今后漫長的歲月里,莫耽誤兒孫們的寶貴時間,好共同祭奠您們慈祥的英靈!伯娘對親人、對朋友,那無私地關(guān)懷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我們敬仰伯娘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人格,在她老人家的敦敦教誨下,子女們個個品德優(yōu)秀,有出息,在各自的平凡工作崗位上,放射著各自絢麗的光彩。無論是在姐姐任廠長、副市長、常委等職,還是在大姐任總經(jīng)理,大姐夫任公安學(xué)校校長時,伯娘總是和以往一樣,做自己的事情,過自己的日子,低調(diào)做人,從不炫耀;從不以私心去找姐托人找關(guān)系辦私事,正因為有這樣的母親,子女們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則,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當(dāng)親戚朋友有什么事,求她去說情,伯娘總是苦口婆心的勸說,只要有理,政府會給你撐腰有說法的。遇到以強欺弱的事,同樣也會非常的氣憤,同時開導(dǎo)來人要以理說理服人,于人為善,讓人三分不算輸?shù)牡览?,更不要計較被人欺負(fù),不計較吃虧受委屈,常逞惡之人,自有遇懲惡之人,讓他去自食其果。以百善孝為先,心存善念,天地自會寬敞,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她老人家言行一致,以善良、高尚的人格魅力,時刻激勵著子孫后代,傳承發(fā)揚光大,是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猶如春天的鮮花,冬天的暖陽,溫暖著我,溫暖著你,也溫暖著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