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秀林

美篇號 75248178

木秀于林,人存于群。

被訪問 253773 收獲贊 5438 被收藏 94

    • 2022-07-31 青木秀林
      按理就應該是這樣,只是我忘記了苦難!
    • 2022-07-30 青木秀林
      我高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農一年半,其中,包括與下鄉(xiāng)知青共同勞動。 與下鄉(xiāng)知青還是比較有共同語言的,也幸虧有他們(她們)殿后,否則,在勞動中我就在最后打狼了。 每名知青都是自己掙自己的工分吧?在家做飯的知青,是實行輪換制?還是固定一位呢?做飯知青是其他人給他(她)工分嗎?這些我都忘了~ 很遺憾:我的檔案中,履歷沒有從回鄉(xiāng)務農寫起,沒有真實記載我曾經當過農民!
    • 2022-07-26 青木秀林
      跟隨青蘭子旅游~????????????
    • 2022-07-24 青木秀林
      ????????????
    • 2022-07-19 青木秀林
      我40多年,一直在寫職務應用文和論文,一直在進行邏輯思維,早已經不習慣甚至不會形象思維和派生的表達方式,例如你的“道路把房屋編織成了村莊”那樣的表達。我只有用自己習慣的直述來紀實,當然會自然地讓邏輯貫穿始終。????????????
    • 2022-07-18 青木秀林
      哈哈,這屬于“巨著”——歷史跨度長,歷經三個時代,人物多。 紀實貴在真實!從遼寧省寬甸縣移民的史實,也許寬甸縣地方志可能記載,但不可能記載移民在目的地的苦難遭遇;移民到黑龍江五常縣,移民患克山病,五??h地方志可能記載,但不可能記載這么詳細。這就是這篇紀實散文的主要價值所在。 主要不足之處:一是殘留文革文風。二是前后缺乏邏輯聯(lián)系。前面的苦難是天災人禍造成的,人禍是欺騙性移民,天災是克山病,正常邏輯順序應該是后面寫如何戰(zhàn)勝寒冷、克山病的,至于解放后如何大干苦干顯然不可能戰(zhàn)勝克山病,只能擺脫貧窮。 作者年齡不算小了,還能寫出怎么詳細的歷史,搜集怎么多照片,不容易,下力氣了!????????????
    • 2022-07-16 青木秀林
      有時間一定拜讀!??????
    • 2022-07-15 青木秀林
      的確是不堪回首!而所謂的光榮、自豪、無怨無悔等表達,實質是在歪曲歷史,表現(xiàn)出來的是淺薄、糊涂.....
    • 2022-07-15 青木秀林
      頭腦清醒,認識深刻,表達真實,文采斐然!若能夠將典型的“知青之歌”,例如《南京知青之歌》的歌詞呈現(xiàn)給讀者,將更充實、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