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王海容大姐韓凱~謝絕送花 <h1>今天(2017年9月21日)送別王海容大姐。上午10時許,向這位“對國家外交事業(yè)、政府參事工作和文史研究館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并具有特殊背景的杰出人物高規(guī)格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h1><h1>告別大廳擺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馬凱、胡錦濤、李鵬、朱镕基、溫家寶、李長春、吳官正等多人和中央組織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外交部等單位送的花圈。毛澤東、鄧小平、華國鋒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家屬,以及外交部、全國政協(xié)、國務院參事室、中央和北京市機關等社會各界人士近500人,前來為海容大姐送行。級別最高的是國務委員,老外交部長楊潔篪。</h1><p class="ql-block"><br></p> <h1>記得是在1981年下半年,父親被罷官20年后獲平反,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碰巧和王海容、唐聞生在一個班,他們彼此很聊得來。我借著這個由頭,到海容大姐家做客,試圖寫一篇人物專訪。她家住在離中南海不遠,一個外國駐華使館的老院子里,很是幽靜。她性情直爽快人快語,我們談得很投機?,F(xiàn)如今喜迎黨的19大,任何話題弄不好都會引起敏感議論,因此,就不便細說什么了。</h1> <h1>華國鋒主席的老伴韓芝俊率全家送的花圈。</h1> <h1>唐聞生大姐與王海容的關系,自不必多說。在現(xiàn)場我們看著她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迎賓待客,安排現(xiàn)場。許多人遇到問題,都異口同聲的說,問一下唐主席。<br>辦事精干、風度依然、平易近人的唐大姐,在百忙中“接見”了我。她情不自禁地簡短回憶了父親和她們在黨校兩代人愉快的交往。同時,還關心地詢問我二姐的近況,她們是中學同學。<br><br></h1> <h1>王海容,是眾所共知的曾經權傾一時的中國外交風云人物,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外交部副部長。當然這一切都與其家庭背景關系密切。</h1><h1></h1><h1><br></h1><h1>王海容1938年出生于湖南的名門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澤東的表兄,同時也是無黨派知識分子,建國后曾任政務院參事,政協(xié)委員。</h1><h1><br></h1> <h1>1960年,王海容考入北京師范學院俄語系,四年后,當大多數同學都到中小學任教時,王海容進了外交部,并派到北京外國語學院進修英語。</h1><h1></h1><h1>1965年,27歲的他被分配到外交部辦公廳綜合組。1970年夏,王海容任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1971年被正式任命為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1972年任外交部副部長助理,1974年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此時年僅36歲。據其同事說,王雖有與毛澤東的親屬關系,但她輕昜不隨便講話。</h1> <h1>有從家鄉(xiāng)趕來送別的昔日同窗好友</h1> <h1>從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間,王海容完成了由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到中國高級外交官的角色轉變。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席位、中日建交……她與當時的翻譯唐聞生大姐一起,幾乎參與了毛澤東晚年的所有外交活動;她倆自然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h1> <h1>1978年底,王海容結束了在外交部的生涯。這期間接受過審查,據說在中央黨校學了三年。之后,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2009年4月退休。性格耿直的她,待人真誠,工作勤懇,行事低調,清正廉潔,凡事親力親為;“從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倍受人們敬重”。人們看到的王海容,時常是一身淺灰便裝,身穿一雙布鞋,即便是70多歲高齡,仍顯得相當硬朗。</h1> <h1>回望這段歷史,還是知情人用的那十個字來形容她最為恬當: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物。讓人們覺得挺神奇的是,她病逝于9月9日,正好是她那位爺爺毛澤東的41周年忌日。<br><br></h1><h1>海容大姐,一路走好!</h1> <h1>【編后】要感謝美篇這個平臺及小美團隊。這兩年在接觸和學做美篇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大家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寫的有關追憶華主席,送別李昭阿姨,歌頌周總理音樂會、難忘莊則棟老師,懷念陳永貴大叔及其它題材的三十多個圖文兼有的美篇,在這個平臺上誕生并由美友們關注轉發(fā)。有的游覽閱讀量達282萬,249萬多。美友們在此相逢,交流互動,彼此暖心……美篇平臺就像是溫馨的家園,也似一盞在我們人生道路上幸福的長明燈!感恩牽手走在一起的網友們,感恩陪伴我們前行的這盞溫暖明亮的燈!<br>讓我們共同呵護這個平臺,為她添光彩!</h1> 王海容外交部大姐美篇毛澤東唐聞生送別禮賓司平臺參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