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孤兒胡老師攝影 <h3><b>攝影、文字:胡錦輝</b></h3><h3><b>拍攝時間:2015年5月</b></h3><h3><b>拍攝地點:馬來西亞仙本那</b></h3><h3><br></h3><h3>《仙本少年》</h3><h3>海延千百灣,舟過萬重灘。</h3><h3>仙本無甲子,不知君老顏。</h3><h3> ——胡錦輝 · 2017年9月</h3> <h3>沒有經(jīng)歷過缺水,就不知道淡水的珍貴;沒有經(jīng)歷過赤道上的烈日,就不知道真正的酷暑;沒有回歸過簡單,就不知道陷入爭斗的可笑;沒有去過仙本那,就不知道赤道附近還有這么一顆滄海遺珠……</h3><h3><br></h3><h3>2015年夏,我慕名來到了馬來西亞東部的仙本那。仙本那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媲美馬爾代夫的無敵海景、便宜到?jīng)]有朋友的野生海鮮(我是吃貨我怕誰)以及當(dāng)?shù)鼐用竦娜宋娘L(fēng)情,特別是仙本那一帶海島上的小朋友們,他們的純真、陽光、勇敢、簡單,他們的苦與樂、悲與喜,感動了我創(chuàng)作了這組《赤道孤兒》。</h3><h3><br></h3><h3>赤道孤兒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他們的父母健在,并非真正的孤兒。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渺無人煙的赤道孤島上,仿佛是在世人遺忘的角落;他們沒有手機(jī)、手表和日歷,歲月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概念的流光;他們靠海吃海,天生天養(yǎng),除了淡水和藥物,其他的幾乎都是自力更生。赤道孤兒,堅強(qiáng)、勇敢、獨立、淳樸,以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獲得他們快樂的人生。</h3><h3><br></h3><h3>在拍攝完這組《赤道孤兒》后我曾經(jīng)反思:我們身處繁華都市,享有先進(jìn)發(fā)達(dá)的社交工具,卻連鄰居的電話都沒有,回到家里把門一關(guān)隔絕了鄰居,把頭一低對著手機(jī)隔絕了家人,把心一狠無視了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和仙本那的人們誰才是“孤兒”?</h3> <h3><b>歡樂篇</b></h3> <h3>《嬉戲》:2016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線影展中展出。他們是海上民族巴瑤族的少年,與海嬉戲成為他們快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圖系巴瑤族弟弟向哥哥“突襲”,一腳把哥哥踹下海的瞬間——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樣的嬉戲方式。</h3><h3></h3> <h3>《戴帽子》:2016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線影展中展出。海星是他們兒時的小伙伴,也是他們隨手可得的小玩具。</h3> <h3>《他們的奧運》:刊登于《中國攝影雜志》2016年增刊上。仙本那少年喜歡在海邊玩各種運動,形成有他們特色的“小奧運”。</h3> <h3>《巴瑤頑童》:2016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線影展中展出。他們居住在海上的吊腳屋上,攀爬木屋嬉戲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把身子倒掛在木屋上向你打招呼,是他們特別的示好方式。</h3> <h3>《出水芙蓉》:2016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線影展中展出。</h3> <h3>70后、80后的朋友還記得《街頭霸王》中古烈的絕招“斬魂腳刀”(廣東人稱為“刀腳”)嗎?巴瑤族的少年來給你示范一個!</h3> <h3>我沒有坐過飛機(jī),但我享受過飛的感覺……</h3><h3></h3> <h3>日本人有“從清正石垣跳下去”的諺語形容鼓起勇氣,巴瑤族也有縱身跳下大海的果敢。</h3><h3></h3> <h3>海上的磨練,令他擁有矯健的身軀,古銅的膚色和超人的勇氣。</h3> <h3>巴瑤族的“海洋公園”。</h3><h3></h3> <h3>簡單的快樂,無憂的歲月……</h3><h3></h3> <h3>歲月靜好,只因無欲無求和有你相伴…… </h3> <h3>一艘木船疾馳而過,船頭的孩子向我們快樂地招手。木船在大海中穿梭,猶如歲月穿流,留下的是一張張笑臉——我們會在潛意識里忽略掉苦臉,這樣的人生會更加快樂。</h3> <h3>為了拍到他們的水下活動,我也潛入了水中。相比起我的全副武裝,巴瑤族的小朋友們裸眼下水,完全無視高鹽度海水對眼睛的刺激。</h3> <h3><b>淚愁篇</b></h3> <h3>《渴望》:刊登于《中國攝影》雜志2016年增刊上。從他的眼光中我看到了隱藏在歡樂背后的渴望。</h3> <h3>《委屈》:姐兼母職,小女孩小小年紀(jì)就要照顧弟弟??粗趺春宥歼€是嚎啕大哭的弟弟,小女孩非常委屈。</h3> <h3>《馬幣、馬幣》: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仙本那的小朋友學(xué)會了伸出小手向中國游客說:“馬幣、馬幣?!?lt;/h3> <h3><b>生活篇</b></h3> <h3>黃昏的仙本那……</h3> <h3>他們居住的海上“吊腳屋”。</h3> <h3>我們唾手可得的淡水,他們可要走上幾公里甚至更遠(yuǎn)的路才能拿得到。</h3> <h3>我們帶來的望遠(yuǎn)鏡,他們顯得十分好奇和喜歡。</h3> <h3>我們很容易被海膽刺傷,但巴瑤族的小孩卻是隨手就能拿起一只……</h3> <h3>《一家人》:我們的交通工具一定比他們發(fā)達(dá),我們的通信工具一定比他們先進(jìn),可是,他們一家人相聚的時間一定比我們多……</h3> <h3>我們身處繁華都市,享有先進(jìn)發(fā)達(dá)的社交工具,卻連鄰居的電話都沒有,回到家里把門一關(guān)隔絕了鄰居,把頭一低對著手機(jī)隔絕了家人,把心一狠無視了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和仙本那的人們誰才是“孤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