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亦舒淺談《我的前半生》瑞雪 <h1>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正在熱播中,各種粉飾人物褒貶不一。對于上點歲數(shù)的人來說,還以為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改編,卻原來是改編自香港現(xiàn)已71歲的女作家亦舒的都市言情小說。</h1><h1>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因它的局限性或改編者自身的水平常常是“出力不討好”。觀者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往往是:“唉,不如小說好看”當(dāng)然,對沒有讀過小說的觀眾另當(dāng)別論。只是不知動了筋骨,做了大手術(shù)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亦舒女士看了會作何等感受?</h1> <h1> 亦舒,曾被很多人拿來和瓊瑤相提并論。說臺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這本是褒義之詞,可亦舒不領(lǐng)情,她說:瓊瑤寫的都是給小女人看的……言外之意,我寫的都是給大女人、勵志女人、成功女人等看的,豪不謙遜的性格,不知是不是有強大的人生閱歷和文化底蘊做基礎(chǔ),狂言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說出口的。</h1> <h1> 讀亦舒的作品,有一段話當(dāng)下很火“真正有氣質(zhì)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么書,去過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么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弊詈笠痪浣Y(jié)論非常經(jīng)典,炫耀的背后是自卑在作祟,由此聯(lián)想到電視劇中的各色人物:唐晶,表面看上去是一個事業(yè)成功的女強人,有房有車有品味,還有一個讓無數(shù)女人為之心動的男友賀涵。但令人惋惜的是兩個人十年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卻始終走不到一起。拋開一心執(zhí)念于賀涵的薇薇安,還有最后讓賀涵動搖的閨蜜羅子君,其實隔在兩人之間的不是別人,而是唐晶永遠無法戰(zhàn)勝的自卑感。這種自卑來源于自小家庭缺失的安全感并由此繁衍來的憂郁壓抑的孤獨人格。</h1> <h1> 至于羅子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被唐晶自己一步步推給賀涵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十五年的羅子君被掃地出門,作為閨蜜,遇到事情幫好朋友兩肋插刀本是無可厚非的,所以不管最初對羅子君離婚前善意的提醒,還是在離婚后羅子君孤身一人帶著孩子幾近走投無路時給予的幫助,唐晶用親力親為詮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閨蜜。但錯就錯在唐晶將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也穿戴到羅子君身上。羅子君除了買買買幾乎什么都不會,這時她自己內(nèi)心最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保護傘和人生導(dǎo)師去保護她、幫助她、指引她,所以她把賀涵介紹給羅子君,然后兩個人極盡所能給予羅子君幫助,引狼入室的結(jié)果是摯愛被奪,傷口的血痕只有自己舔食醫(yī)治。</h1> <h1> 電視劇里的“主婦勵志”和原著里的“女性自強”同屬都市女性題材,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坊間曾流傳“不讀亦舒終身誤,一讀亦舒誤終身”,就像有人斷定99%的夫妻,都曾有過離婚的念頭,雖有些夸大其詞倒也是對時下女性婚姻問題善意的提醒。當(dāng)所有的風(fēng)花雪月落入柴米油鹽,夫妻雙方能夠走向白發(fā)蒼蒼,不知要跋涉多少道山山水水才會彼此相攙走到人生的彼岸。途中難免有人堅持不到終點而半途下車,那么,保持單身的能力尤為重要。</h1> <h1> 亦舒一生著作頗豐,在她同時代女性作家里可謂一枝獨秀,無人能比。她14歲發(fā)表作品,15歲被期刊社約稿,17歲出版小說集,一部部作品時常驚艷閱讀的人們。 亦舒的情感生活也如同她的作品,可謂豐富多彩。17歲時倒追畫家蔡浩泉,不顧家人反對,未婚先孕,閃婚生子,如此轟轟烈烈的愛情,僅維系了3年便被柴米油鹽擊垮。當(dāng)她得知離婚后的前夫另有新歡后,竟連兒子也不再探望。多年后,已經(jīng)成為畫家和導(dǎo)演的兒子蔡邊村,拍了一部介紹自己尋找生母的紀(jì)錄片《母親節(jié)》,試圖與母親相認(rèn)。亦舒的反映卻令人瞠目結(jié)舌,她只在自己的微博上發(fā)了一段引用自己作品里的話,算是回應(yīng):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我懷你的時候是那么年輕,但是我要你活著,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著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蔡邊村11歲時最后一次見到母親,19年后他去溫哥華拜訪母親,卻遭到亦舒的拒絕。愛情的傷害延續(xù)給子熙,那是何等的刻骨銘心。</h1> <h1> 亦舒的第二段情感,猶如現(xiàn)在的“小三”給人感覺不那么光彩,生生撬了著名演員鄭佩佩的情郎岳華據(jù)為己有,對這場橫刀奪愛的鬧劇,流傳的也是沸沸揚揚。這也印證了亦舒自己一句很富哲理的話: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因為亦舒太“作”,對岳華前任鄭佩佩那是一個窮追猛打,搞得鄭佩佩及家庭生活惶惶不可終日,最終導(dǎo)致岳華也不屑與之好合,拂袖而去,堅決與之分手。小說中乃至改編后的的某些情節(jié)可窺見一斑。</h1> <h1> 40歲時,亦舒迎來了她的第三段情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段姻緣竟然是通過類似相親的形式而得來,這好像很符合亦舒的行為邏輯。不惑之年的亦舒自從嫁給這位港大梁姓教授后,不知是前兩次婚姻使她成長了,還是受梁教授溫文爾雅的紳士風(fēng)度所感染,完全沒了過往的乖戾跋扈,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冒著高齡生產(chǎn)的風(fēng)險,為梁教授誕下一女。自1993年移民溫哥華后,亦舒就過著相夫教女的安寧生活,筆耕不綴,以一年幾部書的節(jié)奏寫作,至今以出版300多本。亦舒身為女性寫女性,【我的前半生】如此受歡迎,得益于她教女人自由與自立,面對財富不是卑微,更不可攀附于任何所謂依靠。這個“作”了前半生的女作家,終于悟得真諦,把后半生過得順風(fēng)順?biāo)?,怡然自得?lt;/h1> <h1> 大千世界,婚姻本來就是一地雞毛,就像賀涵說的那樣,“結(jié)婚是為了什么,不就是人生不易,要找一個人與自己一起同舟共濟??!”所以,愛情是對等的,周圍世界里任何的風(fēng)吹草動都可能會成為兩個人之間的一道坎。丑到很多人的凌玲姿色平平卻打敗了貌美如花的羅子君,為什么,因為“她什么都不會,她也什么都做不好”在俊生心里,子君是沒有價值的。和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在一起,除了無聊還有什么呢?俊生貪的不是色,不是錢,更不是權(quán)利,他要的是真情。 </h1> <h1> 風(fēng)月之路,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情感旅途中,只有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才可讓歸宿的定力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家:亦舒</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