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輝煌雖逝 美麗依然一一英國印象(一)

ZHRSH

<h3> 幼時,我很仇視英國。因為幼兒園老師和大人們多次向我灌輸:英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侵略了我的祖國,是個剝削人民的"壞國家"。后來,大約小學四、五年級吧,我從語文(歷史?)課文中第一次知道了詹姆斯·瓦特、蒸汽機以及"工業(yè)革命"。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那篇課文中的插圖:一把冒著大量水蒸汽的水壺放在火爐上,一個高鼻梁、卷頭發(fā)的男孩子和一個頭戴荷葉帽、身穿長裙的老婦人圍在爐邊,似在交談著??。</h3><h3> 一一于是,我迷茫了:一個霸占過那么多殖民地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居然能夠發(fā)明蒸汽機,扛起工業(yè)革命的大旗造福人類一一什么緣由?邏輯的解釋何在?!倏忽,一個大膽而堅定的愿望油然而生:等再長大些,我一定去英國探個究竟!</h3><h3> 然,風云突變,世事無常。一晃幾十年過去,直至不久前的2017年5月我才圓了少年之夢,與先生一道踏上了英國的土地。</h3><h1> 一篇 倫 敦 掠 影</h1><h3> 倫敦的魅力全仰仗其歷史的積淀。 </h3> <font color="#167efb">倫敦塔橋</font> 泰晤士河上最為著名的橋梁,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向公眾開放。塔橋兩端由四座石塔連接,兩座主塔各高35米,相距76米。令人稱奇的是,整座塔橋可自行開閉,橋面亦可自動升降,故該塔橋有"進出倫敦的河上之門" 一說,又素有"倫敦正門"之稱。<h1><b> </b></h1><h3><b> </b></h3><h3><br></h3><h3> </h3><br><br>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議(國)會大廈和大本鐘 </span>英國議(國)會大廈又稱西敏宮、威斯敏斯特宮,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始建于1060年,占地三萬平方米,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拱門、列柱、尖塔,宏偉壯觀。可惜我們?nèi)r因大廈整修而不得見真容全貌,僅拍下了局部一角(議會大廈全景圖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font color="#167efb">大本鐘</font> 位于議會大廈98米高的鐘塔內(nèi)安裝著一個總重14噸,表盤直徑7米的報時鐘,該鐘以其監(jiān)制者本杰明.霍爾爵士的名字而命名為大本鐘。該鐘有四個鐘面,每個鐘面各由312塊乳白色玻璃相嵌而成;該鐘每整點敲響一次,另有四個較小的鐘每間隔15分鐘敲響一次。自1859年以來,大本鐘每天精準報時,連二戰(zhàn)期間亦無例外。</h3> <h3>  泰晤士河上遠眺大本鐘</h3> <h3> 議會大廈廣場上的丘吉爾雕像</h3> <h3> <font color="#167ef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font> 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也有意譯為西敏寺),始建于公元960年,1065年建成。該教堂既是宗教圣地,也是英王室的活動場所,還是英王室及英國著名先賢(如牛頓、達爾文、狄更斯、丘吉尓、布朗寧……)的墓地。</h3> <h3>  由白金漢公爵于1703年建造的<font color="#167efb">白金漢宮</font>系英國皇家宮殿和國王(女王)辦公的地方。</h3> <h3> 白金漢宮精美的圍墻大門</h3> <h3> 矗立于白金漢宮前的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她是居住在白金漢宮的英國第一位君主。</h3> <h3><font color="#167efb">  圣保羅大教堂</font> <font color="#167efb"> </font>英國第一大教堂,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世界第一大圓頂教堂是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604年,現(xiàn)貌是由英國著名建筑大師克托弗.雷恩爵士歷經(jīng)35年,在17世紀末建成。1981年在此舉行了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的婚禮大典。</h3> <h3><font color="#191919"> 在泰晤士河橋上望見的</font><font color="#1564fa">圣保羅大教堂</font></h3> <h3>  燦爛奪目的<font color="#167efb">阿爾伯特(又譯亞伯特)紀念碑</font> 位于肯辛頓公園內(nèi),是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1861年死于傷寒的丈夫阿尓伯特親王而建立的。它是每個游覽倫敦的人都必去的景點之一。 </h3> <h3> <font color="#167efb">阿 尓 伯 特 紀念 碑</font>局部</h3> <h3> <font color="#167efb">白廳街的雕塑 </font> 白廳街是倫敦著名的街道,它長不過半公里,卻連接著議會大廈和唐寧街。國防部、外交部、內(nèi)務(wù)部等政府重要部門都設(shè)在這條街上或其附近。這條街上還有很多雕塑。</h3> <h3> <font color="#167efb">和平紀念碑(又稱陣亡將士紀念碑) </font> 豎立在白廳街的路中心,碑側(cè)面刻有"死亡光榮",碑正面插有三面旗幟:中間是英國國旗,左邊是皇家空軍軍旗,右邊是英國商船旗幟。毎年11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都會在此舉行莊嚴的紀念儀式,以緬懷為英國和英聯(lián)邦國家而犧牲的將士們。</h3> <h3>   <font color="#167efb">倫敦二戰(zhàn)婦女紀念碑 </font> 矗立在白廳街馬路中央的隔離島上,碑四個面共雕刻了17套不同的戰(zhàn)時婦女服飾,如軍裝、工裝、護士服、挎包、帽子??,甚至還有圍裙,以代表二戰(zhàn)期間英國婦女擔任的不同角色,以及她們在這些崗位上做出的卓越貢獻。</h3> <h3> <font color="#167efb">唐寧街</font> 大名鼎鼎的唐寧街位于白廳街西側(cè)中段。眾所周知,唐寧街10號即為英國首相府。據(jù)傳自"9.11"事件后,首相府就被荷槍實彈的警察嚴密把守,一般人根本無法靠近,故我們這次也只能在唐寧街入口處張望一下了。</h3> <h3> <font color="#167efb">格林威治天文臺</font> 建于1675年,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一座山丘上的格林威治公園內(nèi)。1948年,該天文臺搬遷至英國東南沿海地區(qū),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已成為博物館的天文臺舊址。1997年,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  1884年,國際相關(guān)會議通過決議,將經(jīng)過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子午線確定為全球時間和經(jīng)度計量的標準參考子午線,即零度經(jīng)線一一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站在零度經(jīng)線,你可以兩腳分跨東、西半球。怎么樣,想不想去試試?</h3> <h3> 1852年放置在天文臺的世界上最早的電力公共時鐘之一。有沒有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別?告訴你,它是24小時鐘!</h3> <h3> 天文臺博物館內(nèi)放置的約兩百年前的物品:鐘擺和地球儀</h3> <h3> <font color="#167efb">大英博物館 </font> 又名不列顛博物館,1759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h3> <h3> 大英博物館正門內(nèi)大廳一瞥 </h3> <h3>  博物館內(nèi)別致的頂飾</h3> <h3> 大英博物館鎮(zhèn)館第一寶一一來自埃及的<font color="#167efb">羅塞塔石碑。</font>該石碑高114.4厘米,寬72.3厘米,厚27.9厘米,重約760公斤。</h3><h3> <font color="#167efb">羅塞塔石碑</font>之所以成為鎮(zhèn)館第一寶,是因為石碑上同時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古埃及草書、古希臘文三種文字,而古埃及象形文字從公元4世紀后的1500多年逐漸失傳,無人能看懂。所以,石碑上的古希臘文就成了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密碼本",對于解開古埃及神秘歷史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羅塞塔石碑的發(fā)現(xiàn)也就成為古埃及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h3> <h3>  博物館十大館藏珍品之一,雅典古希臘帕特農(nóng)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塑</h3> <h3>  館藏珍品之雅典神廟石雕</h3> <h3>   親,你看此人是男是女?博物館中文講解員告訴我們,此人是古埃及法老,男性,依據(jù)就是其下巴下面雕刻有胡須!哇,好個青春帥男!如此年青就成了法老?</h3> <h3>  博物館中國展區(qū)的瓷器館</h3> <h3>  館藏精品之<font color="#167efb">明成化雞缸杯</font> 系1465年中國汝窯產(chǎn)品,據(jù)說此類產(chǎn)品中都加了瑪瑙粉。2014年4月8日,一件相同的雞缸杯真品在香港以2.8124億港元的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令人目瞪口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貴之無疆"??!</h3> <h3> 館藏精品之 <font color="#167efb">元青花龍紋大瓶</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泰晤士河上看倫敦</font></h3><h3> 記得有人曾說"水是城市流動的音符",此言極是。近十年來曾去過數(shù)個國外城市,幾乎所有世界名城無一例外地都與水共存:塞納河之于巴黎,尼羅河之于開羅,??瓦河之于圣彼得堡??,再就是此行的泰晤士河之于倫敦。</h3><h3> 泰晤士河全長346公里(也有說402),橫貫倫敦與沿河兩岸的十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里,是倫敦乃至英格蘭名符其實的"母親河"。</h3><h3> 游泰晤士河那日天氣極佳,藍天白云,微風拂面,舉目四望,美景"撲來":忽而如塞納河沿岸之嫵媚俏麗;忽而似涅瓦河畔之瑰麗宏偉;忽而又象"北歐水城"斯德哥爾摩之玲瓏多姿;??。然,與此同時,你還會真切地感受到一種文明戰(zhàn)勝落后所產(chǎn)生的"蝶變"帶來的振撼一一 一個至今仍保留皇權(quán)的國度,卻能夠在約三百年前對人類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且能夠坦然接受現(xiàn)代民主法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tài)一一除去“文明必勝野蠻”外,還能有其它解釋嗎?<br></h3> <h3>  <font color="#167efb">倫敦眼 </font>全稱英國航空倫敦眼,又稱千禧輪,系英國為迎接2000年新世紀的到來而傾力打造,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輪??偢叨?35米,共有32個乘座艙,每個可載客約16名,旋轉(zhuǎn)一周需時30分鐘。</h3> <h3> 據(jù)說,下圖中尖塔形建筑的外墻材料用的是當前最環(huán)保的材料。</h3> <font color="#167efb">倫敦塔 </font> 實際是一座 建在泰晤士河畔的城堡,為倫敦標志性的宮殿、要塞。詹姆士一世(1566一一1625)是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統(tǒng)治者。倫敦塔曾經(jīng)還作為監(jiān)獄,關(guān)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后一次作為監(jiān)獄使用是在二戰(zhàn)期間。<h3>1988年,倫敦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 跟隨美篇的"倫敦掠影"似該結(jié)束了?,F(xiàn)將在倫敦制高點一一格林威治公園內(nèi)拍攝的兩張照片"俯瞰倫敦"作為告別禮物吧!</h3><h3> 再見,倫敦,一座恪守古典又前衛(wèi)潮流的城市!一座溫文爾雅又擁抱世界的城市!</h3> <h1> 二篇 世界的牛津,世界的劍橋</h1><h1><br></h1><h3> 牛津、劍橋的大名如雷貫耳。原以為與北大、清華相比,牛津、劍橋僅是排名大大在前,這次身臨其間,對兩校有了深刻的印象和全新的認知,方曉原來的認識有些謬誤。</h3><h3> 首先在體制上,牛津與劍橋都是大學和學院二元管理體制。表面上看,兩所大學里都有很多學院,這點雖與北大、清華相似,但實際上有很大區(qū)別。打個或許不很恰當?shù)谋确揭灰活愃朴诿绹男姓w制:整個大學充當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觀事物,而大學里的各個學院則相當于美國的各個州 ,獨立性相當強,不僅財務(wù)完全獨立,而且有自己的人事權(quán)和校規(guī)、校紀,在某種程度上儼然是個微型大學。比如在招生方面,北大、清華是大學統(tǒng)一招生,而牛津、劍橋則是各學院獨立招生。</h3><h3> 其次,在由此產(chǎn)生的建筑布局上,北大、清華整個大學都用圍墻圍起來,有宏偉漂亮的大門(好幾個),而大門里的各個學院各自僅擁有一(幾)棟樓,沒有圍墻和大門。牛津、劍橋則不同,大學的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大門,整個大學卻沒有校門及任何標志,數(shù)條街道就從校園穿過一一城市即是校園,校園即為城市,大學與其所在的城市完全融為一體。</h3><h3> <font color="#167efb">牛 津 大 學 </font> &nbsp;</h3><h3> 位于泰晤士河谷地的牛津市,公立大學,建于1167年,有39個學院和7個宗教學堂,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大學擁有全英國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系統(tǒng)以及世界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在牛津的教師隊伍中,有83位皇家學會會員,125位英國科學院院士。在800多年的歷史中,牛津大學培養(yǎng)了6位英國國王,47位諾獎得主,來自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tǒng)和首相(其中有26位英相),12位圣人。</h3><h3> 下二圖為牛津大學俯瞰(照片為友人提供)。照片中心的圓頂建筑即為牛津大學主圖書館。</h3><h3><br></h3> <h3>  我們游覽牛津大學那天天公不作美,下雨,陰冷,而且時間也緊張,所以照片都拍得不咋的。</h3><h3> <font color="#167efb">基督學院</font> 牛津大學中最古老、最負盛名和最有錢的學院之一。下圖為基督學院大門。</h3> <h3>  基督學院校園一瞥。系先生偷拍,因為看門的女士不準任何游客進入學院。</h3> <h3> 雖然看門女士嚴格不準外人進入學院,但不知何故卻對我示好,主動邀我一起合影,于是就有了這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h3> <h3>  基督學院主樓側(cè)影</h3> <h3>  二圖中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很有些年歲的鐘,掛在飽經(jīng)歲月滄桑的石頭墻上一一可別小瞧它喲!它可是牛津有名的湯姆霄禁鐘,每晚9:05準時敲101下,因為當時只有101名學生。</h3> <h3>  牛 津 街 景</h3> <h3>  <font color="#167efb">牛 津 漫 步</font>&nbsp;</h3><h3> 在此漫步你是否感覺到一種陶醉的愜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在這純粹的詩情畫意中,你除了陶醉還是陶醉。</h3><h3> 如若你同我一樣是初來乍到,且無人告知此處是牛津大學,那么你也定會同我一樣,感覺自己身處一個遠離塵世、無比寧靜優(yōu)雅的小鎮(zhèn)——而這正是牛津的真正魅力——在"世外桃源"中“呼風喚雨”,引領(lǐng)世界前行。</h3> <h3>  天漸放晴了,便坐在綠毯似的草地上。</h3> <h3>  <font color="#167efb">劍 橋 大 學</font></h3><h3> 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距倫敦北約90公里,劍橋大學即座落在此。</h3><h3> 劍橋大學創(chuàng)建于1209年,設(shè)有36個學院和兩個專門研究生院,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大學。自建校后800多年的歷史中,學校涌現(xiàn)出牛頓、達爾文等一批引領(lǐng)時代的科學巨匠;培養(yǎng)了培根、凱恩斯等文史學大師;造就了彌爾頓、拜倫等開創(chuàng)新紀元的藝術(shù)大家;走出了92位諾獎得主和8位英相。此外,近代劍橋也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如詩人徐志摩、作家葉君健、著名數(shù)學家張文裕、蔡翹等。</h3><h3> 劍橋大學最著名的學院有三個:三一學院、國王學院和皇后學院。</h3><h3> <font color="#167efb">三一學院 </font> 由國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造,系劍橋大學規(guī)模最大、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之一。"三一"意指基督教教義中的圣父(上帝)、圣子(基督)、圣靈(耶穌)合三為一。</h3><h3> 下圖為三一學院大門。大門上方刻有亨利八世的雕像。朋友,你可曾注意到,雕像中的國王左手托著個象征王位的圣球,右手則舉著根"桌子腿"!導游小姐告訴我們,據(jù)傳,本來國王右手握的是根金權(quán)杖,結(jié)果被調(diào)皮的學生在晚上偷換成了桌子腿。校方發(fā)現(xiàn)后隨即趕制了根新權(quán)杖換上,不想晚上學生又故伎重演,再換成桌腿,如此反復多次,校方終于妥協(xié),并將此妥協(xié)決議上報國王,結(jié)果國王也默認了。于是,桌子腿便年復一年地一直握在了亨利八世的手中。以上傳聞足見三一學院學生敢于藐視、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精神,而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三一"的輝煌。</h3> <h3>  三一學院大門上方的亨利八世雕像。你看見他右手握的"桌子腿"了嗎?</h3> <h3><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1564fa">那棵改變了世界的蘋果樹</font><font color="#333333"> 下圖中的蘋果樹據(jù)稱是當年那棵“偉大蘋果樹”的后代,怎么樣?好像也看不出來有什么特別哈。蘋果樹長在三一學院大門旁的草地上,其背后有兩個窗戶的石頭房子介紹說是牛頓當年的宿舍,現(xiàn)在每年三一學院數(shù)學系考第一的學生,可以去牛頓當年的宿舍住一晚一一莫大的榮耀?。?lt;/font></h3><h3> </h3> <h3>  三一學院校園一景。夠漂亮吧!三一學院擁有劍橋大學中最優(yōu)美的建筑與庭院,可惜不讓進去,此照片還是厚著臉皮連比劃帶"說",好不容易把相機伸進大門柵欄的空檔拍了張就被攆開了。</h3> <h3>  <font color="#167efb">國王學院 </font> 成立于1441年,由當時的國王亨利六世創(chuàng)建,后兩代國王接力打造,故而得名。下圖為國王學院大門。</h3><h3> 詩人徐志摩1920年曾在此學院學習一年。</h3> <h3>  在劍橋街頭所見的國王學院</h3> <h3> 從康河上看國王學院</h3> <h3>  看見二圖內(nèi)國王學院的告示牌了嗎?告之學院正在考試,謝絕入內(nèi)。在此我要提醒的是,有一告示牌標示了中文喲,說明英方知道中國人想看什么,且很重視中國游客的感受。</h3> <h3>  <font color="#167efb">劍橋走馬</font></h3><h3> 與牛津相比,劍橋街上人多得多,因而也就嘈雜很多。我想這多半是由于天氣晴好的緣故吧!</h3><h3> 行走在劍橋街頭,猶如漫步于一座歷史悠久且美麗繁華的小城之中。所有建筑幾乎清一色由石頭砌成,銜接流暢,錯落有致;舉目四望,處處為景;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一一置身于中世紀童話般的石頭城中。</h3> <h3>  漂亮、干凈的學生宿舍(下圖)</h3> <h3>  五彩繽紛又別具特色的小廣告張貼</h3> <h3>  <font color="#167efb">康河撐篙</font></h3><h3> 秀美清澈的康河(又譯劍河)把劍橋裝扮成了永遠的新娘。</h3><h3> 國人知曉康河多是由于徐志摩那首著名詩篇《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h3><h3> 一一如今我輕輕地踩進小船,在英國小伙兒的"護航"下,任船兒在康河上自由飄蕩??</h3><h3><br /></h3><h3> </h3> <h3> 康河上有n座橋,名氣頂大的是數(shù)學橋和嘆息橋。</h3><h3> <font color="#167efb">數(shù)學橋 </font> 位于女王學院,傳說是牛頓的天才設(shè)計,整座橋用木頭搭建而成,沒有一顆釘子。后有學生不服,拆橋?qū)め敚Y(jié)果無法復原,只好釘上釘子完事。我感覺這個故事有些不靠譜,因從未聽說過牛頓搞過設(shè)計一類的事情。不管怎樣,現(xiàn)在映入眼簾的數(shù)學橋到處都看得見釘子。</h3> <h3>  <font color="#167efb">嘆息橋 </font> 位于圣約翰學院??歼M劍橋就是萬人羨慕的天之驕子,何來嘆息?有說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得難以承受,有說是因為考試不及格掛了科,還有說是因為愛情??。總之,莫衷一是。最搞笑的是,臨近嘆息橋時,撐篙的英國小伙兒用夾生的中文大喊"嘆息橋!嘆息橋!"隨即嘆息聲聲,直至橋過。</h3> <h3> 游完康河上岸來,恰逢一對英國夫婦帶著一雙兒女玩球。小女孩兒一下沒接住球,球滾至我腳邊,我撿起遞給她,她接過燦然一笑,轉(zhuǎn)身跑回父母身邊。須臾,女孩兒跑向我,示意與我合影,我欣然接受。我忽然覺得我在國外的人緣似乎好于國內(nèi),近年來出境,有好幾次都碰上外國友人邀請合影的事情一一哇,有些爽喲!</h3> <h3> 康河邊上的歺廳。</h3> <h3>  那日從康河上岸后約下午4點我們團隊在一家比較講究的飯店品嘗了英式下午茶。下午茶中的"茶"有咖啡、紅茶和冰水隨意喝,點心則放在一個三層的不銹鋼小提架上,一提架是三個人的份量。小提架第二層中的點心名為"司康餅",是英國十大甜食之首,品嘗后感覺還行吧。</h3> <h3> 看見了真實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感嘆其歷史的厚重、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以及引領(lǐng)世界科技潮流風范的同時,一種認識也越來越清晰: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看其大學即可一一國家必須更多地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沒有一流的大學,就培養(yǎng)不出引領(lǐng)世界文明潮流的巨匠和大師,既便國家暫時富裕了,也難維系長久。</h3><h3> 約三百年前人類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英國,而至少在五百年前牛津、劍橋就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頂級大學,是牛津、劍橋引領(lǐng)了世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反過來工業(yè)革命又成就了牛津、劍橋全球頂尖大學的輝煌。后來,約一個多世紀前直至現(xiàn)在,美國引領(lǐng)了人類第二、第三次工業(yè)、科技(信息)革命,從而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等一批美國大學超越牛津、劍橋站上了世界大學金字塔塔尖。所以,我認識到,什么時候中國的大學在世界公認的權(quán)威機構(gòu)排名中進入了前十,與此同時,各個國家的優(yōu)秀青年都爭先恐后到中國大學來留學,那時中國才真正強大了。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我祈盼這一天早日到來!</h3><h3> 【待續(xù)】 三篇 城堡、莊園與城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