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情懷陜北漢子 <h3> 閑來無事,從書柜里信手拎來一本書,只為消遣時光,多年來一直就這么個習(xí)慣。可能別人看書是為了學(xué)知識、長見識,亦或是尋求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也未可知,我看書就是看書,沒有任何目的。<br /></h3><h3> 書名叫《蔣勛說唐詩》,我略略地翻了一下,全書共七講,一講說了一個朝代——大唐,二講說了一首詩——《春江花月夜》,還有五講先后說了五個人及他們的詩,這五個人分別是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隱,絕對都是大唐文化圈里超級巨星級的人物。</h3><h3> 書挺耐讀,且拋開書中洋洋灑灑的具體講述不說,我倒是從書中所羅列出的一首首堪稱經(jīng)典的唐詩中,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大唐人愛月亮。就拿書中寫到的這五位大咖來說吧,他們的詩里時不時總會出現(xiàn)月亮的影子,似乎無月不成詩似的。至于書中獨立成講的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全詩總共三十六句,就有十五句中沒離開過這個"月"字,像什么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斜月、落月……讓人不由得感慨,張先生是該有多么喜歡月亮呀!</h3><h3> 我把唐詩里的這種現(xiàn)象,稱作"月亮情懷"。我也一直心存疑問,為什么這些大詩人們要以月抒懷呢?思來想去,或許該是有這么幾個原因的:其一,就月亮本身而言,她皎潔如玉,清冷悠遠(yuǎn),如水的月光鋪灑大地的時候,那情境美妙玄幻,極易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其二,千百年來,人世間總是在滄海桑田的不斷變遷中,這種變遷直接導(dǎo)致了世道人心的變化莫測,月亮既見證著世事變遷,也感受著人性復(fù)雜,卻從不失自身亙古不變的純凈與高潔,于是人們從月亮那里找到了自己對人世間所有愛恨情仇的美好初心寄托;其三,月亮是與夜晚相生相伴的,而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xí)性,在人們忙累之后終于安靜下來的夜晚,月亮正好也來了,于是人仰望著月,月俯照著人,人們所有的情感因子瞬間就被激活了。月亮也許就是這樣悄然融入了我們的民族血脈,進(jìn)而成為我們炎黃子孫不可或缺的一個文化元素的。</h3><h3> 每個人的月亮情懷又會因個人的性情和心境而有所不同。《蔣勛說唐詩》這本書里所列的五位大詩人,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h3><h3> 先說說王維的月亮情懷。王維詩里的月亮,主要是作為點綴山水田園情境之用的。比如《白石灘》里的"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就絲毫沒有帶任何一點個人的情緒和愛恨,他只是想把我們帶進(jìn)一個純粹客觀的自然世界,就像月亮一樣明澈的世界;還有《山居秋暝》里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感覺就是一位書畫界的大家,寥寥兩筆,就把一幅動靜完美結(jié)合的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若沒有博深的月亮情懷,又如何能把明月二字揮灑到如此之高的境界呢?</h3><h3> 李白的月亮情懷和王維不同,在他這里,月亮一會兒是鄉(xiāng)愁的寄托,一會兒又成了友人的相伴,比如那首童叟皆能吟誦的《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全詩總共才四句,他就反反復(fù)復(fù)用了兩次"明月"。這是我此生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當(dāng)時感覺就是讀起來很順溜,長大后一直遠(yuǎn)離故鄉(xiāng)在外奔波,每次再讀到這首詩時,故鄉(xiāng)就總會在眼前浮現(xiàn),李白這首詩中的月亮,應(yīng)是唐詩中最濃情寄托鄉(xiāng)愁的月亮吧!他的《月下獨酌》這首詩里,更是每一句都想要和這個月亮較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此時詩中的月亮早已不是天上那輪明月,儼然就是李白的酒友了。</h3><h3> 杜甫的詩比較關(guān)注民間疾苦,加之他所處的時代大唐的繁華盛世已經(jīng)過去,所以,他的詩里充滿了人世間不可解的憂愁,他把這些憂愁一股腦地丟給了月亮,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他寫到"玳筵急管曲復(fù)終,樂極哀來月東出",安史之亂后的民間疾苦不斷擾動著他的心靈,他望著東出的月亮,一肚子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的惆悵。還有《月夜憶舍弟》當(dāng)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雖然里面也有鄉(xiāng)愁的寄托,但此處更多的則是頻繁的戰(zhàn)亂所導(dǎo)致的兄弟分散、無家可歸的愁苦心境,杜甫詩里的月亮,體現(xiàn)的完全是一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h3><h3> 如果說杜甫是憂國憂民的典范,那么白居易則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他的詩下到賣炭老頭,上到帝王之家,每一首詩都在直白地向世人娓娓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于是白居易詩里的月亮,多半就成了故事里的場景鋪墊和情感描述了?!渡详柊装l(fā)人》一詩中,"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簡短的兩句詩,就把一個宮女獨守冷宮的每一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出來,常情與月相伴,孤獨終老一生,字字滿是憐憫之情。還有一首著名的《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用月亮的傷心色來轉(zhuǎn)嫁一代帝王失去紅顏的苦楚,此種情懷的拿捏與把控,無不令人拍手叫絕?!杜眯小防镆捕啻纬霈F(xiàn)了月亮,比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用自然里的月亮、鏡頭里的月亮、時光里的月亮,在高超的起承轉(zhuǎn)合間,把一個官家人和一個老歌妓因一首曲子而相知相惜的故事完美展現(xiàn)出來,即便千年以后,我們依然執(zhí)著地相信"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h3><h3> 要說多情者,《蔣勛說唐詩》一書中所列的五位大咖中,非李商隱莫屬。他專注于人本性中最原始的情感流露與傳遞,他所表達(dá)的是常人所要想表達(dá)卻又怯于表達(dá)的情感部分,于是他的詩就被人家稱為"私情詩",更有甚者說是"艷情詩",他有一首很經(jīng)典的情詩《春雨》,其中有兩句"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至今都會被一些多情種掛在口頭、記在薄頭,這一紅一冷便結(jié)結(jié)實實地把個"千古第一情詩"的地位給確立了。李商隱詩中很多美好的時刻都在夜晚,加之又是情詩,于是他就擁有了溫柔的月亮,溫柔的情懷。像"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等等,他詩中的月亮充斥著飄忽的、曖昧的、迷離的情感,極易觸動到人的情感淚點,他是一個多情者,也是一個有真性情的人。我做了個假設(shè),如果李商隱穿越到了今天,有女孩子要問他"你愛我有多深?"時,他肯定會非常詩意而又唯美地告訴她"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h3><h3> 誠然,古典詩詞中那些詩詞高手們所展現(xiàn)出來的月亮情懷,還有很多很多,上述五位只能說是更具代表性,他們的詩詞中也基本囊括了我們炎黃子孫對月亮的絕大部分情感,以及我們民族性格中有關(guān)的月亮情懷。</h3><h3> 如今,我們身處在一個"忙急快躁"成為生活主流、"急匆匆生活來不及感受"成為生活常態(tài)的新時代,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曾經(jīng)偶爾停下匆匆前行的腳步,駐足仰望過頭頂那輪明澈的月亮,然后捧起詩書,去找尋屬于自己的那份月亮情懷。我們活著不僅僅只是為了活著,更重要的還要活出那份彌足珍貴的生命情懷來,一個失去了生命情懷的人和民族是可悲而又可怕的。既然我們的古圣先賢們遺留給我們?nèi)绱藢氋F的月亮情懷,我們何不借著頭頂那輪明月將其一并拾起和召回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