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侍候保姆到108歲去世,還有這樣的高干家庭嗎?小禾 <h5><font color="#808080">來源:光明日報</font></h5><div><br></div><div>49歲時,她年富力強,走進這個家,幫助一對軍人夫妻帶大了五個兒女;79歲時,她孤苦無依,軍人夫妻執(zhí)意把她接回家里,精心服侍;后來,軍人夫妻相繼過世,但他們的孩子對老人仍然不離不棄……一直侍候老人到108歲去世。</div><div><br></div><div>這樣一個從杭州、南京、吉林到沈陽一路走來的故事,因為沒有任何雕琢和粉飾,因而散發(fā)出比電影《桃姐》更質(zhì)樸的魅力。</div><div><br></div><div>位于沈陽市皇姑區(qū)嫩江街的沈空干休所,整齊排列的二層小樓,干凈整齊的甬路,爬滿紫藤的葡萄架子,見證著這個小院曾有的輝煌,<font color="#ed2308">也見證著一個軍隊高級干部家庭與一個農(nóng)村保姆之間綿延半個多世紀的人間真情。</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她無兒無女,卻待軍人夫妻的孩子如同己出</font></h1><div><br></div> 有記者到家里采訪,“小五兒”萬春春騎著自行車,從外面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趕了回來,臉上的汗還沒來得及擦,先快步上樓,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姨娘”。<div><br></div><div>“姨娘”叫趙湘南,安徽滁州人。59年前,萬春春的哥哥萬百鳴出生了,因為前面還有兩個女孩,同為軍人的父親萬基和母親馮若夫有點吃不消,二人商量著請一個保姆。第二年,中年喪偶、無兒無女的安徽老鄉(xiāng)趙湘南走進了這個家。</div> 49歲的趙湘南第一次走進這個部隊干部的家,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既興奮又忐忑。見到孩子時,一口一個“大小姐”、“二小姐”,吃飯時也不敢上桌。<div><br></div><div>“大姐,咱們都是革命同志,沒有主仆關(guān)系,以后叫他們名字就行?!备叽笥⒖ ⒋让忌颇康娜f基對她說。從此,她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員,孩子們親切地稱她“姨娘”。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萬基和妻子都在部隊上班,在家時間比較少。她悉心呵護著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如同己出,給孩子們洗衣服、做飯、送孩子們上學(xué)。</div><div><br></div><div>如今已經(jīng)52歲的萬春春至今仍然記得,“三年困難時期,買不起餅干,姨娘就用淀粉加糖和成面,用瓶蓋壓成圓形,再用筷子頭壓出十字花圖案,烤成餅干給我們吃。至今想起來,還又香又甜。”</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送走了比她還年輕的軍人夫婦,她繼續(xù)留在這個家</font></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r></h1><div>幸福的時光總是飛快,一晃10年過去了,1966年,文革開始,“每天都能看到有人沖擊空軍大院。”萬春春說,“雇保姆在當(dāng)時被認為是剝削階級的東西,姨娘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們家?!?lt;/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趙湘南走了,母親馮若夫一個人躲在衛(wèi)生間里,偷偷哭了好長時間;孩子們也六神無主,哭著喊著“要姨娘”。趙湘南走后,萬基夫婦時不時就會送些錢物,接濟她一下;趙湘南也不時跑到馮若夫單位樓下,姐妹倆說說體己話兒。</h3> 時光荏苒,20年過去了,孩子們都陸續(xù)長大了,有的出外當(dāng)了兵,有的畢業(yè)當(dāng)了醫(yī)生,有的甚至出了國,趙湘南也步入了古稀之年,孤身一人無人照料。萬基和妻子商量后,對留在身邊的“小五兒”萬春春說,“把你姨娘接回來吧,她對咱家有恩,不能讓她一個人孤零零地過一輩子?!?lt;div><br></div><div>時隔20年,79歲的趙湘南重回老雇主的家,此時萬基已經(jīng)是正師級的干部了——沈陽軍區(qū)空軍訓(xùn)練處處長,馮若夫也是正處級,但一家人和她的親情依然如昨?!坝幸荒?,媽媽不慎摔倒,股骨頭摔折,姨娘日夜守在身邊,兩個人親熱得像親姐倆。”萬春春說。</div><div><br></div><div>2001年,父親因病住院,再也沒有回來。臨走前,把幾個孩子叫到床邊,說:“你姨娘在咱家這么多年,不容易,老了,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她。燜飯,多加半碗水;燉菜,多燉兩分鐘?!焙⒆觽兡攸c了點頭。</div><div><br></div><div>2009年2月18日,比趙湘南小18歲的馮若夫也先她而去,那一天,102歲的趙湘南哭得像個孩子,執(zhí)拗著要到殯儀館送妹妹。孩子們怕她年齡大承受不住,硬是把她留在家里。她拄著拐棍來到樓下,買來一籃子水果,囑咐孩子們:“這是我給你媽媽買的,替我?guī)Ыo你媽媽?!?lt;/div><div><br></div><div>送走了馮若夫,趙湘南坐在一家人住了20多年的屋子里,心里一陣陣凄惶:一是睹物思人,二是盤算自己日后的生活。盡管她是看著春春一天一天長大的,并親眼看著她把喬大慶迎進了家,但兩代人之間畢竟橫亙著55年的時光。</div> “姨媽,您放心,只要您不嫌棄,這兒永遠是您的家?!贝捍旱恼煞騿檀髴c率先發(fā)了話。春春也一把拉住她的手,說:“姨娘,我們不讓您走。”老人的淚水再一次滂沱而出。<div><br></div><div>老人知道,春春和大慶也不容易。兩個人原來都是工人,上世紀90年代雙雙下崗。起初,春春賣過蔬菜,騎著“倒騎驢”進進出出干休所大院,別人看著怪怪的,自己也難為情;后來,哥哥姐姐湊錢,幫夫妻倆買了一輛出租車,倆口子一個白班,一個夜班,十分辛苦。</div><div><br></div><div>在北京部隊做領(lǐng)導(dǎo)的哥哥萬百鳴理解妹妹和妹夫,特意把四個姐妹召集到一起,鄭重地說:“爸媽臨走時,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姨娘。從今天開始,姨娘就由身邊的春春和大慶照料,其他在外地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兄妹五人的手緊緊地攥在了一起。<div><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07歲生病住院,孩子們把她從死亡線上又拉了回來</font></h1><div><br></div><div>五個兒女沒有辜負爸媽囑托,一如既往地照顧著“姨娘”。就連他們的下一代,往沈陽打電話時,都不忘了喊一句:“問姨姥姥好!”</div><div><br></div><div>2009年夏,趙湘南得了帶狀皰疹。萬百鳴聽說后,特意從北京趕回來,親自開車送姨娘上醫(yī)院,抱起老人就往樓上跑。 趙湘南不好意思,連說,“孩子,我能走?!比f百鳴說:“姨娘,你怕什么,我小時候,您就是這樣抱我的?!?lt;/div><div><br></div><div>有一次,趙湘南鬧肚子,不小心把褲子弄臟了。萬春春搶過來洗,一生要強的趙湘南羞得不得了。萬春春就勸:“姨娘呀,這算什么,我們小時候,您不也是這樣給我們洗嗎?”</div> 天冷了,遠在云南的“大女兒”萬美美給她郵來毛毯;聽力不好,遠在澳大利亞的“外孫女”杜琳琳給她買來助聽器;老人在北方生活多年,愛吃滿族食品薩其馬,萬春春的女兒喬思思就想方設(shè)法給她買,各種品牌的薩其馬擺滿了老人房間。<div><br></div><div>“老人的身體一直都挺好的?!比f春春告訴記者,那年3月份,我正在打掃衛(wèi)生,忽然聽到姨娘房間“啪”的一聲,跑過去一看,一只碗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我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姨娘的半邊身子發(fā)僵發(fā)硬,急忙就往醫(yī)院送。</div><div><br></div><div>接連送了幾家醫(yī)院,都因老人年事太高拒絕收治,后來,還是在大慶哥哥的幫助下,住進了沈陽242醫(yī)院。半個月時間,一家三口三班倒,24小時不斷人,花費醫(yī)療費1萬多元。出院回家時,老人貪婪地看著院子里的一切,一花一草都覺得那么熟悉、親切、溫暖??谥朽f:我還以為這次住院,就回不來了呢?<div><br></div></div> 雖然老人重病在身,面容枯槁,一會兒糊涂一會兒清醒,但恍恍惚惚中,依然一遍一遍地念叨著“小五兒”、“大慶”、“思思”的名字,惦記著百鳴,惦記著四個分別以“美麗青春”命名的女兒……2015年春,老人以108歲的高齡去世,<font color="#ed2308">但一個高干家庭和一個平民老太的感人故事還在社會上流傳。</fo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完之后,滿滿的都是感動,向這家庭人致敬!<br>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中華傳統(tǒng)的美德與感恩!</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