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線徒步穿越瘋行攝跡 <h3>【原創(chuàng)作者簡介】<h3><br><h3> 瘋行攝跡(肌酸):資深戶外旅行達人,途牛旅游大玩家,中國民俗攝影協(xié)會會士會員,東方IC、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8264攝影師,新浪秒拍簽約旅行達人,新浪微博旅行視頻自媒體,時尚戶外運動網(wǎng)創(chuàng)始人,2015中國戶外圈100名最具影響力KOL。</h3></h3></h3> <h3> </h3> <h3> </h3> <h3><br></h3><h3> 詹姆斯·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講述的是一個叫做香格里拉的迷人境地的奇遇故事,這本書是2013年我從梅里轉山回來路過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時候買的,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始終以為書中描述的就是香格里拉附近或者梅里雪山一帶的故事,我的梅里轉山日志的標題就是《尚未消失的地平線——梅里內(nèi)轉山》。2016年7月,當我歷經(jīng)五天艱辛,從木里穿越到亞丁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詹姆斯·希爾頓所描述的真正的香格里拉在這里。</h3><h3><br></h3><h3><br></h3><h3></h3><h3>【關于約瑟夫·洛克、洛克線、木里、稻城亞丁的簡介】</h3><h3> </h3><h3> 說起洛克線,就要先從約瑟夫·洛克這個人說起,約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美籍奧地利探險家、植物學家、地理學家和語言學家。曾于20世紀初,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美國農(nóng)業(yè)部、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的探險家,撰稿人、攝影家的身份到云南滇緬邊境以及西藏考察。</h3><h3> 1884年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0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并在此成為植物群落專家。1911年進入夏威夷大學,主要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建立了當?shù)氐谝凰参飿吮攫^,并在1911-1920年間擔任館長。1913年獲得美國國籍。1920年離開夏威夷大學,啟程前往亞洲進行探險考察。洛克的植物探索旅程啟航于泰國、緬甸和印度阿薩姆地區(qū),最初旨在找尋大風子樹。從1922年到1949年,“植物獵人”洛克在中國云南、四川、甘肅東南以及西藏東部度過了漫長的探險考察歲月,對當?shù)刂参锶郝?、人文風俗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考察,并將多種植物樣本帶回西方,今天位于波士頓南部的阿諾德植物園保留了許多這一時期采集的植物樣本。</h3><h3> 此后,洛克以麗江附近的村落為基地,對當?shù)仫L土人情和動植物都進行了考察研究。這一時期的許多文章,都刊于國家地理雜志上。也正是這一時期的文章,激發(fā)了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創(chuàng)作靈感,完成了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說。</h3><h3> 1922年—1949年的27年間,以美國《全國地理雜志》、美國國家農(nóng)業(yè)部、美國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的探險家、撰稿人、攝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中國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帶生活了27年,并以云南麗江為基地,在西南地區(qū)進行長期深入探險考察和研究。1924、1928、1929年,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三次經(jīng)永寧(瀘沽湖地區(qū))進入被他稱為“古佛教王國”的木里。 1928年3月,洛克和美國國家地理協(xié)會成員來到木里,請求木里王幫助他到稻城貢嘎嶺那片雄偉的山脈進行考察。當時,洛克給王秘書贈送了一枚兩美元的金幣,還告訴他,他們?yōu)槟纠锿鯗蕚淞苏滟F的禮物。當談到考察亞丁的計劃時,木里王解釋說,那一地區(qū)全名叫貢嘎日松貢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諾多吉(金剛手菩薩)、央邁勇(文殊菩薩)、仙乃日(觀音菩薩)分別住在那里的三座雄偉的雪峰之上。這三座雪山是貢嘎嶺周圍山民的山神。如果哪個外鄉(xiāng)人膽敢進入這個地區(qū),在被搶掠一空后會被殺掉。當時貢嘎嶺地區(qū)的匪首叫德拉什松彭。由于木里王允許他經(jīng)過自己的地盤去攻擊四川境內(nèi)的其它部落,因而他們關系較好。所以他很快親筆給貢嘎嶺匪首德拉什松彭寫了信,信中措辭強硬,聲明一支美國考察隊要到貢嘎日松貢布周圍科考探險。他要求并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擾他們。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來考察,并保證他們的安全。</h3><h3> 約瑟夫.洛克探險時從木里穿越到貢嘎嶺地區(qū)的這條線路,就是后人所說“洛克線”。</h3><h3></h3><h3> 前戲介紹的有點啰嗦,但我認為必須讓大家清楚為什么成為“洛克線”,以及約瑟夫·洛克這個人的詳細情況,從我個人角度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其實約瑟夫·洛克應該是屬于其所在政府掏錢資助以科考研究和探險家、地理學家等名義深入中國內(nèi)地,搜集情報,掠奪文物的間諜。同樣的還有發(fā)現(xiàn)并命名仰韶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發(fā)現(xiàn)樓蘭古城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最早購買敦煌文書的英國人斯坦因。而現(xiàn)在,這些人都已經(jīng)已不再是帝國主義分子,不再是特務間諜了,堂而皇之的都成為著名探險家,地理學家,植物學家。</h3><h3></h3><h3> 再說說木里,木里在藏語里的意思是美麗、遼闊、深遠。木里位于四川省西南端,北鄰稻城、理塘,西連云南的中甸、麗江,東靠九龍,南壤鹽源。木里縣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縣內(nèi)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是洛克線的起點。</h3><h3> 稻城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這個人類從未觸動的一方凈土——最后的香格里拉, 地處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東側,西南與云南中甸接壤。稻城共有大小寺廟14座,不僅有紅教、花教、白教和黃教,還有原始宗教——苯教,珍藏有許多稀世文物。</h3><h3> 亞丁,亦稱“念青貢嘎日松貢布”,是藏區(qū)著名的神山,高差2900米——6032米,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雪峰呈品字形排列于區(qū)內(nèi),三山之間寬闊的草甸上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溪流。</h3><h3><br></h3><h3> (以上的涉及資料的文字均來自于網(wǎng)絡收集整理)</h3><h3><br></h3><h3> 稻城亞丁,之前僅僅就是一個風景旅游區(qū)而已,隨著2016年的一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走過》的發(fā)行,稻城亞丁也著實開始火了。這次的洛克線徒步穿越到達亞丁景區(qū)后,因為天氣的原因,我沒有在景區(qū)停留。10月份,我隨兩位攝影大師一起再次回到稻城亞丁,遇見了極好的天氣,見到了神秘的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真容。</h3><h3></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視頻:2016洛克線徒步穿越</font></h3> <h3>【一次刻骨銘心的徒步穿越】<h3></h3><h3><br></h3><h3></h3><h3> 2016年7月23日上午10點,成都,省體育館門前集合出發(fā),9人隊伍,8男1女。</h3><h3> 今日行程:成都-西昌-木里。</h3><h3> 17點50分,高速公路到達西木出口。 21點整到達鹽源,大雨。0點30分,到達木里。</h3></h3> <h3></h3> <h3> 7月24日上午8點,乘車出發(fā),前往都嚕村,從木里到都嚕村是簡易的機耕公路,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并不牢固的懸崖峭壁,道路蜿蜒曲折,彎急坡陡,路面狹窄,雨天異常泥濘,很是危險,路上我們遇到一輛四驅越野車竟然也陷入路邊的泥濘無法自拔。<h3> 18點整,終于到達水洛鄉(xiāng)都嚕村。都嚕村向導家里,不可避免的會有跳蚤,我們裹著睡袋睡二樓的客廳地板上,第二天早晨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跳蚤咬了。</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7月25日一大早,我們9人塞進一輛吉普車顛簸前行,上午9點半,到達徒步的起點。 <h3> 徒步起點的白水河左邊小路,有明顯的道路。路程全部是沿著白水河直上,中途要過幾次小橋(容易迷路哦)。</h3></h3> <h3></h3> <h3></h3> <h3>D1:都嚕村—菩薩洞(3600米)—滿措—擁美措牛場(4150米);<h3> 這是徒步的第一天,海拔從2800米上升到4150米,一路都是陡坡,對體能和耐力都是個檢驗。</h3><h3> 我們其中一人是負重自己走,越過原計劃的滿措牛場扎營地,滿措牛場不適合扎營,滿地牛糞,地面潮濕而且沒一塊平整的地方,水源也遠,據(jù)說還有跳蚤。我們硬撐著堅持繼續(xù)走了一個小時到達擁美措牛場,在雨中扎營,然后在不遠處的牛棚里做飯,休息,烤火。</h3><h3> 第一天,驚險刺激,差一點就大意失荊州。相對五天的徒步來說,本來應該比較輕松的行程,反倒成了我五天徒步過程中最累的一天。</h3><h3> 驚險刺激的環(huán)節(jié)將在后面的補充里表述。</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D2:擁美錯牛場—萬花池牛場<h3> 7月26日,徒步第二天,早餐米飯白菜肉湯。吃完早餐后晾曬帳篷,整理裝備,上午10點20拔營出發(fā),今天走的比較輕松,行進的速度控制的比較好,三人一組相互照應,經(jīng)驗的積累往往都是教訓得來的。途中遇到高山花海,休息賞花,非常愜意。</h3><h3> 下午15點20分,到達今日的露營地萬花池牛場,海拔4200米。</h3><h3> 今天,隊伍中唯一的女隊友毛毛開始高反。</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D3:萬花池牛場(4200米)—夏諾多吉—雜巴拉埡口(4750米)—無名埡口(4500米)—曲紐阿措姆新果牛場(4200米)<h3> 7月27日,穿越第三天,今天也是最困難的一天,我們將連續(xù)翻越兩個埡口。</h3><h3> 早上8點30分出發(fā),毛毛高反開始騎馬,其他人繼續(xù)徒步。</h3><h3> 11點38分,翻越第一個埡口雜巴拉埡口。15點30分,翻越第二個埡口。</h3><h3> 16點20分左右,到達露營地新果牛場。 </h3><h3> 今天的徒步全程下雨,天氣糟糕。睡袋濕的,睡得很不舒服。</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D4: 新果牛場(4200米)—翻大小六個埡口—洛克途中休息的大石棚—蛇湖西面牛場(4200米);<h3> 7月28日,徒步第4天,上午9點出發(fā),今天的行程是整個洛克線難度最大的一段,整天需要在4600米以上海拔徒步,而且要橫切3段大滑坡,在橫切坡上行走很危險,要隨時注意滑墜和上面的落石。在小碎石坡上走很容易滑墜,隊員之間要間隔一定距離并互相提醒幫助通過。下雨和下雪天是個考驗。</h3><h3> 從第六個埡口下來,我們在一個碩大的大石棚下面休息,吃午餐,在洛克的游記照片里有一張就是這個大石棚下面,他們一行人休息的照片(下面的黑白照片),百年風霜雪雨,大石棚依然如初。</h3><h3> 在這里,我們的兩名隊友因為高反嚴重,與我們分道揚鑣,先行騎馬跟隨路遇的兩名采雪蓮花的藏族帥哥出山了。</h3><h3> 蛇湖西面牛場營地,地處仙乃日和央邁勇兩座神山的埡口中間,前面又一水面開闊的長海子,實際就是一個大風口,風很大,很容易失溫。</h3><h3> 17點整,我們到達了今天的露營地,在蛇湖附近的這個牛場。我們在牛場主的棚子里吃到了純正的風干牦牛肉,還喝了紅酒。今晚,無論是扎營還是睡牛棚,都需要付給牛場主費用,這一晚上我們幾乎全都住進了VIP大牛棚,住牛棚每人50元。</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約瑟夫洛克老照片</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D5:牛場VIP大牛棚(4200M)—牛奶海--洛絨牛場—亞丁景區(qū)門口—稻城縣城,晚住稻城。<h3> 7月29日,徒步的最后一天,早上8點出發(fā),出發(fā)就開始爬升,翻過一個海拔4800米的埡口,然后就是一路下坡。沿途景色超美,可惜我們遇到的天氣不給力。</h3><h3> 走過一處經(jīng)幡,前面豁然出現(xiàn)了迷人的牛奶海。過了牛奶海,感覺從天堂又跌落到人間,我們進入稻城亞丁景區(qū)了。從下面景區(qū)過來的游客就開始多了,下山的時候,人很擁擠。</h3><h3> 11點左右,我們到洛絨牛場跟馬幫分開,到達電瓶車點,終于完成了五天的徒步穿越,接下來就是各種補票。電瓶車50元/人到大巴站,然后坐景區(qū)內(nèi)的大巴車出山到亞丁停車場,大巴車150元/人。補景區(qū)門票120元/人,直接出景區(qū),先期因高反提前離隊騎馬下山的兩名隊友已經(jīng)租好了車子,我們租車直接前往稻城,溫泉、火鍋、喝酒。</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D6:散伙,各自或自行搭伴,返回成都。</font></h3> <h3></h3> <h3>【需要額外表述的2件事情】<h3></h3><h3>1、第一天在白水河最后一個轉彎小橋處錯過而迷路</h3><h3> 進山就沒有信號,之前我們說好,在容易迷路地方,向導會用撲克牌作為記號,由于本人胃腸不好導致在最后處理一些大事,隨后一路拍攝一路追隨,在沖出一片齊腰草場之后,一直沿著路的痕跡前行,而忽略了右側有一處不起眼的小橋,正確路線應該右轉過橋,其實撲克牌也已經(jīng)放在右轉后小橋的前方,但我只盯住了前路而沒有看到右側的撲克牌,繼續(xù)前行一段后竟然發(fā)現(xiàn)路上有掉落的芒果(正好隊友有攜帶芒果),導致判斷失誤,一直就感覺路在這一側,12點左右,出現(xiàn)岔路后,迷路。</h3><h3> 反復嘗試了幾次不同路線,大致都是離開河道向山上挺進,有小路,但常常是走了很久就會又沒有路(其實那都是牛走的路)。大概在山上來回上下折騰了兩個小時左右,山坡很陡,自我感覺已經(jīng)有些體力不支,14時左右,仍未找到正確的路,我不會繼續(xù)盲目冒進了,粗略計算一下返回出發(fā)村落的時間和大概日落時間,正準備下撤返回出發(fā)地點村落,剛好這時聽到了隔岸對面山坡有人吆喝的聲音,隨即回應,原來是馬夫在吆喝馬匹,險情解除。</h3><h3> 如果我下撤返回出發(fā)地村落,那么此次徒步穿越活動就會因為隊友返回尋找我而夭折,追上隊友之后才知道,隊友發(fā)現(xiàn)我離隊兩小時的時候,已經(jīng)做出了若干種假設,并已經(jīng)做好返回出發(fā)地發(fā)動村民進山撒網(wǎng)尋人的打算了。</h3><h3></h3><h3>2、關于馬匹</h3><h3> 我們9個人,1人全程負重,其他8人雇馬馱裝備,原則上4匹馬馱裝備就夠了,為了預防突發(fā)事情,我們決定多雇2匹馬備用,一個是徒步過程中有體力不支者可以臨時騎馬,更主要的是一旦有人高反嚴重,可以騎馬盡快下山,后來,這兩匹馬都派上了用場,兩個隊友因高反在第四天下午同時騎馬提前到達亞丁景區(qū)下山。</h3><h3> 這次穿越后不久,聽說又一撥穿越隊伍在途中有隊員高反,因為大意耽擱,貽誤了最佳恢復治愈時機,導致死亡。稻城亞丁景區(qū)也因此加強對木里方向穿越到稻城亞丁的驢友的管理處罰,原則上不再允許驢友私自穿越。</h3></h3> <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用自己的方式觀察著世界</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尋找感動的故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行走,經(jīng)歷,觸摸</font></div>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