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旅行回顧之一一埃及(原創(chuàng))幽谷蘭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非洲,有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靜靜的尼羅河、廣袤的沙漠、高大的神廟、神秘的木乃伊、震撼的金字塔,足以領(lǐng)略海底絢麗世界的紅海海濱,這個令人無限向往的國度,正是埃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字塔、獅身人面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尼羅河水每年定期泛濫,淹沒陸地,滋潤土壤,使耕地肥沃,農(nóng)業(yè)發(fā)達。埃及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早不用將全部勞力投入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國家之一。剩余的勞動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滿載勞力的大船將沿著尼羅河水蜿蜒而上,沿途經(jīng)過兩岸的懸崖和田野,目的地就是現(xiàn)在開羅西南方10公里處的吉薩。埃及神話記載,萬物之初都是渾沌液體,在渾沌中最先出現(xiàn)的干土呈金字塔形狀,象征著生命。但古埃及人卻在某種沖動的驅(qū)使下,選擇這象征生命的形狀修建死者的安息之所。新上任的法老胡夫也在相同的沖動下來到沙漠,來此見證他的統(tǒng)治時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儀式。</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盧克索——卡納克神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xùn)|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始建于中王國時期。至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續(xù)有增修。到新王國末期,它已擁有10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1座門樓),各座門樓又有相應(yīng)的柱廳或庭院。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布置,先后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柯恩斯神和阿蒙之妻穆特神的廟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為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廟給人的感覺就是夸張,且不說塔門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連多柱廳中的134根圓柱子,高度竟然有22米,每根"盛開"的蓮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數(shù)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噸,也不知它是怎么從阿斯旺的山體上分離出來,又如何在卡納克神廟豎起的。中國古代文人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古埃及人則做到了塔不驚人死不休,廟不驚人死不休??{克神廟之所以如此著名,不僅因為它的壯麗,而且因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圓柱和軸線式設(shè)計,先后影響了希臘建筑和世界建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據(jù)到過盧克索的人說,</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是這樣一個城市,當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國都還未有人跡時,它已完成了國都的使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還是這樣一座城市,被分成兩部分,一半給生者,另一半給死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是法老迎接太陽的地方,厚門、巨柱、高塔令人敬畏。</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殘破神像見證千年風(fēng)霜。</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柱頂殘留的彩繪,可以毫不費力地想像出神廟3000年前的風(fēng)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讓我們閱盡他那歷經(jīng)滄桑遙遠而輝煌的過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就是盧克索的魅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尼羅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尼羅河(Nile)是一條流經(jīng)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與中非地區(qū)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qū)的尼日爾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tǒng)。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xué)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得全球地理學(xué)界的普遍認同。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shù)水和營養(yǎng)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尼羅河在印第安人語言叫月亮的眼淚。</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尼羅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河、加扎勒河、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紅海顏色變幻莫測,多層次相互膠著,不曾遠離。深與淺、遠與近、生物與海底構(gòu)造,一起寫意了紅海的色彩。她湛藍、寶藍、翠藍、碧藍、瓦藍、黛藍的變幻著,,,,她妖嬈到我眼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水瑩瑩如水晶泛光,明凈明藍。暗色處,水下必是石質(zhì)或長滿珊瑚,那起伏的波浪,敘說著他五千多年的滄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紅海之海鷗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紅海上空飛著一群海鷗,總是圍著游艇轉(zhuǎn),海鷗很有靈性,知道游艇的客人會饋贈它們,撒著歡的示好。它們是幸運兒,遠方的客人聽見它們歡快的叫聲,優(yōu)美的舞姿,嗲人的俯沖盤旋。激發(fā)了客人的童趣,狂拋面包渣到空中。只聽見海鷗魔性的叫聲,嘬起面包渣沖向藍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埃及博物館是由被埃及人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的法國著名考古學(xué)家瑪利埃特于1863年在開羅北部的卜臘設(shè)計建造的。位于尼羅河?xùn)|岸,在開羅解放廣場靠近Nile Hilton酒店處,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它建成于1881年,收藏的各種文物有30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僅約6.3萬件。但它的藏品從史前時代到遠古、中古、帝國時代,以至希臘和羅馬的美術(shù)品皆有。包括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法老的鍍金車輛,有史前的陶器、石器,也有古代藝人精心制作的各種藝術(shù)品,以及記載古埃及科學(xué)、文學(xué)、歷史、法律等內(nèi)容的紙莎草紙文獻。還可以看到幾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躺在黃金、寶石鑲嵌的棺木里,依舊保持原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次運氣不錯,以前進博物館之前,必須把相機存放到指定的寄存處,是不許拍照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撒哈拉大沙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毛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讓我認識了遠在非洲的那個地方撒哈拉大沙漠,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來到了黃沙滾滾、風(fēng)聲嗚咽、水源奇缺、物質(zhì)匱乏,住著那置于大墳場似的破舊沙土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她卻在書中寫到: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后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并不是掙扎著生存,對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shù)慕鮾?yōu)雅起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喜歡她書中這句經(jīng)典話語: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jīng)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確實一個樣子的單調(diào)。</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愛資哈爾清真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愛資哈爾清真寺,是開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清真寺。還由于它每年都吸引著數(shù)萬阿拉伯各國青年來此學(xué)習(xí)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伊斯蘭歷史、阿拉伯文學(xué)等,所以又稱愛資哈爾大學(xu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