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穿越思維的籬笆》隨想陳其旭 <p class="ql-block"> 剛從福建采風(fēng)回來,便開始翻閱林永芳贈送的雜文作品集《穿越思維的籬笆》,見到封面冠著“當(dāng)代雜文名家書系”字樣,不禁竊笑。這緣于前幾天北京、廣西、廣東、江西和臺灣等省市幾十位作家到福建省連城縣參加《客家文學(xué)》創(chuàng)刊20周年座談會暨海峽兩岸文學(xué)釆風(fēng)活動。其間,與永芳等作家們一起參會、釆風(fēng)的幾天,見面只是打打招呼、點點頭而已,沒聽到她對繁榮客家文學(xué)有什么高見,會前會后也沒私下交流。況且,她個子不高,貌不驚人,混在眾多文學(xué)大咖中,一眼看去,一點也不出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象中的雜文大家,大都是有把胡子的老學(xué)究。一個機關(guān)供職的青年女作者,喜愛舞文弄墨,至多是秀秀小聰明,寫些弘揚正能量的“八股文”。再讀京華雜文名家的總序:“林永芳的存在是我孤陋寡聞最有力的證據(jù)”后,竟然笑不出來。一個身居高層、見多識廣的副總編這樣說,文責(zé)盡管自負,但也無須溜須拍馬,為一個居住在梁野山麓的基層業(yè)余作者打誑語。讀了永芳妙語連珠、悲天憫人的自序與后記后,突然間,竟覺許多想說卻沒說的話已由她說了出來,恍如似曾相識。一個在精神世界中尋找許久又說不出隱居哪里的師友,突然間,在不經(jīng)意拐彎處迎面而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外地采風(fēng),除了收獲友誼、見識、回憶以外,行囊里就是各位師友贈送的書刊。這些背回家或單位的書籍,每年都有幾十乃至百多本。但會去隨便翻翻的不多,靜下心來閱讀的更少。翻開永芳的書,初看“最底層的竹子”一文,多數(shù)人都會立馬想到東坡先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句;對于身在機關(guān)、情系百姓的人來說,還能想到板橋先生的詠竹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以及諸如此類耳熟能詳?shù)脑娋洹5髡邊s跳出前賢的思維,將最底層的竹子與制度、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鏈接在一起,由此生發(fā)出對人性善惡和竹子無法自主命運的叩問,感嘆竹子被暴力、強權(quán)扭曲久了,自然失去應(yīng)有的彈性和韌性,并成為作惡者可以左右的工具。反復(fù)閱讀,令人振聾發(fā)聵,思索再三。由此,不禁細細打量這本被“高人”推介的個人專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越思維的籬笆》一書,分“五味雜陳”、“開卷有思”、“世相縱橫”、“心靈走筆”四部分。“一夫當(dāng)關(guān)”是“五味雜陳”中一篇披著神話故事外衣的諷喻小品,借宗教之“壺”,巧妙地澆自己胸中塊壘——鑒于天界仙佛隊伍日益膨脹,人浮于事,“仙”滿為患,眼看著靈山已經(jīng)“過載”,佛祖只好選派使者在凌云渡嚴把入口關(guān),以免靈山被擠爆??筛魑惶嘏墒拐叩K于親朋師友、三姑六婆的面子,均將有限的名額偷偷地做了人情,致使凌云渡形同虛設(shè)??蓱z下界的杰出英才,不管怎樣努力,也沒有步入天堂的一絲機會。作者借虛構(gòu)的“天界困境”,暗喻人間的無奈現(xiàn)實,其中的“潛規(guī)則”又絕非誰能一朝一夕可打破,讀后不禁令人唏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張飛的“維穩(wěn)”支柱》一文中,主角張飛摒棄文明和秩序,總想靠“背景”、“暴力”和“神話”來維穩(wěn),除了自欺欺人外,最終難免落個被部下背叛而人頭落地的下場?!端麄?yōu)槭裁创蝾芬晃膭t對“會場打瞌睡”這一普遍現(xiàn)象予以冷剖析,調(diào)侃說這是“以睡覺抗議會議拖沓”。君不見,沒有思想的交鋒、激烈的辯論,總聽千人一腔的念稿,即使再高規(guī)格的會場,再重要的會議,瞌睡的人也不能空前,更不會絕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專門寫給摯愛的孩子們的“心靈走筆”這一篇章中,《快樂,不僅僅來自“名列前茅”》《別讓“沖動”沖毀了我們?nèi)松穆坊贰逗⒆?,做英雄是有前提的》等,都是她?yīng)約刊發(fā)在《演講與口才》(學(xué)生版)、《雜文報》校園版等報刊的文章。讀之,讓人分明看到,此時的作者,已放下針砭時弊的解剖刀,穿上紅裝,還原為一個親切的老師、慈祥的媽媽,拿起粉筆、教鞭,苦口婆心、娓娓道來,耐心地說服孩子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健康,開開心心,順利成長,切莫被成長過程中那些似是而非的陷阱與暗礁所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芳的作品,天馬行空,博古通今,旁征博引,縱橫捭闔,儼然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中間人事,生發(fā)無限感慨。既如專家學(xué)者,內(nèi)容豐富,語言生動,謀篇布局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又似魔法師,妙改古詩、俗語,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將嚴肅的話題向著趣味性的軌道裂變;更像預(yù)言家,綿里藏針,有的放矢,揭開幾多塵世弊垢,讓人又愛又恨。特別是天衣無縫嵌入其中的許多中外掌故、軼事、網(wǎng)絡(luò)語言,明為評說、調(diào)侃的論據(jù)埋下伏筆,使文章更加可讀、可親、可信,暗為歷史、民族、人民療不平之傷,揭人性之劣根,嘆末代王朝閉關(guān)鎖國者之愚,對睜眼睡覺者也當(dāng)頭棒喝,真大智慧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難怪,從2008年開始寫作的她,起初多半是興之所至,有感而發(fā),非寫不可、不吐不快的作品,卻引來眾多慧眼識珠的報刊編輯贊賞有加,電話、郵件、信息約稿不斷,且量多質(zhì)高;難怪,她在《雜文選刊》、《雜文報》、《雜文月刊》、《中國青年報》、《湘聲報》、《美國僑報》等報刊絡(luò)繹不絕發(fā)表了雜文、評論、隨筆等近500篇次,被《青年文摘》、《特別文摘》、《新華每日電訊》等報刊以及鳳凰網(wǎng)、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等網(wǎng)媒廣泛轉(zhuǎn)載,并連年入選多種雜文隨筆年選;難怪,朱副總編禁不住如是贊賞:永芳的雜文有思想、有文采、有鋒芒、有力度,在八位作者(指群眾出版社《當(dāng)代雜文名家書系》的八位作者)中,或許是最具學(xué)者氣質(zhì)的一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下《穿越思維的籬笆》一書,書里書外的世界和永芳的睿智、聰慧、才情,猶在心中回旋,恰似梁野山上的十八級瀑布,激越、清澈、迷人又帶著神秘,讓人好想一再探究。筆者曾有幾句《醉紅顏》詩,正好作為這篇隨想的結(jié)語:像一朵行走的花/綻放一片驚呼/一個懂香的慧眼/途中,只為了與你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