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險的旅程——穿越川藏線有感戎馬生涯1280671 以成都為起點拉薩為終點全長2142公里的川藏線,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艱險。相對一馬平川的青藏線來說,川藏線幾乎都是行進在高山峽谷峽谷之中。 他的艱苦除了高原特有的缺氧、高原反應(yīng)、強紫外線照射外,還有轉(zhuǎn)得人發(fā)暈的盤山路和顛得人跳起來的爛路,倘若再心痛銀子,吃住就會很差。川藏線的險,在世界所有公路中肯定靠前。除了山高路陡,蜿蜒曲折外,塌方、落石、泥石流對過往車輛構(gòu)成嚴重威脅! 穿越川藏線的歷程是人生不懼艱險的一種歷練。這也正是吸引無數(shù)游客行走川藏線的魅力所在。這次川藏線之行,真實的體驗了川藏線的艱險。這是一種苦與樂并存的全新體驗! 川藏線的艱險應(yīng)該講是從成都到達天全縣二郎山開始。過去在沒有二郎山隧道之前,翻越二郎山就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記得小時候有首歌叫做《歌唱二郎山》其中歌詞‘二呀麻二郎山,高呀嘛高萬丈’。到達二郎山就開始了川藏線的高山峽谷之行。 川藏線的道路幾乎全是與高山峽谷伴行。山高路險,峽谷深邃,由于冰川雪水融化,水系發(fā)達,是江河的源頭,沿途可以看到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江河,這些江河形成了長江,黃河,滋潤了中華大地,書寫了華夏文明。 川藏公路的建設(shè)很有特點,多是建在山腳,傍水而行。優(yōu)點是海拔低一些,缺點是容易受洪水,泥石流的襲擾。芒康那段路最典型。要嘛就是建在山頂,優(yōu)點是可以避開洪水,泥石流,缺點是一直穿行在高海拔區(qū)域,人感到難受。東達山,兔兒山幾百公里都是在海拔4500米的山頂上行走,有高反的人如煉獄般飽受煎熬。 每當(dāng)車子行駛在山巔或者翻越山口的時候,往往由于海拔很高,常有云霧相伴。 有時車輛行至山巔,遠遠望去車子似乎在云中穿行,所以,把進入西藏的道路稱為天路一點都不為過。 偶爾,公路貼近雪山之巔,給我們提供了近距離觀看雪山的機會。這時的雪山顯得更加的高大威猛。 像巨龍一樣蜿蜒盤旋的盤山公路,在川藏線上是常態(tài)。這是一段非常好的盤山公路,大部分盤山路沒有這么新,這么好。 去羊湖的盤山公路,蜿蜒起伏,在斑斑點點如同豹皮般的山體中格外顯眼。 在如此巨大的山體面前,盤山公路渺小得像一條細線。 在山頂上回望,俯看山下走過的公路,才會體驗到路途的艱險。 盤山公路上,載重的貨車,像甲蟲一樣緩慢,艱難的爬行!行走川藏線,最好使用大排量的越野車,好的車輛和車況對翻山越嶺很重要! 這樣的公路,大概世界公路也少見。這就是川藏線著名的怒江九十九道拐。取名九十九道拐可能也是便于記憶,朗朗上口,其實真實的道路遠遠不止九十九道拐。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從山頂直到山下。足以和張家界的天門山盤旋路媲美! 讓人驚嘆,震撼的盤山公路。真的佩服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要向修筑川藏公路的軍人和工人致敬! 《天路》里的歌詞用在這里很合適,‘像一條巨龍翻山越嶺,給雪域高原帶來安康’這條連接川藏的公路,的確給川藏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安康。推動了川藏兩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繁榮! 大張的老虎??嘴,等候多年,似乎要吞噬過路的車輛。這也是川藏線上的安全隱患,張大的虎口始終是要吃人的,只是等待時機罷了。 川藏線的公路大多依山傍水,容易受到洪水,滾石,泥石流的襲擊。每年的六、七、八三個月是川藏線的雨季,此時段,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不宜旅行。比較兇險的路段是芒康和通麥天險。在芒康,一條100多公里的路段,在今年八月份雨季時,遭到洪水,泥石流襲擊,僅塌方就有160多處,盡管我們?nèi)サ臅r候,道路已經(jīng)疏通,但行駛在這條滿目蒼痍的路上,如履薄冰,提心吊膽。 公路在山洪的沖擊下,垮塌嚴重,路基已經(jīng)被掏空,車輛行駛在上面,隨時都有垮塌的可能 垮塌的公路旁邊,就是波濤洶涌,混濁不堪的河流,一旦掉入其中,后果不堪設(shè)想! 這條河流,平時看不出它的兇狠,到了雨季,山洪爆發(fā),兇險無比。我們到哪里已經(jīng)過了雨季,仍然可見奔騰咆哮的河水,堪比桀驁不馴的黃河! 為解決臨時的通行問題,用虛土填補垮塌的路基,行駛在這樣的路面上,著是有點害怕??! 垮塌的路面十分的狹窄,車輪幾乎是貼著塌方面行駛。需要膽大心細,技術(shù)高超。車輛只能單向放行,倘若在此遇到部隊運輸車隊,那就慘了。等待幾個小時能過去也算是幸運的了。 在這樣的路上行駛,需要勇氣,技巧和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一般習(xí)慣在城市開車的人到這里開車是一個全新的考驗。這就是川藏線自駕游最艱難險阻的一段。假如沒有把握,還是包車讓有經(jīng)驗的當(dāng)?shù)伛{駛員駕駛車輛。畢竟我們是玩耍不是玩命! 在路旁的河水中,還殘存著被泥石流卷入河中的重型載重卡車的殘骸。警示著我們選擇合適的季節(jié)出行的重要性!避開雨季出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要素。 遭到泥石流重創(chuàng)的通麥縣城,滿城都留有泥石流的痕跡,被泥石流毀壞的車輛殘骸還停留在路邊。 除了泥石流,山上的滾石,對路過的車輛也是一種威脅。風(fēng)化的山石在風(fēng)雨作用下很容易滾落,在路上多有小心飛石的警告牌??吹接袧L石在路面上,沒有經(jīng)驗的駕駛員會減速通行,而有經(jīng)驗的駕駛員會加速通行,哪怕顛得很厲害,畢竟保命要緊! 在滾石高發(fā)的路段,為保證行車的安全,通常修建了這種防滾石的簡易隧道,可以防止一般的落石造成車輛人員傷害。但遇到大的滾石也無濟于事。 通麥大橋是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駛過通麥大橋就進入西藏地界。過去老的通麥大橋承重有限,每次只能容許一輛車通行,通常需要等候六小時才能過橋。前兩年橋體突然垮塌,交通中斷,需要從昌都繞行。 如今新建的通麥大橋,迫龍溝大橋,使天險變成通途。再也不需要擔(dān)心過橋和等候過橋花費很長的時間。 通麥天險是川藏線一段連老駕駛員都談之色變的危險路段,這段路路爛,坡陡,彎急,車多。飛石,泥石流頻發(fā)。翻車,撞車經(jīng)常發(fā)生。如今修了隧道,避開了那段令人生畏的路段。 川藏線的路險,還體現(xiàn)在常年不斷的修路上,由于經(jīng)常遭受滾石,泥石流的侵害,路面需要經(jīng)常維修,封道成為常態(tài),出門需要向其他駕駛員打聽道路通行狀況。此外,主道不能通就只能走便道,那就意味著要走泥濘不堪的,顛得人骨頭散架的爛道。 這種便道非常簡易狹窄,遇到會車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一邊是塌方的公路,一邊是幽深的山澗這樣的路十分的危險。 所有車輛都在小心翼翼的通過危險路段,唯恐發(fā)生不測。 路面很爛,亂石鋪路,高低不平,顛簸得非常厲害。 垮塌的巨石還橫亙在路邊,頭上還懸掛著搖搖欲墜的山石,讓人生畏 車輛連續(xù)下坡,剎車剎的車輪冒煙,焦味彌漫。一輛大貨車中招了,翻在路基下,好在翻得不厲害,一輛大型吊車正將它吊回路面。造成長時間交通堵塞。 川藏線的艱苦還在于每天要乘車趕幾百公里的路程,坐得腰酸背痛。由于要趕到計劃的目的地,往往需要早出晚歸,有時需要黑夜兼程。由于缺氧,睡眠也是問題。如果高反較重,頭暈嘔吐,也很折磨人! 在路途中,經(jīng)??梢砸姷竭@樣的橫跨大河深溝的簡易拉索橋,走上去晃晃悠悠,著實讓人害怕?? 在高海拔地區(qū),攀爬這樣險峻的高山,非常勞累危險,在亞丁我們?yōu)榱四慷门D毯?,五彩池的風(fēng)采,帶著高原反應(yīng),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攀爬了四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實在是兇險。 這種陡峭崎嶇的山路,一旦失足摔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 首次 穿越川藏線,從中體驗到了川藏線的艱險。也欣賞到了青藏線的大美風(fēng)光。是苦與樂,危險與享受并存的旅程。 對所有旅行者來說,想要穿越川藏線,最需要的是決心和勇氣。高反是肯定有的,只是輕重不一,大部分人都能很快適應(yīng)過來。危險也是有的,但發(fā)生意外的機率還是非常小,要靠運氣。給我們開車的師父老是調(diào)侃說:人品好,運氣就好,就能化險為夷。 過去有句術(shù)語叫做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川藏線也是蜀道的一部分??梢姶┰街y,然而,知難而進,挑戰(zhàn)艱險,豐富人生歷練或許這就是川藏線吸引無數(shù)人穿越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