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園嶺寒山草堂 這是一段從莪園村到書房村的古道,是灘嶺石塘徐一帶村民到天臺城的主通道。鵝卵石鋪成,來回長約六七公里,因近郊,路程又不太長,適合嫩驢走走。 先說說起點的莪園村,這是天臺的一個大村古村,地處始豐溪南岸,因莪蒿叢生,取名莪園。村民大多姓張,以歷史上明朝的張文郁最為著名。張文郁曾任明工部營繕司主事,受命監(jiān)修故宮的幾個大殿,有人說天安門也是他主持修,不得而知。后升至都察院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建設(shè)部副部長差不多。村口的司空故里,司空張文郁的官銜。 文昌閣 張氏祠堂門口的石獅 祠堂內(nèi) 祠堂正廳孝友堂 二塊古石碑 古老的莪園街 莪園戲臺,縣文保單位。戲臺后面是元帥殿,香火很旺。 穿過莪園街,到山腳。 剛剛下過雨,因植被良好,水清澈透明。 有沒有想喝的感覺 隨處可見的小瀑布 羊群 山腳的路廊,山道兩邊多楊梅樹。 爬上半山,回望…… 巖石鑿出的山道 鵝卵石鋪成的山道 莪園嶺中間的路廊 倒伏的大樹,高約三四丈,是紅豆杉?還是金絲楠?懂木頭的朋友快來看看! 已過立冬的杜娟花,那么紅,那么艷。 草叢中的牌子 爬上山頂,氣喘吁吁,駐足,可見悠悠南山。 楓葉,季節(jié)的標志。 紅葉,還是那么紅,那么艷。 下了嶺,是書房村,又是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一個老農(nóng)在勞作。 書房驛站,為驢友準備的。 藍天下的老房子,真有點想在此隱居的愿望。 毛爺爺去世多年,關(guān)于毛爺爺?shù)臉苏Z還清晰可見,仿佛昨天。 在一位大姐家門路過,好客的大姐邀我喝茶,還問我狗狗要不要,實在純樸的山民。 回程依然是長長的路 遍地黃花分外香,采一把回去曬干,好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