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山娃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25日,蔣介石旗下陸軍中將羅廣文在四川率部起義,投誠我軍。</p><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日,他派出聯絡官到我軍成都司令部報到,接待之人便是即將上任的西南軍區(qū)司令員賀龍。</p><p class="ql-block">當賀龍剛剛見到投誠方的聯絡官時,站在他身旁的下屬忍不住脫口而出:“他長得真像我哥!”</p><p class="ql-block">對面的聯絡官聽到了這句話,潛意識地好奇,將目光投向了賀龍身邊的人。四目相對,兩個人都怔住了,突然,聯絡官叫出了對方的名字——馬千木!</p><p class="ql-block">賀龍的下屬急步上前,緊緊握住聯絡官的手,滿眼含淚地叫了聲:“哥!”</p><p class="ql-block">賀龍身旁的下屬就是馬識途,他的原名叫馬千木,投誠報到的聯絡官叫馬士弘(原名馬千毅),是馬識途一母同胞的哥哥。</p><p class="ql-block">一晃20年過去了,兄弟倆回想當初分別時,都還是青澀少年,如今再相見,早已步入中年。</p><p class="ql-block">1915年,家住重慶石寶寨的三任縣長馬玉之的第五個兒子出生了,他為其取名馬千木(后改為馬識途),希望兒子長大后能成為棟梁之才。</p><p class="ql-block">馬家是書香門第,對于孩子們的教育,馬玉之從小就親自督促。馬識途也和其他哥哥一樣,五歲開始學習書法,六歲拜于私塾先生門下。所以,馬家的孩子隨手就能臨摹碑帖,開口就能熟讀孔孟。</p><p class="ql-block">馬士弘是馬識途的三哥,比他大四歲,兄弟倆從小就最談得來,感情也非常好??墒?,馬家有個祖?zhèn)鞯募乙?guī),但凡子嗣滿16歲就必須走出家門去自立、自強,馬識途和他三哥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1931年,剛好16歲的馬識途考入了北平大學附屬高中,他辭別父親,孤身北上,而此時的三哥馬士弘正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p><p class="ql-block">兄弟倆已經分別了幾年,馬識途本想借這次北上求學的機會與三哥好好聚一聚,然而“九.一八事件”的發(fā)生卻打亂了一切。</p><p class="ql-block">看著侵略者的殘暴,初到北平的馬識途和十幾個東北同學嚇得躲在操場上哭。后來見得多了,他們也不怕了,開始憎恨這些隨便踏入別人國土施暴的人。</p><p class="ql-block">在一次反抗游行中,馬識途更是看到了偽警的殘忍。他一警棍就將一個女學生打翻在地,旋即拽著她的腿就拖走了,那女生的頭還在不停地流血......</p><p class="ql-block">這樣的畫面深深刻進了馬識途的腦海,甚至一刻就是一輩子。</p><p class="ql-block">北平的形勢已然吃緊,馬識途決定轉去上海讀書。如果現在他都還是想著靠讀書”工業(yè)救國“的話,那么在去往上海的火車上,這樣的想法就徹底幻滅了。</p><p class="ql-block">1933年,馬識途終于和逃難人群一起擠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的車頂。轉彎時,火車車廂搖晃得厲害,馬識途插在長衫襟口的鋼筆被膝蓋頂了出去。眼看著就要滾落下去,他趕緊趴下身子去抓,突然有人摁住他,呵斥道:“這是車頂,你不要命啦!”</p><p class="ql-block">看著鋼筆從火車車頂滾落,這一刻,馬識途“工業(yè)救國”的理想也一起滾落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已經沒有一處安靜之地可以讀書了,于是他投入了抗日運動。</p><p class="ql-block">1936年,在學生抗日運動中,馬識途沖在最前端。最終,他被抓了“典型”,送進了監(jiān)牢。</p><p class="ql-block">這是馬識途人生中第一次坐牢,他被欺負得很慘。幾天后,監(jiān)獄長來親自將他請了出去,帶他去見了一個人。當那人轉過身看著他時,馬識途驚喜萬分,原來是三哥。</p><p class="ql-block">只見馬士弘穿著一身筆挺的綠色軍官制服,腰間還佩戴著“中正劍”。</p><p class="ql-block">兩年前,馬士弘還是北平中國大學的學生,可他憤慨于侵華日軍的暴行,于是毅然投筆從戎,考進了黃埔,成了里面第11期學員。</p><p class="ql-block">畢業(yè)后,馬士弘工作的部門直接受蔣介石管理。蔣介石授予了他們“中正劍”,派到各省去視察新生活的執(zhí)行情況,他便正巧碰上了弟弟的事。</p><p class="ql-block">救出弟弟,馬士弘建議他去南京報考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并將他送到了車站前的岔路口。</p><p class="ql-block">馬識途和三哥馬士弘匆匆見過后,就又分手了。站在岔路口,兄弟倆互道珍重,一個上了火車,一個轉身歸隊。</p><p class="ql-block">等他們再次相見時,已經是20多年后了......</p><p class="ql-block">有了三哥的指引,馬識途“工業(yè)救國”的理想仿佛又復活了。可畢業(yè)后進入工廠工作,他又體會到資本家的“厲害”,他才知道,救國真的要另尋他路,只有趕走外來侵略者,國家才談得上發(fā)現工業(yè)。在這種思想的激勵下,他加入了學生聯盟,開始宣傳抗日。</p><p class="ql-block">南京淪陷前,馬識途跟隨同學們撤到了武漢。兩天后,南京大屠殺爆發(fā)了。</p><p class="ql-block">保家衛(wèi)國,是每一個熱血男兒的使命。馬識途在抗日途中認識了我黨人員錢瑛,錢瑛遂介紹他入了黨。</p><p class="ql-block">有了組織,馬識途的人生理想找到了依靠。他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了許多任務,并認識了有著同樣理想的妻子劉蕙馨。</p><p class="ql-block">馬識途有了自己的小家,同時也有了組織上的家,那就是鄂西特委交通站,他成了一名隱蔽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1940年,重慶宜昌會戰(zhàn)爆發(fā),馬士弘隨羅廣文的部隊急赴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在小溪口,他帶領的突擊隊與日軍打起了遭遇戰(zhàn)。馬士弘毫不怯懦,指揮一路人馬牽制敵人,另一路人馬悄悄摸去炸了日軍江邊的油庫。突然風起,火苗借著風勢又燒了日軍停在江邊的炮艇,一時間日軍大亂,馬士弘趁此機會收復了譚家鋪。</p><p class="ql-block">在羅廣文的麾下,馬士弘立下了一次又一次戰(zhàn)功。</p><p class="ql-block">1943年,常德會戰(zhàn)曠日持久,馬士弘在與日軍的戰(zhàn)斗中頭部受傷。戰(zhàn)友要求他退到后方治療,可馬士弘堅定不退,硬是堅持到打退日軍為止。</p><p class="ql-block">馬士弘英勇抗日的事跡傳遍家鄉(xiāng),父親馬玉之慷慨地說:“凡中華兒郎,抗日救國,義無反顧!”</p><p class="ql-block">而在我軍的隱蔽戰(zhàn)線上,馬識途與妻子劉蕙馨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勞。</p><p class="ql-block">1941年初春,馬識途初為人父。女兒剛剛幾個月,他就被派往離家較遠的幾個縣城相繼工作。他與妻子約定,在利川相見,可最終他沒有等到妻女,只等到了她被叛徒出賣,深陷敵人牢籠的消息。</p><p class="ql-block">那天,劉蕙馨本來是有時間轉移的。因為敵人誤抓了鄰居,劉蕙馨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帶著孩子走,但是黨的機密文件還在家里,劉蕙馨毅然選擇留了下來。</p><p class="ql-block">等她燒完所以文件,敵人撞開了她的門。</p><p class="ql-block">在獄中,劉蕙馨受盡了刑法,但她始終堅定信仰。后來,馬士弘知曉此事,欲想法救她,劉蕙馨卻不想拖累三哥,大聲對他說:“三哥,你婆婆媽媽地干嘛,快點動手!”</p><p class="ql-block">四月,劉蕙馨英勇就義。</p><p class="ql-block">馬識途強忍悲痛,一邊繼續(xù)著黨的工作,一邊尋找女兒的下落......</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悍然發(fā)動內戰(zhàn)。在抗日的戰(zhàn)場上幾經生死,對于內戰(zhàn),馬士弘無限心酸。他曾幾度解甲歸田,都未得到許可。</p><p class="ql-block">在后來的日子里,馬士弘越發(fā)不認同老蔣的做法,他開始暗地里幫助弟弟。有一次,他聽說馬識途遇險,差點掉進特務的陷阱。馬士弘幾經周折,暗地里安排人員公干,不知不覺間竟掩護弟弟成功脫險。</p><p class="ql-block">后來。蔣介石兵敗如山倒,在羅廣文的帶領下,馬士弘毅然與他率部起義。</p><p class="ql-block">作為聯絡官的馬士弘十分精神地來向我軍司令員賀龍報到,沒想到遇見了20多年未曾見面的五弟。</p><p class="ql-block">雖似戲劇性的一幕,但注定了兄弟兩人殊途同歸。</p><p class="ql-block">因為在抗戰(zhàn)的路上,即便戰(zhàn)線不同,可他們?yōu)閲鴳?zhàn)的心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無悔無愧猶自在,我行我素幸識途?!?lt;/p><p class="ql-block">這句詩,馬識途不僅詮釋了自己,也表達了哥哥。</p><p class="ql-block">人生路上,慶幸他們識得正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