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南沙考察海洋雅室 <p class="ql-block">南沙群島是聯(lián)系太平洋與印度洋、亞歐大陸的交通要沖,是多條國際海運線和航空運輸線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扼守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巴拉巴克海峽的關(guān)鍵所在。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jīng)的國際重要航道。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mào)運輸從南沙群島經(jīng)過。</p> <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7日至4月1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第14屆年會討論了開展全球海平面聯(lián)合測量的問題,要求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在我南海南沙、西沙各建一個,共享所獲有關(guān)海洋測量資料。3月,中國將這項“國際任務(wù)”分解為建站選址調(diào)查和建站工程兩部分,國家海洋局負責建站選址調(diào)查,海軍負責建站工程。前者是基礎(chǔ)工程,需要在南沙群島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島礁考察地質(zhì)地貌、水文氣象等情況。最終選定的島礁要符合聯(lián)合國對該海域所獲水文氣象資料的代表性要求,對于中國來說,還要符合人員和設(shè)備安全的要求。當時,在南沙群島,中國大陸還沒有在南沙島礁上進行駐守。</p> <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上旬,南沙群島海洋水文氣象觀測站建站選址勘測調(diào)查任務(wù)正式啟動。此次專項調(diào)查的代號為“8701工程”,由國家海洋局直接指揮,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具體組織實施。</p> <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10日,國家海洋局成立南沙考察行動總指揮部,時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嚴宏謨兼任總指揮,坐鎮(zhèn)(北京)國家海洋局船舶指揮調(diào)度中心指揮。時任南海分局局長梁松為海上總指揮,南海分局馬應良總工程師任副總指揮兼考察隊隊長,南海分局顧問王志斌任安全保衛(wèi)組組長。海洋局楊華庭副司長率國家海洋局機關(guān)工作組親臨海上指導。為了保障考察活動的安全,海軍南海艦隊同時派出驅(qū)逐艦和護衛(wèi)艦組成的護航編隊進入南沙海域“戰(zhàn)勤值班”,在距離“向陽紅五號”船約 20海里的海域護航。</p> <p class="ql-block">承擔此項調(diào)查任務(wù)的船只為功勛卓著的“向陽紅五號”船,這是該船繼執(zhí)行“718工程”和“580任務(wù)”之后又一次承擔國家重大任務(wù)?!?701工程”是一項多學科的海洋專題調(diào)查任務(wù),為圓滿完成任務(wù),南海分局領(lǐng)導高度重視,分局領(lǐng)導親自出海掛帥,并抽調(diào)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調(diào)查技術(shù)人員和得力機關(guān)干部組成專項考察隊,同時還特別邀請了武漢測繪大學的宋成驊教授、上海救撈局的趙孟信總工程師等有關(guān)專業(yè)人士隨船指導;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及海洋技術(shù)研究所等也派出了技術(shù)人員,組成了45人的考察隊共同承擔了調(diào)查任務(wù)。</p> <p class="ql-block">在向陽紅五號船執(zhí)行南沙考察任務(wù)啟航前,南海分局領(lǐng)導在五號船召開動員大會,對出海人員進行總動員,時任南海分局黨委書記陸夫才到船親自動員,傳達上級有關(guān)任務(wù)的指示精神。</p> <p class="ql-block">海上總指揮梁松局長作動員講話。</p> <p class="ql-block">副總指揮兼考察隊長馬應良部署南沙考察實施方案。</p> <p class="ql-block">參加動員大會的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5月15日啟航后,在沙角錨地進行救生、消防、損管、戰(zhàn)斗部署演練。梁松局長及船領(lǐng)導親自組織指揮各項演練。</p> <p class="ql-block">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淮海戰(zhàn)役的老兵、海上安全保衛(wèi)組組長王志斌顧問,親自為考察隊員和船員演示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斗操練。</p> <p class="ql-block">身穿救生衣的考察隊員在甲板進行各種演練。</p> <p class="ql-block">吊放救生艇進行救生演習。</p> <p class="ql-block">晴朗的天空下,大海遼闊無垠。“向陽紅五號”船演練結(jié)束,駛出珠江口,奔向祖國南大門一一南沙海域,乘風破浪航行。海風拂過甲板,海浪拍打船舷??疾礻爢T和船員們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各項準備工作,他們心中充滿著對這片海域的敬畏與熱愛。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航行,更是一段開啟我國南沙考察勘察選址建站的不尋常之旅。</p> <p class="ql-block">波濤洶涌的海洋之上,“向陽紅五號”船在晴朗的天氣下顯得格外醒目。船上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知道這次任務(wù)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全力以赴,為南沙考察建站貢獻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航渡中,只見一批批海南島漁船在繁忙的南海海洋上航渡及捕漁作業(yè)。</p> <p class="ql-block">1.4萬噸的“向陽紅五號”船,滿載吃水達7米多,越接近南沙海區(qū)越要謹慎,在不明深淺的島礁區(qū)航行,就同踏入雷區(qū),隨時都有觸礁的危險。有著豐富操船經(jīng)驗的船長王書倫站在駕駛臺上,用望遠鏡不斷地掃描海面,謹慎駕駛五號船航行。</p> <p class="ql-block">航海干部在海圖室進行船舶定位作業(yè)。</p> <p class="ql-block">值班操舵水手正在駕駛臺認真操作。</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船長王書倫站在駕駛臺上,搜索不到永暑礁,他懷疑雷達分辨率不夠,搜索時“漏”掉了小礁石。</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第二船長李立新,改變觀察方法,便親自爬到距海面約28米高的人字形大桅桿上,用肉眼仔細觀察,終于在約4-5海里處發(fā)現(xiàn)一個小黑點在涌浪中時隱時現(xiàn)。原來,受天文大潮的影響,永暑礁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因距離“向陽紅五號”船太近,進入了雷達的盲區(qū)不易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當船上駕駛?cè)藛T在船首左前方約4海里處,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礁石。在起伏的涌浪中時隱時現(xiàn),永暑礁終于被找到了,甲板上人們頓時歡呼聲四起。</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政委龐欽在海上瞭望。</p> <p class="ql-block">5月18日上午9時,總指揮梁松局長下達了考察登礁的命令。載著考察隊員的小舢板徐徐落到海面,兩只10平方米見方的竹排,負載著鉆機、地質(zhì)取樣管等重型海洋儀器,在小舢板的拖帶下緩慢地向永暑礁駛?cè)ァ?lt;/p> <p class="ql-block">碧藍的大海之上,一艘小艇載著多人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亮。艇上的考察隊員正在認真做好各項淮備,他們深知這次考察都意義非凡,為南沙建站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p> <p class="ql-block">清澈見底的海水與天空中的云朵相映成趣,救生艇搭載著十幾個考察隊員和竹排及考察設(shè)備,頂著風浪徐徐駛向考察目的地一一永暑礁。</p> <p class="ql-block">永暑礁礁盤在海中若隱若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淺灘中美麗的珊瑚礁。</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航海人員用六分儀為永暑礁測量定位。</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考察中,考察隊通過衛(wèi)星定位加雷達測量的辦法,獲得了永暑礁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水深情況。原來,永暑礁不僅是一個干出礁,也是一個由10個礁盤組成的巨大淺水區(qū),呈“7”字形綿延展開,寬7公里,長約20公里。</p> <p class="ql-block">隊員們登上了礁盤西南端那個干出礁上,測得離海平面約為0.5米,面積約4平方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曾參加向陽紅五號船五次遠洋的地質(zhì)調(diào)查專家林應信,在烈日下光著膀子忙著測量考察。</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員正利用工作艇及木排,安裝調(diào)整調(diào)查設(shè)備,還有幾考察隊員在永暑礁盤淺海中里測量。他們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p> <p class="ql-block">數(shù)名考察隊員站在水中操作測量儀器,他們不畏艱難,不懼挑戰(zhàn),只為能夠精確地測量出這片海域的各項數(shù)據(jù),為南沙建站提供科學依據(jù)。</p> <p class="ql-block">按照考察方案,考察隊要在永暑礁盤上豎立一塊考察碑,以宣示中國的主權(quán)和紀念這次重要的考察行動。在第二天的考察中便增加了工程施工隊。</p><p class="ql-block">南海分局的建筑學高級工程師陳子全,曾有多次參加國家大工程項目建設(shè)的經(jīng)驗,指揮部指定由他負責組織實施立碑。他帶著兩名考察隊員首先在礁石上打鉆,趁低潮時澆灌混凝土。經(jīng)過兩天的苦戰(zhàn),寫有“國家海洋局南沙考察隊,考察中國南沙群島永暑礁”字樣的花崗石“主權(quán)碑”昂然挺立。第二天,經(jīng)精確測量,永暑礁高潮高地立碑點準確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53′02″,北緯9°32′25″。</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員坐在艇上操作設(shè)備進行測量,他們齊心協(xié)力,共同攻克難關(guān),為南沙建站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南沙,氣候炎熱。地質(zhì)考察隊隊長、高級地質(zhì)工程師林應信帶著十幾位考察隊員在礁盤上齊腰深的海水里,用柴油機驅(qū)動鉆機鉆孔。他們在規(guī)劃要建立永久建筑的礁盤上,密集地打了100多個孔,每一個100多米深。林應信發(fā)現(xiàn),鉆機伸入珊瑚礁100多米處都看不到巖石,仍是珊瑚砂。地質(zhì)取樣管末端的筒狀石渣粒,用小鏟一敲,便有許多的珊瑚砂掉了下來,從而進一步驗證了林應信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在南沙選點考察時,美國偵察機就頻繁在“向陽紅五號”船和永暑礁作業(yè)點上空盤旋偵察。</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員不為美國偵察機侵擾所嚇,不怕茫茫大海中不明國籍的船舶突如其來的騷擾……在考察隊員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這就是:為了維護國家海洋權(quán)益,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科學考察任務(wù)的早日完成,搶時間、爭速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永暑礁考察接近尾聲的5月23日上午11時許,“向陽紅 五號”因在永暑礁的東部礁盤上發(fā)現(xiàn)一個不明物體,便臨時前行十余海里勘察。沒想到就在這時候,近20名不明國籍的武裝人員乘小艇突然出現(xiàn)在永暑礁的西南礁盤上,準備對我考察隊員發(fā)動襲擊。當時,我留礁考察的人員不過10人,“敵”眾我寡。考察隊現(xiàn)場負責人郭石旋見來者不善,立即拿起對講機呼叫“向陽紅五號”船,報告正有不明國籍的武裝人員逼近。然后,他招呼還在礁盤上打鉆的考察隊員趕緊回到竹排上,拿起武器準備戰(zhàn)斗。這些“敵人”皮膚大多為棕色,著迷彩服,手持武器漸漸往礁盤上逼近。從沒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的考察隊員沒想到指揮員在作出航動員時預設(shè)的情景,真的出現(xiàn)了。他們趕緊趟過齊腰深的水爬上木排拿起槍就直接舉起槍對準來犯者。</p> <p class="ql-block">“向陽紅五號”船并沒有走遠,得到郭石旋的緊急報告后,便往事發(fā)地急返,總指揮已向全船下達了“準備戰(zhàn)斗”的命令,支援的突擊隊整裝待發(fā)。并同時急電(北京)總指揮部,請求海軍護航編隊支援。</p><p class="ql-block"> 也許,不明國籍的武裝人員覺察到了中國考察隊并非孤立無援。也許他們認為我考察隊員富有海上短兵相接的經(jīng)驗,一旦打起來自己未必能獲勝。在 “向陽紅五號”迫近前,那艘小艇突然轉(zhuǎn)頭跑了,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p> <p class="ql-block">在完成任務(wù)的過程中,副總指揮兼考察隊長馬應良親臨現(xiàn)場組織指揮,全體考察隊員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做到準軍事化。他們不畏艱險,不顧安危,身穿救生衣,乘坐小艇,頂風抗浪,穿梭在礁盤之間觀測作業(yè);他們輪流在僅為2平方米左右的礁石上晝夜工作,不顧汗水浸透衣衫,不顧海風吹皺皮膚,不顧島礁生活孤獨,不顧時而驟雨傾盆、時而烈日暴曬、時而狂風惡浪,不辭勞苦測量打樁取樣。</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8天的艱苦奮斗,在永暑礁石上終于堅立起的考察紀念碑。銘文清晰可見,右邊標明“國家海洋局南沙考察隊”,中間主碑文:“考察中國南沙群島永暑礁"。落款標注“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五日”。這塊紀念碑是我國海洋主權(quán)的標志,它見證了我們南沙考察建站的艱辛歷程,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永署礁測量豎碑完成后,考察隊繼續(xù)向華陽礁進發(fā)。</p> <p class="ql-block">一群白色小島棲息在華陽礁上</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工作艇裝著考察設(shè)備和載著考察紀念碑駛向華陽礁。</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員在馬應良總工程師帶領(lǐng)下,齊心合力地圍在一起,正在華陽礁上筑建南沙考察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工程師陳子全具體指導下,考察隊員又澆筑了一塊“考察碑”,立于華陽礁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建筑工程師陳子全帶領(lǐng)技術(shù)人員艱辛完成南沙考察紀念碑工程任務(wù)后,留下工作照。他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為南沙考察建站留下永恒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攝影師為南沙考察測量和豎碑工程的兩個帶頭人一一林應信隊長和陳子全工程師留影。</p> <p class="ql-block">到六門礁時,因為找不到干出礁做依托,考察碑無法立。海上總指揮決定:立不了就拋下去,在航海日志上記下一個拋碑地點,證明中國曾在此宣示過主權(quán)。</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23天高溫酷暑的海上作業(yè),向陽紅五號船和南沙考察隊順利完成了對永暑礁、華陽礁、六門礁等島礁的地形、地質(zhì)、水文、氣象、化學、生物等調(diào)查,最后選定永暑礁作為建站的地點。</p> <p class="ql-block">當年兩次參加南沙考察和建站的國家海洋技術(shù)中心原總工程師張道平在永暑礁考察紀念碑前留影。他當時負責水下照相和水文觀測。</p> <p class="ql-block">考察隊員站在永暑礁紀念碑旁拍照留念。他們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為南沙建站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p> <p class="ql-block">三個目標礁盤的考察任務(wù)完成后,“向陽紅五號”船又按計劃進入被越南侵占的柏礁和南威島進行巡航和宣示主權(quán)的行動。在巡航柏礁時,“向陽紅五號”船距離礁盤不足4海里,掛著國旗和船名呼號旗慢速通過。在茫茫大海上,一艘中國的大船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情形令島礁上的越南入侵者驚恐不已,他們急忙拉響戰(zhàn)斗警報,躲進掩體。但“向陽紅五號”船并不是來消滅他們的,而是來宣示主權(quán)的,是在人民海軍還沒有進駐之前,向非法占領(lǐng)者喊出中國政府聲音的。</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終于取得了南沙多個島礁的水文氣象適時觀測資料,有些島礁還獲取了數(shù)天晝夜連續(xù)觀測記錄資料,以及深層地質(zhì)取樣管采樣、大面積水下測量測線定位資料、水生生物和化學樣品等??疾礻犆靠疾煲粋€島礁,就豎立起一塊石刻考察碑(或拋投考察碑),整個調(diào)查工作組織得非常嚴密、有序、細致、完善,在國家海洋局海洋調(diào)查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參加南沙考察的南海分局機關(guān)干部在完成考察任務(wù)返航途中,在向陽紅五號船后甲板站兩排合影,在船尾處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他們用笑容詮釋著對南沙建站的熱愛與期待。</p> <p class="ql-block">圓滿完成考察任務(wù)的向陽紅五號船勝利返航。</p> <p class="ql-block"> 向陽紅五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在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進行綜合考察任務(wù)之后,于6月6日上午,在廣州軍區(qū)女子軍樂隊的軍樂聲中,徐徐駛抵廣州長洲碼頭。廣東省副省長黃清渠,廣州軍區(qū)和南海分局等領(lǐng)導同志到碼頭迎接考察隊員及船員。</p> <p class="ql-block">南海分局領(lǐng)導組織了六百多名干部職工和少先隊員到長洲碼頭熱烈歡迎向陽紅五號船和南沙考察隊勝利歸來。</p> <p class="ql-block">“8701工程”調(diào)查報告為國家在永暑礁上建立有人駐守的海洋站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直接為南沙海洋站建設(shè)設(shè)計和現(xiàn)場施工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南沙海洋站自國家批準建立至正式投入使用,建設(shè)全過程僅用了短短的7個月時間。在遠離大陸的南沙海域,一個全自動化的新型海洋站快速落成,其速度之快、質(zhì)量之好令人振奮,大大鼓舞了海洋戰(zhàn)線的廣大職工。國家海洋局在特別專題匯報會上對“8701工程”進行了表彰,還對 170名有關(guān)人員給予了嘉獎,該工程還獲得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p> <p class="ql-block">南沙永暑礁建站初期,南海艦隊派出武裝人員在刻著“考察中國南沙群島永暑礁”的石碑上值班。</p> <p class="ql-block">讓五星紅旗在祖國南疆的島礁上高高飄揚。</p> <p class="ql-block">身穿迷彩服并佩戴頭盔及武器裝備的七位海軍勇士守衛(wèi)于華陽礁石之上,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為保衛(wèi)南沙提供堅強后盾。</p> <p class="ql-block">三名身穿迷彩服并手持武器的水兵在華陽礁紀念碑海灘巡邏。</p> <p class="ql-block">六名士兵站在有國旗飄揚的考察紀念碑淺水中巡邏,身后不遠處已有一兩處搭建的簡易平臺小屋。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為南沙建站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未建好永暑礁海洋觀測站時,海軍水兵在礁盤臨時搭建的簡易木屋中值守。</p> <p class="ql-block">僅僅八個月,一座標示著“中國”地圖輪廓及漢字“永暑礁”的紀念牌矗立于現(xiàn)代化建筑群之前。它見證了南沙考察建站的輝煌歷程,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1988年是新中國海洋事業(yè)史上重要的一年。國家海洋局選定了永暑礁作為南沙海洋站的建站地,同年2月,海軍進駐南沙島礁。8月2日,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及驗潮井建成,并首次發(fā)回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資料。此后,該海洋站與西沙海洋站投入正常業(yè)務(wù)化運行。</p> <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永暑島還只是一塊若隱若現(xiàn)的礁石?,F(xiàn)如今,卻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宜居島嶼,鎮(zhèn)海圣地。</p> <p class="ql-block">海洋觀測站觀測員在永暑礁獲取監(jiān)測資料。</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永暑島,已不再是昔日那片荒涼的海上礁盤,而是成為了一個設(shè)施齊全、生活便利的現(xiàn)代化海島。島上不僅建有海水淡化系統(tǒng)、菜園等生活設(shè)施,還配備了電影院、圖書室等文化娛樂設(shè)施,為守島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更令人矚目的是,島上還建有一個標準的運動場和一個建筑面積高達1.6萬平方米的大型醫(yī)院,為守島人員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p> <p class="ql-block">我編寫《38年前的南沙考察》的美篇時,參考摘用了徐志良《三千里躍進“南門海"》及李志忠《“8701工程”的輝煌》的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引用了南海分局檔案館、鄭賢福、陳子全等同志提供的照片及信息。在此一并表示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