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清都紫霄宮大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筑,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始建于宋代宣和年間,明永樂十年增建,賜額“太玄紫霄宮”。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筑群,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作為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水橋:紫霄宮金水橋坐落于紫霄宮山門前的玉帶河之上,共有五座石拱橋,自東向西依次排列,其布局嚴謹對稱,與周圍的宮觀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壯美的畫面。整組橋梁始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 年),與紫霄宮建筑群同期建造,是明成祖朱棣敕建武當山皇家宮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著皇家建筑的威嚴與氣派。</p> <p class="ql-block"> 龍虎殿:武當山紫霄宮龍虎殿,是紫霄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它建在高大臺基上,為懸山頂磚木結(jié)構,綠色玻璃瓦屋面。殿內(nèi)中間供奉著護法神王靈官,兩旁是元代雕刻家劉元一的傳世作品——青龍白虎泥塑雕像。這些雕像栩栩如生,威風凜凜,仿佛隨時準備驅(qū)邪除魔。龍虎殿不僅是武當山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展示了古代建筑裝飾與雕塑藝術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武當山紫霄宮御碑亭,始建于明永樂十年,對稱聳立在紫霄宮重要位置。亭體坐落在高大石臺基上,為方形重檐歇山頂建筑,四方各開拱門,整體顯得古樸大氣。亭內(nèi)各置赑屃馱御碑,均由整塊青石雕鑿而成,工藝精細。其中一座碑額題“圣旨” ,是禁止外人擾亂道場的法律文告;另一座額篆“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宮之碑” ,記載敕建武當山事宜。它們不僅是紫霄宮歷史見證,更是研究明代皇家敕建武當山歷史的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 朝拜殿:登上武當山紫霄宮第三級階地,便能看到朝拜殿,它又名“十方堂”,建于明永樂十年。這里原是十方叢林,曾是云游道士掛單的地方 ,在明代,普通香客信士只能在此朝拜真武,唯有皇帝祭祀時才能踏入紫霄大殿,足見其特殊地位。</p><p class="ql-block"> 此殿為單檐懸山頂,上覆綠琉璃瓦,兩側(cè)建有八字墻,飾以瓊花、珍禽圖案,下方是琉璃須彌座。殿內(nèi)正中神龕供奉著元代銅鑄鎏金真武像,工藝精湛,熠熠生輝,兩旁還供奉著呂洞賓、張三豐神像 ,四周墻壁繪有二十四孝圖,體現(xiàn)著道教對儒家孝道思想的吸納 。</p> <p class="ql-block"> 紫霄大殿:紫霄大殿坐落于武當山紫霄宮,是紫霄宮的核心建筑,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明代永樂十年重建 ,是武當山現(xiàn)存唯一的重檐歇山式木結(jié)構殿堂,殿頂形制僅次于皇家最高規(guī)制的廡殿頂,盡顯尊貴與莊重。</p><p class="ql-block"> 大殿面闊、進深均五間,通高20.16米,由36根巨柱支撐,抬梁式大木結(jié)構搭配數(shù)百個斗拱,將抬梁卯榫緊密相連,穩(wěn)固而堅實。前檐18根柳筋斗拱的獨特設計,既具力學巧思,又讓檐部更顯壯觀。殿內(nèi)天花藻井及梁枋遍繪龍鳳、日月、云雷等彩繪,墻壁與梁枋間還有58幅道教神仙人物典故和山水壁畫,色彩斑斕,美輪美奐。</p><p class="ql-block"> 大殿正中供奉著明代泥塑彩繪貼金的真武神像,高4.8米,頭戴冕旒,身著帝服,雙手捧圭,端坐寶座,氣勢威嚴,是武當山現(xiàn)存最大泥塑像。神龕局部飾有金龍金鳳,龍翔鳳舞;殿內(nèi)還陳列著眾多元明清三代的珍貴文物,造型精美,工藝精湛。紫霄大殿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道教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 。</p> <p class="ql-block"> 紅三軍司令部及紅三軍后方醫(yī)院舊址:</p><p class="ql-block"> 1931年,紅三軍主力部隊移師武當山進行短期休整。紅三軍進入住在紫霄宮,他們遵照省委“尊重宗教,保護殿宇”的指示,提出不準燒菩薩、打道士,不準在殿宇里住兵、養(yǎng)馬,不準強迫群眾改變宗教信仰的“三不準”紀律要求。紅三軍指戰(zhàn)員嚴格遵守群眾紀律,主動與道人和周圍的群眾協(xié)作,建立“魚水關系”。道人稱贊“這樣的仁義之師,亙古末有”。時任武當?shù)揽傂毂旧瓢炎舷鰧m父母殿西耳房騰出,供紅三軍司令部和賀龍軍長使用,指派弟子暗中保護賀龍的安全,將西宮道院作為紅三軍后方醫(yī)院,派道人專門護理傷病員。</p><p class="ql-block"> 賀龍與徐道總相處極好,經(jīng)常找徐道總談心,拜徐道總為師,學習武術,彼此結(jié)下忘年之交。紅軍主力轉(zhuǎn)移時,賀龍將300多名傷病員托付給徐本善道總照管,并代表部隊向徐本善道總贈送20兩黃金和一顆珍珠,作為傷病員治療的生活費用。政治部主任柳直荀給徐道總贈寫了一副對聯(lián)“偉人東來氣盡紫,樵歌西去云騰霄。”1932年秋,徐本善道總被國民黨民團殺害于武當山東天門,時年72歲。</p> <p class="ql-block"> 謝謝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