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傅 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像我這個年齡段人的童年,大多是在物質(zhì)匱乏中度過。那時,特別愿意過節(jié),大人們總是想著法兒地給孩子們弄點兒好吃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期盼。按農(nóng)歷,秋季里最重要的節(jié)日就是中秋節(jié)了。我可不懂得品菊、賞月,只想著能吃上月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月餅,細(xì)細(xì)品起來,是個多么甜美、浪漫、充滿想象和富有詩意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年在我們這兒,月餅得憑票供應(yīng),品種也很少,印象最深的是一種用面皮兒裹著五仁餡兒烤制的。這種月餅有兩個特點,硬,堅硬!基本上是用后牙啃;再就是甜,齁甜!餡兒里的冰糖還是一粒兒一粒兒的。也許是日子過得太苦了,對這份甜還是那么的渴望。月餅的外包裝也很簡單,把幾塊月餅摞放在一張正方形、有些粗糙的暗黃色紙中間,把紙的四個角往上一疊,月餅就給包得嚴(yán)嚴(yán)實實,一塊黑墨打印著吉祥圖案的紅紙壓在上面,再用一節(jié)紙質(zhì)繩子捆扎成十字結(jié)就齊了。直到今天,依然懷念那種淳樸的包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秋節(jié)的晚上,吃完了好吃的飯菜,母親就給我和姐姐一人一個月餅。說來不大好意思,早在分月餅之前,我們已經(jīng)對它們做過手腳,把月餅的邊緣啃得“傷痕累累”。那時家家都有耗子,她以為是這些小東西在作祟,也不計較。真冤枉那些耗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手捧著月餅,反而不忍心下口了,總會仔細(xì)端詳一番。月餅皮兒的一面是用刻著各種圖案的木模壓制的,每個月餅都有一個美好的喻意,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些圖案中,有花開富貴(牡丹)、五福(蝙蝠)臨門、年年有余(魚),梅蘭竹菊,福祿壽禧,吉祥如意,古代神話,民間故事……所有美好的事物和愿望都從這手掌大小的面皮兒上一一鋪展開,這才是吃月餅的真正涵義吧。自己分得的月餅,要慢慢地吃好幾天,把有圖案的那塊面皮兒放在最后吃。能吃上棗泥、豆沙、蛋黃、蓮蓉、鮮花、椒鹽和肉餡兒等數(shù)不過來的月餅,是后來的事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在四川。有一年突發(fā)奇想,不知有沒有麻辣味兒的月餅,若在一個中秋夜能品嘗到麻辣月餅,那個八月十五又會是什么樣的味道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超市選購月餅,品種繁多,各式各樣,讓人目不暇接,不知該買哪一種,每種都包裝精美,都是精工細(xì)制。由衷的感嘆,趕上了好時代。幾次中秋節(jié),看著手中精美的月餅,想起自己童年的經(jīng)歷,總有幾分酸楚,總希望把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講給兒子聽,和他一起分享這么細(xì)膩、柔軟、香甜的食物??伤弦残牟辉谘?,還有點兒不耐煩,勉強從我手里接過一塊月餅,漫不經(jīng)心地就吃了。我心里是五味雜陳,不免失落。可看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比我們當(dāng)年好了不知多少,又覺著很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多年前結(jié)婚,走進(jìn)了妻子的家。每逢中秋節(jié),岳母都自己打制燒烤月餅。記憶中,她總要不辭辛苦地做很多,全家人吃完了團圓飯,月餅也早已備好,每個兒女都拿著各自的那份回自己的家,這時的岳母開心極了!隨著老人家年事增高,又搬過幾次家,制作月餅的木模早不知去向,有十幾年沒吃到這種自制月餅了??扇杂浀媚莻€木刻模具是岳母從山東娘家?guī)н^來的,圖案是鯉魚跳龍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吃過的各種月餅中,岳母做的最好吃。今年這個中秋節(jié),不知怎么的,又想起當(dāng)年月餅的那個味道。我就試探著:“媽,您還能再給我們做幾個月餅嗎?”“好呀,你們等著!”岳母是個急性子的人,說話間,已顧不得自己腿腳的疼痛和不便,開始張羅著炒芝麻,炒花生,炒核桃仁兒,拌餡兒,擼起袖子和面……第二天,大舅哥打電話,拿月餅來吧!由于沒了木模,這月餅看上去就和街上賣的燒餅差不多,可我毫不在意,急不可耐地要吃上一個。剛咬一口,滿嘴都是香甜,月餅雖形不在,但神猶存,完完全全的老味道,多少舊時的情景頓時浮現(xiàn)眼前,就覺著嗓子發(fā)哽,眼眶也有點濕潤。再過幾個月,我就到花甲之年,今天,還能吃上年逾九旬的母親親手烤制的月餅,“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我是這天下最幸運也最幸福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們的先人獻(xiàn)給人類文明的禮物。她向世界展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溫婉、深沉的精神情感世界和價值追求。無須連篇累牘、喋喋不休,這種追求早已自然地、潤物無聲般地滲入到我們民族每個生命的血脈里、基因中,生生不息,世代相承。無論你身居五湖四海,也無論你在海角天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