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里千秋,針中母愛--寫在母親節(jié)前夕開心就好(彭立霖) <p class="ql-block">慈母手中線,</p><p class="ql-block">游子身上衣。</p><p class="ql-block">臨行密密縫,</p><p class="ql-block">意恐遲遲歸。</p><p class="ql-block">誰言寸草心,</p><p class="ql-block">報得三春暉。</p><p class="ql-block">這是唐朝有“詩囚”之美譽的著名詩人孟郊筆下的《游子吟》,該詩如同一幅用文字勾勒的工筆畫,將母愛的細膩與深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當吟誦起這首詩,那根穿越千年時光的絲線,便會悄然纏繞在每一個讀者的心間,牽引出記憶深處許多關(guān)于母愛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郊幼年喪父,是母親一手把他拉扯長大。母親照顧他起居衣食,供他讀書,直至成年。孟郊一生仕途不順,四十六歲時,才得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的生活。為報答母親,他把母親接到身邊照料。把母親安頓下來之后,孟郊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生動的場景描寫,展現(xiàn)了母愛的深沉與細膩,使得它成為歌頌?zāi)笎鄣慕?jīng)典之作。這首詩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主要原因在于其深刻描繪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觸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贏得了人們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jié)了。昨天在整理書柜時,無意中翻到了小孫女的《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瞬間就被這首熟悉的母愛的頌歌所吸引。詩中的母親,在兒子即將遠行之際,默默拿起針線,那手中的線,是母親對孩子最溫柔的牽掛,也是最深沉的眷戀。觸景生情,在我的記憶里,雖然我們兄弟姐妹除大哥一家遠在南昌外,其他兄弟姐妹都居住在萍鄉(xiāng),算不上“游子”,但母親同樣也如詩中描述的母親這樣,對家庭任勞任怨,關(guān)愛家庭每一個成員,給予我們溫暖,讓我們記憶猶新。我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出生在一個人口較多的家庭,父母共養(yǎng)育了七男一女八個孩子,我是家中的老七,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不要說家里還有其他成員,就是我們排在最后的四位兄弟,就夠母親煩的。我和我上面兩個哥哥年齡相差不大,加上稍小一點的弟弟,四人都非常好動,上山爬樹掏鳥窩,下河摸魚捉泥鰍,衣服褲子都磨損的非常厲害,常常一不小心就破洞了。記憶中,家里總有縫補不完的破衣舊褲,經(jīng)常看到母親坐在窗前,借著窗口透進來的微弱光線,戴著老花鏡,神情專注地為我們縫著補著。有時候,我還常常趴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母親,看著她額前垂下開始泛白的發(fā)絲,看著她眼角開始慢慢密布的細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憶最深的是好幾次,當我午夜一覺睡醒過來,還看到母親戴著老花鏡,在微弱的煤油燈或只有15瓦的白熾燈光下(1964年我讀小學前,和萍城很多家庭一樣,家里也沒有裝電燈,點的是煤油燈),手指上戴著纏滿膠布的頂針,吃力地頂著針線穿梭在厚厚的棉衣褲或鞋底,記得有一次不小心被針尖戳著了指頭,流了血,母親也只是把指頭含在嘴里吸了吸,又低下頭來繼續(xù),燈光的投影,把母親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這幅畫面在時光長河里定格在我腦海里已將近六十年了,但依然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1973年秋,我考入高中不久,積勞成疾的父親突然病倒了,受當年醫(yī)療技術(shù)的影響,一開始誤診為偏頭疼,后又誤診為三叉神經(jīng)痛,治了一年多都不見效果,直到后來到省會南昌的省一附院才明確為鼻咽癌。家中的頂梁柱病了,為給父親治病,短短的兩年多,花光了家里不多的積儲,并欠下了不小的債務(wù)。為此,家里一段時間曾想過讓我輟學,到外面打打零工,幫家里減輕點負擔,反正當年“讀書無用論”盛行,書讀的再好,也就業(yè)無門,只能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這時,母親站出來了,她堅持不讓我輟學!為此,她白天幫人家?guī)『?,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月嫂”,晚上在家縫縫補補,用她并不堅強的肩膀,支撐我讀完了高中,也為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1976年5月父親病故,短短的兩年時光,母親明顯的老了,頭發(fā)變得灰白,臉上皺紋更多了,其實那一年母親才57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中畢業(yè)后,城鎮(zhèn)青年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因父親當時正值治病期間,家里急需用錢,家里為此都不想我上山下鄉(xiāng)去當知青,并通過關(guān)系為我辦了一張病殘留城證,還聯(lián)系了一家鎮(zhèn)屬集體企業(yè),因當年大多數(shù)知青連自己基本生活開支都不能保證,都需家里補貼,家里實在難以負擔,而我到那家鎮(zhèn)屬企業(yè),一去就可以作為一級普工,每月工資有30.5元,這在當年可不算一筆小數(shù)目,因當時的學徒工每月工資只有19元。母親因此做我工作,勸我放棄上山下鄉(xiāng)的打算,看著母親因日夜操勞而日漸消瘦和蒼老的面容,我心軟了,服從了家里的安排,違心到了一家鎮(zhèn)屬企業(yè)當了一名鍛工,也就是通俗說的“打鐵”,而且一干就是三年,這是我人生的低谷。</p> <p class="ql-block">1978年,恢復(fù)高考的第二年,我經(jīng)歷了前一年,即1977年高考失敗的挫折,一時心灰意冷,有了放棄的想法,又是母親勸我,母親書讀的不多,據(jù)她自己說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但她識書達禮,很會做思想工作。她沒當過官,連居民小組長都沒當過,但在居委會中,卻很有威信,當居委會居民中發(fā)生什么矛盾糾紛需要調(diào)解時,居委會主任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她,總是請她出來幫忙調(diào)解,而且一調(diào)一個準,只要經(jīng)她調(diào)解的,雙方當事人都心服口服,握手言和,你說怪不怪?在母親的鼓勵下,我重拾信心,并接受家人建議,在1978年報考時降低了門檻,按家人的說法是“先找一個鐵飯碗再說”,改報了中專,而不是象1977年第一次報考非大學不考那樣固執(zhí)。加上這一年我又幸運地在市新華書店搶購到了一套中學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這套書很管用。同時,母親又要我到宜春舅舅家借來了不少的語文和政治方面的資料,改善了上一年沒有一本象樣的復(fù)習資料的窘境,最終我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酥袑?,被設(shè)在市內(nèi)的一家省屬中專錄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蹦赣H的一針一線里,飽含著無盡的擔憂與不舍。她生怕孩子在外受凍挨餓,害怕孩子遭遇困境無人照料。和詩中的“游子”一樣,考上中專離家到校報到前幾天,母親又象詩中的母親一樣忙碌開了,連著幾天把我平時穿在內(nèi)面的衛(wèi)生衣褲、棉毛衫衣褲、襯衣襯褲等都重新縫補加厚了一遍,又做了幾雙鞋墊(萍鄉(xiāng)稱緞底),同時又要做裁縫的三嫂抽時間幫我趕制了幾身衣服,母親說:“一個學生出門在外,外面穿戴整齊一些,顯得精神,內(nèi)面可以隨便一點,打點補丁不要緊,不要不好意思穿,笑破不笑補,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我家離學校并不遠,約兩公里左右,但母親還是堅持把我送到了巷口,當我離開很遠回頭時,還看到母親立在巷口,她那種“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神態(tài),令我每每回憶起來,都十分溫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專畢業(yè)參加工作后,第二年我結(jié)婚成家了,后來又從家里搬出去住了。但母子情深,我搬出去后,還是經(jīng)?;貋砜纯茨赣H,聊聊天,每次去看她都發(fā)現(xiàn)母親又蒼老了幾分…過了新世紀,一次我去看她,她突然對我說:“回萍(我小名),我可能走不遠了”,一句話令我心神不寧,坐立不安…</p> <p class="ql-block">母愛,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情感。它如同春日里的陽光,溫暖而明亮,照亮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它又似涓涓細流,無聲卻持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我們就像那小小的寸草,無論如何努力生長,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哪如春日暖陽般的恩情?孟郊用這短短六句詩,道盡了天下母親的深情,也說出了我們對母親的感恩與愧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22年了,父親更是離開我們49年了!老宅的15瓦的白熾燈早已熄滅,煤油燈更是早已蒙塵,可每當夜深人靜,哪簇昏黃的光暈總會在我記憶里復(fù)燃,記憶中母親哪枚纏滿膠布的頂針,總是時時在腦海里想起,睡夢中還總是母親哪滿滿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跊]有母親的母親節(jié),思念成了我最綿長的線。我知道,母親從未真正離開我們,她只是化作春日的細雨、夏夜的流螢、秋晨的霜露、冬夜的爐火,以千萬種形態(tài)守護在我們身邊。這一世的母子緣分,就像母親當年縫補的衣裳,即便針腳已泛黃,卻永遠溫暖著游子的心。 時光流轉(zhuǎn),歲月變遷,母親手中那根線,始終連接著游子的心。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得多高,母愛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愿現(xiàn)在還擁有母愛的家庭,都能珍惜這份彌足珍貴的愛,在有限的時光里,多陪陪母親,用我們的愛去回報母親哪無私的付出,就像寸草,努力生長,為母親增添一抹綠意,一絲溫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5.10</p> <p class="ql-block">圖片均取自網(wǎng)絡(luò),謹向原作者致謝,如侵權(quán),請通知刪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