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風光掠影東方 <p class="ql-block"> 攝影編輯制作:東方</p><p class="ql-block"> 手機攝影:華為手機mate60Pro</p><p class="ql-block"> 地點:湖北省宜昌市三峽人家</p><p class="ql-block"> 時間:2025年4月16日</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地處長江流域西陵峽燈影峽段,在兩壩一峽之間。三峽人家集自然山水、區(qū)域文化于一身,2011年5月10日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22年10月24日,三峽人家景區(qū)入選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協(xié)會“非遺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內(nèi)有古代巴楚文化、土家族、三峽人家文化,還有宜昌絲竹、皮影戲、三棒鼓等11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表演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5個,包括長江峽江號子、宜昌絲竹、南曲、三音歌(興山民歌)、薅草鑼鼓。酈道元、李白、陸游、郭沫若等詩人也在此留下了許多詩篇。</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主要分為石牌要塞,洪荒時代,龍溪神韻,三峽人家。內(nèi)有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巴王寨、太極貓洞、龍津溪等景點。景區(qū)屬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屬石灰?guī)r風化區(q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于西陵峽不受三峽大壩蓄水影響,從而保留了原始風貌。</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到過三峽,唐朝詩人李白、“茶圣”陸羽,南宋陸游均曾于三峽人家所在的燈影峽游覽。</p><p class="ql-block">1924年,李四光來西陵峽燈影峽考察時,首先發(fā)現(xiàn)該地層在地質(zhì)學上的特殊性,并命名為燈影石灰?guī)r。</p><p class="ql-block">1961年,詩人郭沫若游經(jīng)三峽人家所在的西陵峽,曾在燈影石題詩:“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焙笥谑七h眺明月灣時作詩“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所處的兩壩一峽區(qū)域?qū)贊駶檨啛釒Ъ撅L氣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熱、秋多雨、濕度大及云霧多等特征。景區(qū)地處西陵峽,位于葛洲壩庫區(qū),受水體調(diào)節(jié)和風向影響,常出現(xiàn)冬暖夏涼的現(xiàn)象。夏季時受風流強涌和流動江水氣候影響,雨量充沛。三峽人家風景區(qū)與整個三峽地區(qū)相比要低2—3攝氏度,一年四季,光熱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風景區(qū)主要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東段峽谷,西起湖北宜昌縣南沱,東至宜昌市南津關(guān),全長20千米。系由長江切穿黃陵背斜東翼而成。長江在此橫斷震旦系、奧陶系石灰?guī)r形成三峽最東端的峽谷,其中以石牌為界,又劃分為燈影峽與宜昌峽兩段。兩岸山嶺高出江面700—800米。西陵峽東段溶洞眾多,據(jù)統(tǒng)計共有大小溶洞174個,溶洞景色各異。</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景區(qū)布局:三峽人家景區(qū)的景點主要集中在明月灣西岸,自東南到西北依次為由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炮臺遺址、石牌抗戰(zhàn)忠烈祠組成的石牌要塞,由巴王宮和茶鹽古道組成的洪荒時代,由燈影石、太極貓洞、石令牌等景點組成的龍溪神韻,以及以人文景點為主的三峽人家等。</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石牌要塞</p><p class="ql-block">【1】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位于整個景區(qū)的東南角,是三峽地區(qū)第一個綜合性抗戰(zhàn)紀念館,修建在抗戰(zhàn)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吊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余件,珍貴圖片近100幅。</p><p class="ql-block">1943年5月,為保衛(wèi)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軍展開了戰(zhàn)斗,最終取得了勝利,此戰(zhàn)是二戰(zhàn)期間中國抗日戰(zhàn)場的一次知名戰(zhàn)役。2000年8月15日,宜昌縣人民政府在石牌抗戰(zhàn)遺址上豎立“石牌抗戰(zhàn)紀念碑”,同年修建了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一同對外開放參觀。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評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2】石牌炮臺遺址:石牌炮臺遺址在宜昌市夷陵區(qū)三斗坪鎮(zhèn)石牌村。石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有了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石牌炮臺遺址由倒石溝炮臺、下溪炮臺、學校嶺炮臺、青樹包炮臺、鼎戈田炮臺組成。該遺址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重要實物見證。2015年,宜昌石牌抗戰(zhàn)遺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p> <p class="ql-block">【3】石牌抗戰(zhàn)忠烈祠:石牌抗戰(zhàn)忠烈祠園區(qū)內(nèi)有浴血池、“要塞第一總臺”碑刻、“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敵各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刻、“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62名抗戰(zhàn)陣亡烈士姓名”碑刻、“忠烈祠”石刻、“三十一師抗日陣亡1026名姓名碑”與“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刻等,各種歷史遺存、遺跡保存完整。石牌抗戰(zhàn)忠烈祠于2018年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洪荒時代</p><p class="ql-block">【1】巴王寨:巴王寨位于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的東北部,分為東關(guān)、中寨和西寨,龐大的建筑群融合了建筑、古代軍事、祭祀、舞蹈、手工藝等古巴國歷史變遷中各方面的發(fā)展成就,造就了這個以古巴國歷史文化和民間生存智慧的為主的園區(qū)。</p><p class="ql-block">巴王寨土家歌舞是大型山水實景表演,節(jié)目包含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茅古斯”、土家民族歌舞組合表演“直嘎多”、土家族古老的傳統(tǒng)舞蹈“擺手舞”等,節(jié)目穿插了獵戶、賣貨郎、茶鹽馬幫等行進式展示,及各類民間樂器演奏,該節(jié)目互動性強,規(guī)模較大。</p> <p class="ql-block">【2】巴王宮:巴人的建筑一般以石頭和圓木為主,建筑形式為碉[diāo]樓式,類似于整個寨子壘成一個城堡。因為巴人崇拜的圖騰是虎,所以巴王宮又稱“虎堡”。巴王宮內(nèi)依次是兵器室,白虎堂,祭祖堂,學堂,巴王的寢宮,鄂水娘的寢宮,公主王子的寢室。巴王宮里弓箭、床弩、拋石機以及古老的巴人生活器具、農(nóng)耕稼柞用具較為齊全。 宮門外的青銅器,叫“雙虎鈕錞于”,是巴王宮的鎮(zhèn)宮之寶。也是中國較大的由青銅鑄造的“雙虎鈕錞于”?!盎⑩o錞于”就是古代的戰(zhàn)鼓,用來指揮軍隊進退的號令,用手扣擊,聲音雄渾激昂?;⑹前腿说膱D騰?!盎⑩o錞于”分單虎和雙虎,單虎比較普遍,雙虎很珍貴。</p> <p class="ql-block">【3】茶鹽古道:巴王寨茶鹽古道又稱“茶馬古道”,位于巴王寨范圍內(nèi),歷史悠久。巴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對外通商的歷史,鹽運古道遺跡至今在三峽山嶺范圍內(nèi),巴王寨茶鹽古道就是在原遺址上修復改造而成。在茶鹽古道中,還可以看到鐵匠、銅匠、陶藝等手藝人,還能現(xiàn)場體驗吹嗩吶,打銅器。這里還有皮影、三音歌、南曲、夷陵楠管等非遺表演。</p> <p class="ql-block">●龍溪神韻</p><p class="ql-block">【1】燈影石:燈影石位于巴王寨的西邊,四塊立于山巔的奇石,酷似《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形象,每當夕陽時分,遠看奇石就像燈影戲中的人物,“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曾題詩:“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p><p class="ql-block">燈影石中較為知名的是沙僧石,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之上,呈蘑菇狀,重約10萬千克,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載近500千克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太極貓洞:太極貓洞位于巴王寨的東北角。洞內(nèi)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巖溶地貌使洞內(nèi)景觀奇特,地形多變,其中“五色奇音石”是洞內(nèi)最知名的景觀,它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色界明晰,用手敲擊會發(fā)出鳴鑼擊鼓的聲音,洞內(nèi)有一條高低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p> <p class="ql-block">●石令牌:石令牌位于邀月亭東向。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余噸?!稏|湖縣志》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五代后周時期,峽州州治設立在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至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回到石牌設峽州州治直至紹興六、七年。當?shù)厝苏J為石令牌是祈福納祥之地。</p> <p class="ql-block">●蛤蟆泉:蛤蟆泉位于太極貓洞北方,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以前有一塊大石頭立在此處,外形像一只蛤蟆。石頭背后有一股泉水四季長流。由于燈影峽南部山地屬花崗巖石風化地層,自然降水滲入地下,順巖石傾斜方向西流,匯集成軟水型優(yōu)質(zhì)泉水,硬度低,無水垢,水清味甘。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安枋ァ碧拼懹鸱Q其為“天下第四”,陸游作詩稱其“天下泉中第四泉”。除此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龍津溪:龍津溪,又稱“龍進溪”,位于三峽人家風景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之一,全長20千米,離“石牌抗戰(zhàn)大遺址”4千米,離三峽大壩17千米,離葛洲壩23千米,位于西陵峽南岸?!暗跄_樓上等情哥”表演,是龍津溪的一大看點。表演內(nèi)容為站在吊腳樓上丟繡球,唱情歌。龍溪橋矗立于青山綠水之間,橫跨龍津溪上。它面朝大江,背倚林野,橋下是清澈的龍津溪水。</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家:峽江一帶地勢險峻,山上人家的“吊腳樓”多依山勢而建,結(jié)構(gòu)為木質(zhì)。遇到地勢不平,則要立柱或筑墻,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一般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堆放雜物,還能防毒蛇猛獸?!暗跄_樓”獨特之處是前低后高,側(cè)面有走廊,后面有陽臺?!暗跄_樓”有大有小,一棟一般為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有些為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暗跄_樓”上有環(huán)繞樓房的曲廊,曲廊上配有欄桿。由于房屋臨江,地勢險要。所以“吊腳樓”往往有三四個層次,像臺階一樣。而屋頂上的遮蓋物有蓋茅草的,也有蓋泥瓦的、石板和青瓦的。</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水上人家位于龍津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邊上有一道水壩截住了龍津溪,使溪水抬高了1—2米,龍溪橋橫跨在水面上。有的三峽人祖輩都生活在水上,以打漁為生,與漁船相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種習俗延續(xù)至今,形成了一種古老的漁文化,這便是“水上人家”。烏篷船船篷半圓,用竹子編成,中間夾箬[ruò](一種竹子,葉大而寬),外涂黑油,船尾有兩支槳櫓,船首用竹篙來穩(wěn)定,船身狹小,船底鋪有木板,以防船艙被浸濕,可以在船艙內(nèi)睡覺休息。</p> <p class="ql-block">●溪邊人家:溪邊人家居住在傳統(tǒng)民居吊腳樓里,依山傍水,在群山與龍津溪的環(huán)繞中生活,吊腳樓一半著陸,一半入水。溪邊還有典雅的石拱橋,水車等。</p> <p class="ql-block">●三峽人家其他看點:</p><p class="ql-block">【1】明月灣:長江流至石牌河段時,由此向左轉(zhuǎn)110度,向東涌去。河道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被稱作“長江三峽第一灣”的明月灣。郭沫若曾于石牌遠眺明月灣,并作詩“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p> <p class="ql-block">【2】邀月亭:邀月亭位于燈影石南部,邀月亭是由李白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而得名。夜晚在此處能夠觀賞到三峽人家景區(qū)的完整夜景、月景和湖景。</p> <p class="ql-block">【3】黃龍瀑:黃龍瀑位于整個景區(qū)的最北方。瀑布的源頭活水來自地下溶洞,地貌屬三峽地區(qū)罕見的瀑布群落,瀑布呈扇形展開,傾瀉而下墜入深潭。</p> <p class="ql-block">●表演項目</p><p class="ql-block">【1】土家婚嫁表演:哭嫁是土家族的民族風俗,青年男女產(chǎn)生愛情后,便以“歌為媒、鞋定情”的方式訂終身。當男女雙方正式確定關(guān)系后,就開始準備婚事?;榍耙粋€月或半個月,姑娘就要哭嫁。開始是隔夜哭,后來是連夜哭,全寨相好的姐妹姑嫂長輩都要輪番陪哭。龍津溪內(nèi)的哭嫁表演便是將這一風俗還原展現(xiàn)給觀眾。</p> <p class="ql-block">【2】土家民俗歌舞表演:巴王寨土家歌舞是由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打造的山水實景表演,節(jié)目包含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茅古斯”、土家民族歌舞組合表演“直嘎多”、 土家族古老的傳統(tǒng)舞蹈“擺手舞”等。還穿插了獵戶、賣貨郎、茶鹽馬幫等行進式展示,及各類民間樂器演奏,互動性強。</p> <p class="ql-block">【3】峽江號子表演:峽江號子在長江流域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可分為上水、下水號子;拖杠、捉纜、闖灘號子等部分。是一種領(lǐng)導者領(lǐng)唱,眾纖夫合唱的民歌形式。2008年,峽江號子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峽江號子表演位于龍津溪溪口處。</p> <p class="ql-block">【4】三峽高腔表演:三峽高腔表演質(zhì)樸、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在流傳的過程中,運用徒歌加眾和的演唱形式,和當?shù)氐拿耖g音樂相結(jié)合,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流變,形成具有三峽獨特音樂風格的高腔。</p> 石牌三峽抗戰(zhàn)人家龍津巴王表演燈影吊腳樓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