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墻上的“玻璃碴子”冬青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城的老住戶們大概還記得昔日一些平房大院的圍墻墻頭上的那些“玻璃碴子”吧?這些玻璃碴子扎根兒在墻頭的石灰泥里,是砌死在泥灰里牢固地直立著。那墻頭上密密麻麻的玻璃碴子,具有很大的殺傷性,如果手掌觸上,立刻被扎得鮮血直流。放上這些玻璃碴子,據(jù)說只有一個目的——防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北京人做什么都講究,別看撒放玻璃碴子,還真有不少講究。一般院子的墻頭撒放的都是清一色的透明的普通玻璃的碴子,但是有些住著“有頭有臉”住戶的獨門獨院,那撒放在墻頭的大多是五顏六色的玻璃碴子。逢晴天太陽高照時,那五顏六色的玻璃碴子反射出多彩的耀眼光芒,既照得行人眼花繚亂,也構(gòu)成胡同里一道亮麗的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回憶起來,有些人說這種防盜的辦法有些殘忍,這倒也不錯。因為那些賊要是在扒墻頭欲入院行竊時,其手掌要是碰在玻璃碴子上,準(zhǔn)保被扎得滿手流血。如果說這“賊”是罪有應(yīng)得的話,那些淘氣的孩子如果扒墻頭扎了手,可就成了可憐的“犧牲品”啦!其家長就是找住家交涉,也不占全理,只能自認(rèn)倒霉。所以這種防盜措施確實是有利有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墻頭撒放玻璃碴子的院子很多,大部分是獨門獨院的住戶或院子里住有生活條件較好住戶的大雜院,一些學(xué)校、機關(guān)、倉庫等單位的圍墻墻頭上也撒放玻璃碴子,目的也是防賊。其實那時候的“賊”不是太多,但是俗話說“賊不走空”,只要讓賊抄上“一把”就價值不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少院子臨街的院墻是房屋的后墻,基本很少有撒放玻璃碴子的,但是大部分院子都有圍墻,有些大院或?qū)W校等單位的圍墻不止一面,甚至有的院子三面都是圍墻。所以在墻頭撒放玻璃碴子也是個不小的“工程”。既要大量撒放,又要砌牢在墻頭的泥灰里,而且那些大小玻璃碴子都要直立放著,那尖兒要向上以具有殺傷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所住的胡同里有不少院子的圍墻墻頭都撒滿密密麻麻的玻璃碴子。尤其是位于我家不遠(yuǎn)的那所小學(xué)校,其圍墻長度足很長,那三面圍墻的墻頭都撒滿了玻璃碴子。我就讀的小學(xué)校只有北面是圍墻,那圍墻后面是一條狹長的小巷,平時行人很少。而且那圍墻不高,一個孩子蹬在另一個孩子的肩膀上,就能扒住墻頭。所以這面圍墻的墻頭撒放的玻璃碴子更密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并不是所有殷實人家住的院子的院墻墻頭都撒放玻璃碴子。我住的大雜院是一個四合院,南面是臨街院墻,那墻并不高,可是房東老太太就是不讓撒放玻璃碴子。原因是,我家院子里有三棵棗樹,都有部分枝葉露出墻外。棗子熟了時,一些淘氣的孩子有時候扒著墻頭摘棗兒吃。房東老太太是個善良的老人,她認(rèn)為如果撒放玻璃碴子,扎不著賊,把孩子們的手掌扎傷了太損點兒。這善良的老太太真是好心有好報,我們院子多年來竟從來沒有“鬧過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玻璃碴子”,在我們附近一條胡同那有個院門是鐵門的獨門獨戶人家中,還流傳一段佳話。那是在上世紀(jì)50年代初的一個冬季的夜晚,一個“賊”欲扒墻頭入院行竊,因為他已經(jīng)“瞄”上這個富戶人家。但是這個初次行竊的“賊”大概沒有經(jīng)驗,他的手掌剛扒住墻頭就被玻璃碴子扎破,他疼得一下子摔下來掉在地面上直哀叫。正巧院子的男主人起夜如廁,聽到喊聲馬上打開鐵門,看到地上坐著的一個年輕人,立刻什么都明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個書香門第家庭,那個男主人是典型的舊知識分子,面對這個“賊”他既沒有大喊大叫,也沒有驚動家人。他把這個年輕的“賊”扶進(jìn)院子,進(jìn)了最外邊的一間屋子,然后取出藥棉花給這個賊手上的血擦干凈,抹上紅藥水后,再用紗布包扎好??粗@個在冬季仍衣衫單薄、面色憔悴的年輕人,他給了他5毛錢(那個年代的5毛錢能買5斤棒子面),用布包了幾個饅頭給了年輕人,又給他倒了一杯熱水,看著他喝光后,就讓他走,并順手給了他一件舊棉外套兒。這個年輕人眼睛濕潤了,他一句話沒說,突然跪在地上給這個男主人磕了個頭便匆匆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件事情過去了十幾年,轉(zhuǎn)眼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個秋天。這家男主人自然逃脫不了被紅衛(wèi)兵抄家和批斗的命運,全家人被趕在兩間屋子里住,其他房間則住進(jìn)了其它住戶,獨門獨院也變成了大雜院。此時,這個知識分子家庭已經(jīng)沒有親朋登門,每天他們居住的屋子里總是死氣沉沉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傍晚,一個穿著藍(lán)布衣褲的年紀(jì)約40歲左右的男子走進(jìn)了院子,他聲言來看望一個“朋友”。有鄰居問他找誰,他說是朋友托他看望一個人,這個人叫什么名字他突然記不清了。正巧,這個被批斗過的知識分子到院子里拿東西,這個男人稍微辨認(rèn)一下,便走過去說:“伯父,您的朋友讓我來看您?!蹦莻€知識分子一愣,但還是和氣地說:“請進(jìn)屋說吧,就是屋子小了點兒?!?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進(jìn)屋后,那個知識分子問這個男子是誰時,這個男子突然抱住這個目光有些呆滯、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的老人激動地說:“伯父,您不認(rèn)識我了嗎?我就是十幾年前您救過的那個年輕人呀!我一直不好意思來看您,那天在您門口看到您遭難,所以我一定來看看您?!闭f著,那個男人從提包里拿出一包點心和一小袋紅棗,放在桌子上,看著屋子里其他人用好奇的目光注視他時,他只說了一句“我全家現(xiàn)在很好,多虧您當(dāng)年的大恩大德,恩人保重,我以后再來看您”后,就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來這人就是當(dāng)年那個“賊”。這個年輕人當(dāng)年被困京城,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欲行竊,被扎傷手掌后,恰遇這個善良的知識分子,不僅沒難為他,而且給他衣、錢相助。他回到家鄉(xiāng)后,始終記住這個恩人,總想“報恩”,但對自己當(dāng)時的行為又感到羞愧,所以沒有勇氣來看望恩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這個爬過墻的年紀(jì)人在“文化大革命”爆發(fā)、抄家風(fēng)暴興起后,憑著他對這個家庭的印象,敏感到這家人可能難逃厄運。他越想越不放心,于是一次來在這家人家門前,可巧正看到那個知識分子被批斗。于是他回家后隔了沒幾天,就不顧個人是否會惹上麻煩,毅然來看看遭難的恩人。這樣就出現(xiàn)上述一幕、感人的一幕!這在那個年代是罕見的事情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說,后來這兩家人來往很密切,但那個知識分子始終沒有和家人說是怎么認(rèn)識這個“賊”朋友的。甚至有幾次那個“賊”要談起當(dāng)年事來,也被知識分子用話岔開了。所以“賊”的“事跡”除了本人和知識分子,別人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如今大部分平房大院都被拆遷,那些撒有玻璃碴子的圍墻自然也隨著消逝了。只是走進(jìn)那些殘留的胡同里,偶爾會看到極少數(shù)墻頭還稀稀落落地有些玻璃碴子痕跡,那些院子大概不會進(jìn)“賊”了,那玻璃碴子也成了歷史的遺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這些玻璃碴子有什么用途,甚至可能有些行人都不注意它們了。只有我們這些曾久居胡同里的居民,看見那玻璃碴子,就想起它們曾給胡同里構(gòu)成的一景兒,也想起那些往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