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平 <p class="ql-block">五公祠,位于海南省??谑协偵絽^(qū),是海南地區(qū)歷史最悠久、建制規(guī)模最大、館藏文物最為豐富的古典寺廟園林景觀建筑群,同時也是海南貶謫文化的發(fā)祥地,占地面積70余畝,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五公祠的歷史背景,紀念唐宋時期被貶謫至海南的五位歷史名臣,反映海南貶謫文化的歷史遺跡。五五公祠歷經多次擴建和修繕,形成了獨特的“依坡傍水”園林風格。這里不僅有五公祠本身,還包括瓊園、海南第一樓(最早時的五公祠)、觀稼堂、學圃堂、蘇公祠、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游仙洞等古跡。</p> <p class="ql-block">五公祠被稱為“海南第一樓”,是為紀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勝古跡。五公分別是李德裕:唐代政治家、文學家。李綱:南宋抗金名臣。趙鼎:南宋名相,遭秦檜陷害。李光:南宋參知政事,三次被貶。胡銓:南宋政治家、文學家。五公祠的建筑風格有鮮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帶有南洋建筑的痕跡,也深受嶺南建筑的影響。五公祠正門是一座二層木質結構、單式斗拱的紅樓,占地面積560平方米,整體建筑坐西朝東,面積為430平方米,樓高11.5米,三開間房寬17.5米,進深為12.3米,樓的東、南、北三面各設門窗和門,左右兩邊各立副子,只有西面壘砌歇山墻,墻面的南北次間設圓形窗,懸掛五公祠”的金字匾額,樓上掛有“海南第一樓",落款署:“光緒十五年嘉興朱采”,樓內大廳掛“安國危身’'橫匾。樓下供奉五公神位,祠內還有歷代文人的題詠和楹聯,概括了五公的生平業(yè)績。樓正前方,豎立著這五位歷史名臣的大雕像以及簡介。</p> <p class="ql-block">五公祠雖以紀念五公為主,但景區(qū)內的蘇公祠亦為重要組成部分,紀念北宋蘇軾在海南的文化貢獻。蘇公祠在五公祠左側,是一座明代所建的高樓,建筑面積270平方米,是后人為紀念被貶謫來瓊的宋代文人蘇東坡而建。祠內有一座石刻蘇東坡像、蘇東坡的詩詞、碑刻、東坡笠屐圖等珍貴文物。祠外存有蘇東坡開鑿的浮粟泉和洗心泉,其中浮粟泉被稱為“海南第一泉”,五公祠景區(qū)的其他遺跡和建筑,都是以雙泉為依托而逐漸修建或者移植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學圃堂位于“海南第一樓”的右側,是清代浙江名士郭晚香來瓊講學的舊址,現陳列有漢代以來的銅鐘、銅鼓等文物。觀稼堂位于左側,是為了紀念蘇東坡指鑿井泉而建。祠東有瓊園,園內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軒、游仙洞等名勝。 蘇公祠與“海南第一樓”相毗鄰,紀念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祠內陳列有蘇東坡詩詞碑刻等30多塊。祠內還有海口博物館,與“海南第一樓”遙相對應。館內分八個展廳,中心的二、三樓展出海南歷代名人的生平事跡和諸多文物藏品。</p> <p class="ql-block">五建筑物古色古香,庭院內卵石鋪路,古木參天,名花夾道,香氣撲鼻,素有“瓊臺勝景”之稱,祠內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滿面思緒。這里擁有悠久的歷史,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是全面了解海南歷史、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名勝古跡。其中樓閣參差錯落,疏密相間:亭廊宛轉,錯落有致:疊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羨渺彌:樹木花卉,滄古灑灑,素有“瓊臺勝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勝”之譽。</p> <p class="ql-block">整個五公祠名勝古跡園位于古代瓊州府城的近郊,建筑物古色古香,庭院內卵石鋪路,古木參天,植被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給人一種逛園林的感覺。五公祠的園林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景觀吸收了嶺南園林的營建思想,同時也借鑒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融入了海南本土的黎苗文化特色,形成了園中有園、景隨人意的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