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文字,熱愛書寫,很難放下風(fēng)兒若有記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u>文/風(fēng)兒若有記憶</u></i></b></p> <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連續(xù)三天一直斷斷續(xù)續(xù)下著小雨,屋內(nèi)陰涼潮濕,這樣的天氣正適合寫文。我坐在陽臺的沙發(fā)上,聽窗外雨聲在淅淅瀝瀝,從天空緩緩落于陽臺外遮陽避雨的棚子上,發(fā)出悶悶的嘀嗒嘀嗒的聲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子舒坦的凹進陽臺的沙發(fā)里,背靠著一個大抱枕,看著窗外蒼白清涼的天,心里想著今天要完成日更的事。天空沒有一絲好的氣色,像患了貧血失去了清亮和朝氣,又像一面湖水,暗灰淺淡的鐵青著臉,紋絲不動,像是一灘死了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四月開始每天打卡日更,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十二天,每天清晨六點多醒來,開始新一天的打卡。一篇文章從清早開始起個頭寫一會,七點多起床收拾,快九點去上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里有時間了再抽空接著寫,到了晚上完成,有時候晚上十二點還在寫,無論如何當天的文,不能拖到第二天,因為第二天又要寫新的一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第三十三篇日更,還在醞釀之中。今年三月那會我和無戒老師一次聊天中,我說了自己一直很茫然,在工作和寫作中無法平衡,感覺自己兩者無法兼得,所以幾個月沒寫過一篇了。若一心只撲在工作上,和人群靠的太近,身上不免會沾染上太多煙火氣息,寫文的靈氣也就被一點點消耗殆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始終內(nèi)心對文字的那份情懷難以割舍,若只專注文字,遠離人群喧囂,又難以解決糊口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每天心里總惦記著,糾結(jié)著,似乎文字的世界離我越來越遠了。我承認自己不是努力上進的人,懶惰成了我前行的絆腳石。我知道這個年代,寫散文也很難出頭,也并不想出什么頭,只想在有生之年寫出不錯的文章,能有極少的人喜歡,就是心滿意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熱愛文字,熱愛書寫,很難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戒老師讓我參加她365天日更挑戰(zhàn),我也考慮,也許這對我確實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怎樣才能做到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能在閑暇時兼顧持續(xù)的輸出,每天一篇,走回寫作這條路上來,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因長期工作的羈絆,再不回到文字中來,就真會和文字的世界越來越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月一日開始日更,一寫就是三十二天,寫了三十二篇文字。心里慢慢平靜了,心也踏實了,充實了。今天有兩個美女跟我聊天,她們并不曉得我寫文的事,可她們說我很有氣質(zhì),給人一種很安靜舒心的感覺。我想也許是我一直喜歡游走在文字的世界里,文字豐盈了我的內(nèi)心,滋養(yǎng)了我的情懷,那種別無所求的心滿意足,使我整個人看上去平靜如水,一種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從容與淡定吧。</p> <p class="ql-block">今年回到文字的世界,少了以往的向外尋求的心思,懶怠了把文字給各個平臺向外宣傳的那種積極性,也把以前個人簡介刪了,改成了一句話,“一個和文字今生結(jié)緣的人” 感覺這樣的簡介很簡單,很自在,也很樸素,以前的簡介都是虛榮心在作怪,現(xiàn)在刪繁就簡,不需要那么多的標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日更我還能堅持多長時間,寫到這里,似乎又沒了頭緒,心緒也像昏暗的天,蒼白平靜的沒有一絲的波瀾激蕩,死一樣的沉寂著,屋內(nèi)很靜,靜的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從沙發(fā)上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向窗外看。這會雨停了,我時常喜歡站在陽臺上,在這一小塊屬于我的天地里,把自己放松下來,看窗外的藍天,看樓下那兩家的院落,右邊那院中有一老婦人拿著濕拖把,拖院子。我好奇,伸著脖子往那邊看,心想院子不都是用掃把掃地嗎,怎么還可以用濕拖把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樓下那兩家院中分別種了幾顆大樹,枝葉蔥蔥綠綠幾乎遮住了整個庭院。有柚子樹,枇杷樹,還有叫不上名字的。知道這兩棵樹,是因為去年秋天看到過那顆柚子樹上掛了大大的柚子。</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到了五月,黃橙橙的枇杷也結(jié)滿了一樹,五月柚子還很小,看的不是很分明,到了秋天才會看到大大的黃色柚子,掛在高高的樹枝上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樹枇杷很誘人,幾日來黃橙橙的應(yīng)該是已熟透,是因為樹高的緣故吧,始終不見它的主人采摘,現(xiàn)在是吃枇杷的季節(jié),大街小巷的水果攤上都是大框小框賣枇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五月吃枇杷時節(jié),看到大街小巷賣枇杷的攤子,每次只從攤前經(jīng)過,也從沒想過要買來吃,因為不認識那是什么,沒吃過的東西,不會輕易嘗試。我生長在西北高原上,小時候只見過蘋果,核桃,杏,棗子,梨,都是西北人家院子里普遍的幾種果樹,從小也是吃這些美味的水果長大的,后來又去了更北方的一個小島,生活了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方也是只吃的這幾樣。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水果,很多都是來自南方,像柚子,荔枝,菠蘿蜜,芒果,山竹,也很少吃,還是一直喜歡吃小時候吃過的那幾種,尤其喜歡吃蘋果。</p> <p class="ql-block">到了成都平原,見到了很多水果,這里常年四季菜市場青菜品種也多,水果也是種類繁多,我依然平常只會買蘋果,其他沒嘗試過的,是不敢輕易買了吃的,怕有怪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第一次吃芒果,一口咬下去,那味道好像跟我口味不合脾氣,當吃到嘴里時,就感覺味道怪異,差點吐出來,最后也不知怎么就習(xí)慣了芒果的味道了,而且還很喜歡吃,感覺很香甜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過一次菠蘿蜜,也是直接吐出來,那味道說不清,脆脆甜甜的,可怎么都感覺不對我胃口,反正是吃了第一口,這么多年了,再也不想嘗試第二口了。至今只吃過一次榴蓮,還是有一年在北京時,女兒非往我嘴里送,讓我嘗嘗香不香,我屏住呼吸用門牙咬下了一小口,嚼在嘴里,也感覺味道怪怪的,就吐了出來,無論如何是咽不下去的,自從那以后,也再沒吃榴蓮的心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柚子卻是情有獨鐘,很喜歡那個味道,酸酸甜甜的,成都柚子時節(jié),也很便宜,一個大柚子也就五六塊錢,一次買兩個回去,也能吃上好幾天去,很適合我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去年吃過幾次枇杷。那時在成都無論走哪里,街上買枇杷的,行人手里拎枇杷的,有人走大街上,往嘴里送枇杷的,看到這種情景,我就起了好奇心,那小小黃橙橙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味道,那么多人喜歡吃,出于好奇,就買了一點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枇杷是小小的個頭,像小乒乓球那么大,有稍微大一點的,有小一點的,有原型,有橢圓形,有一定的硬度,不是很軟的,黃橙橙的,用手一剝,一層薄薄的皮就能揭下來,里面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也是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此時看著樓下的幾樹黃橙橙的枇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到這里,垂涎欲滴了,這會就下樓去市場買枇杷吃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風(fēng)兒若有記憶,一個今生和文字結(jié)緣的人,個人微信公眾號“風(fēng)兒散文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