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行 ~走進羅馬Wyb <p class="ql-block"> 11月14日清晨,在羅馬郊外的“山頂賓館”迎來了日出,一個不錯的晴朗日子。今天,我們將走進羅馬。</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羅馬,公元紀元之前,就發(fā)展成具有高度城邦化社會體系。它最早創(chuàng)立了“羅馬法律”制度,以及帝國時期建立起來的基督教體系,影響了西方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走向,讓人類社會擺脫蠻荒,走向近代文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古羅馬城,位于臺伯河入??诘臇|岸,大約三千年前,逐漸發(fā)展成形。在經歷王政、和共兩個時代的不斷擴建,到公元一世紀前后,已經初具規(guī)模。與之相適應的市政建筑與道路規(guī)劃、公共設備設施的建造、城市商業(yè)服務文化生活等等,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給此后西方社會文明的成長提供了借鑒的標本。兩千多年來,這座城市不斷自我完善,成為地中海乃至歐洲最重要的都城之一,被世人譽之為永恒之城。</p> <p class="ql-block"> 上午9時許大巴入城。</p><p class="ql-block"> 第一映象是羅馬的厚重與古樸。一路駛來,古屋老房成街連片,很少見到高樓大廈。中古時期的建筑莊重高闊、老教堂威嚴肅穆,多為古羅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散布城中。街道不太寬暢,多為狹街窄巷,透著滄桑歲月古都舊貌風情。</p><p class="ql-block"> 一處古建筑的殘垣斷壁迅速劃過車窗,手機在握,快速搶拍。</p> <p class="ql-block"> 車窗外的這座教堂為圣拉諾旺教堂,羅馬城眾多教堂中的一座,沒有太大的存在感。聽說已經在這里站立數(shù)百年了。大巴行進中拍攝的,有些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羅馬神學院。羅馬城內有數(shù)十所神學院,這是其中的一所。</p> <p class="ql-block"> 羅馬市政廳大樓。與“祖國祭壇”毗鄰。</p> <p class="ql-block"> 祖國祭壇。地處羅馬威尼斯廣場東面的卡布托利諾山上。</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885年,為紀念國王維奧里托·?,斉瑺柖蓝ā?870年,在?,斉瑺柖赖慕y(tǒng)帥下,分裂的意大利終于統(tǒng)一。為紀念這一豐功偉績,當局決定在首都羅馬威尼斯廣場的卡布托利諾山上,興建紀念堂。1885年開工,至1911年落成。被稱為“維奧里托·?,斉瑺柖兰o念堂”。</p><p class="ql-block"> 整個建筑呈半弧形面對廣場,白色的大理石墻體與16根巨大的羅馬柱構成了一幅雄偉的畫面,高高矗立在廣場東方,蔚為壯觀。一戰(zhàn)結束后的1921年,又于紀念堂前增建了無名英雄烈士墓,墓碑上刻寫著“祖國統(tǒng)一,人民自由”,此后改稱“祖國祭壇”。每逢意大利國慶日,廣場上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在任總統(tǒng)親自步上祭壇敬獻花籃。世界各國政要到訪意大利,也必到此獻花致意。</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廣場一角。</p> <p class="ql-block"> 羅馬威尼斯廣場上的威尼斯宮。一座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式建筑。建造于1455年。歷史上該建筑曾作為威尼斯公國駐羅馬大使館而得名。二戰(zhàn)時期這里曾是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的官邸。此宮二樓陽臺上(門楣上方),便是墨索里尼發(fā)表極具煽動性“陽臺演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最高法院大廈。</p> <p class="ql-block"> 警察總部。</p> <p class="ql-block"> 議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 羅馬圓柱廣場。</p> <p class="ql-block"> 拉俄娜廣場方尖碑。出自大師貝爾尼尼之手,名曰“四月河噴泉”,大師的得意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拉俄娜廣場上的潘菲利宮,巴洛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羅馬城中大小廣場眾多,但一致公認最美的廣場當屬拉俄娜廣場。</p> <p class="ql-block"> 遇見幾位藝術家們正在廣場一角演奏音樂,樂曲優(yōu)美動聽。藝術家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很好,每個聲部、每個音符都細膩清晰完美表達。意大利人與生俱來的音樂稟賦,令人羨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羅馬萬神殿。</p><p class="ql-block"> 最早建于公元前27年,后毀于兵燹。現(xiàn)在所見的建筑是公元118~125年重建的。古羅馬奧古斯都時代的經典建筑,也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萬神殿建造很奇特:采用的是穹頂覆蓋下的單一圓形大殿,只向北開一門洞,門外建有廊柱門庭。其神奇之處就在于,單一殿堂上建造了一個直徑43米、頂高43米的巨大穹頂,2000多年前,這樣的工程也算得上奇跡了。古羅馬人利用石灰?guī)r與火山灰制作出輕質混凝土,分層澆鑄,底部厚達6米,而頂部僅有約1米,并通過方形格狀凹槽的技法既減輕了自重,又裝飾了穹頂。</p> <p class="ql-block"> 在穹頂大殿里抬頭仰望,穹頂正中央開有一直徑8.9米的圓型巨洞。在還沒有發(fā)明玻璃的遠古時代,聰明的羅馬人用屋頂開洞的方式解決了室內光照問題,日、月光輝可穿洞射入。而利用殿內空氣上行的原理,有效阻止了雨雪落入殿內。并且通過計算,得到恰當?shù)姆轿唤嵌龋WC在每年的4月21日羅馬建城紀念日這天,正午時陽光正好穿過頂孔照射進大殿北面入口處,而此時也正是皇帝步入大殿時刻。</p> <p class="ql-block"> 萬神殿初建時,被稱為“圣母與諸殉道者教堂”,主要為教皇宗教服務。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后又改作了名人堂。葬有意大利國王埃瑪努爾二世、藝術巨匠拉斐爾、卡拉奇等人。</p><p class="ql-block"> 照片所示為拉斐爾的墓穴所在及上面的祭壇。</p> <p class="ql-block"> 門廊里的圓柱,分列三排,柱石采用了亞平寧紅色花崗巖石制成,堅固不摧。</p> <p class="ql-block"> 萬神殿,是古羅馬時期穹頂建造技術的杰出代表,43米的直徑跨度保持了將近2000年的世界最大(1960年才被打破)。2000多年來歷經風雨,飽受紛亂,卻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畢,走出大殿,我們仍沉浸在所見所聞的回味中。</p> <p class="ql-block"> 古羅馬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 羅馬許愿池。</p><p class="ql-block"> 熟悉奧黛麗·赫本的哥們,這里就不會陌生。</p> <p class="ql-block"> 羅馬大斗獸場。古羅馬時代最為宏偉、最震撼人心,最具血腥暴力的建筑!又稱為羅馬角斗場。公元72~79年由8萬猶太俘虜用了8年時間建造完成。</p><p class="ql-block"> 大斗獸場占地2萬平方米,外墻高達57米,相當于22層樓高??赏瑫r容納5萬觀眾。在橢圓形圍墻上,建有80個大拱門,分別通向不同的觀看區(qū)。觀眾可通過坐位編號,尋找相應的門洞入場。今天我們去看足球賽,體育場的建筑形式以及觀眾入場方式,是不是照搬了二千年前羅馬人的做法。厲害吧!</p> <p class="ql-block"> 公元80年建成,在這座巨大圓型建筑中上演過無數(shù)次血腥殘暴的殺戮游戲!只為娛樂,羅馬人將角斗士與猛獸驅入場內,進行廝殺至一方死亡為止。這一殘忍的的角斗活動一直持續(xù)到公元523年才遭廢止。</p> <p class="ql-block"> 但凡看過小說《斯巴達克思》的讀者,無不對大角斗場充滿著震驚與神秘感。今天得以親臨,當看到它那既覺陌生又似熟悉的、令人恐懼的巨大殘垣,面對著它,所產生的震驚絲毫不減當年閱讀小說時所產生的心靈顫栗。</p> <p class="ql-block"> 大斗獸場北側的君斯坦丁凱旋門。建造于315年。據說相同的凱旋門,羅馬城中還有兩座。其時,君士坦丁大帝通過艱難征戰(zhàn),覆滅了對手馬克森提,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為慶祝勝利,特敕令建造凱旋門,彰顯豐功,永垂偉業(yè)。聞名于世的巴黎凱旋門即以此門為原型建造。</p> <p class="ql-block"> 1980年,羅馬大斗獸場與廣場古建筑遺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凱旋門與大斗獸場。</p> <p class="ql-block"> 斗獸場拱門。</p> <p class="ql-block"> 拱門內景。</p> <p class="ql-block"> 廣場一側的古羅馬皇宮正門。</p> <p class="ql-block"> 羅馬的母親河——臺伯河(汽車行駛中拍攝)。</p> <p class="ql-block"> 臨近傍晚時分,我們的大巴沿著臺伯河快速駛離羅馬,奔赴下一個目標——水城威尼斯。</p><p class="ql-block"> 再見,羅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5·7 于真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