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麥收記憶江風山月 <p class="ql-block"> 近日回到老家,看到原來的老家承包的麥田變的不認識了,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麥田都成了標準化農(nóng)田了,原來的田埂和渠以及田間道路兩旁的白楊樹都不見了!從老家后院出去看看原來的承包的麥田,居然不見原來的模樣,只有布滿縱橫交錯的滴灌帶的麥田,行至十字路口,那里有一群老年人座在那里打撲克,我過去跟他們嘮叨家常,看起來心情也很愉悅,邊玩邊說,“今年土地村上統(tǒng)一流轉(zhuǎn)了給一個老板了,土地統(tǒng)一規(guī)劃成建設(shè)標準化農(nóng)田了,沒有溝沿空地,羊也沒出放了,全出售了!我們這些老人都成閑人,基本沒有干的了。。。等等的話語!”“再過幾個月就到了收小麥的季節(jié),你們這些中年人是不是也想起了小時候割小麥的那段日子?”是??!那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片金黃色的小麥田,聊聊你當時割麥子的回憶,重新找回那份快樂和感動吧!</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我也就七八歲吧,正是貪耍的年紀,夏天除了吃飽喝足,便是瘋了一樣滿村莊撒歡兒,夜里頭挨上枕頭便呼呼睡去。</p><p class="ql-block"> 明兒小署,母親在念叨,然后告訴我,不要招惹蜜蜂和瞎蚊以及地上的蟲蟲等,更不要隨便去草深處耍,小署后的蟲蟲等有毒哩,不是好招惹的。母親除了念叨,還付諸行動,等父親在單位下班,她已把家里所有的鐮刀架子和刀刃,磨石也早蹲在屋檐下了。父親特意抽出時間磨鐮刀,清水滴在青石上,刀刃被蹭得霍霍響</p> <p class="ql-block">大暑過后,農(nóng)忙中最要緊的重活兒開始了。責任田里的麥子黃了,陽光驟然就變得熾烈,好像滿肚子都是積攢一年的熱量,要在大暑天氣全部釋放出來。昨天還頂著一抹青綠的麥子,在第二天的陽光下齊刷刷轉(zhuǎn)了色,一種讓人內(nèi)心焦灼的黃,在分秒必爭地加速變深。</p> <p class="ql-block">“麥子黃了,該收割了。麥黃一時,杏黃一宿”,母親嘴里念叨著,腳步不停地走動。她已到熱天就穿一條滌卡褲子,上身是灰色的粗布汗衫,腳上永遠是她親手做的布鞋,頭上圍上圍巾子,外頭扣了一頂草帽。母親的草帽沒有新過。母親不抱怨,她拿大針白線把草帽爛出的洞兒、磨損的邊兒,密密麻麻地縫合起來。于是,落在她臉上的陰涼,從來都是帶著斑駁之影的。</p><p class="ql-block"> 辛苦種地,為的就是把莊稼全須全尾地收割進家,趕在黃透之前,更要趕在雷陣雨、冰雹之前,多收一些算一些。沒人能從我們手里奪走近在眼前的豐收。田家兒女各當家,割麥的割麥,放牛的放牛,做飯的做飯,懶人是要被笑話的。</p><p class="ql-block"> 為了避開正午極致的熱,大家天不亮就下地了,趁著清涼趕緊開割,下午到6點左右才上地,也有人天黑后還在月亮底下收割。我那時候小,大人沒讓我跟趟兒。跟趟兒在我看來就是要人的命,一大片麥子,這頭望不見那頭。腰間勒著家里早就用谷草編做的捆麥子的腰子,一邊收割一邊把麥子捆起來,我當時個頭小,那些谷草腰子基本就撈在麥根茬子上,不時還得去拾起來,繼續(xù)別在腰里,黃燦燦一片,我把預先搓好的捆麥子的“腰子”的一小捆勒在腰上,蹲下去,揮動鐮刀,一廉刀廉一刀往前割,一直割到另一頭去。在酷暑的麥田里,這土地從來沒有這樣遼闊過,簡直沒有盡頭,每一鐮刀都伴隨著汗水和喘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汗從頭發(fā)里往外冒,源源不斷,沿著臉往下流,脖子黏糊糊的,我們常常就用袖子和前襟察汗,有時候一天下來袖子和前襟都印一道道白色的痕跡!汗水和麥穗上飄的塵土攪拌在一起。人心里就渴望快躲到水溝沿的白楊樹下涼陰涼,我們一大群小朋友跑到烏牛壩河里扒光了自己跳進水里,美美地泡上一陣。大家的遮陽工具很簡單,就是草帽,愛美的女性會買一頂彩色的涼帽,帽子只能遮一下頭頂直射下來的陽光。</p><p class="ql-block"> 唯一能逃開這酷熱的辦法是去磨鐮刀,蹲在立起來的麥捆子下面,嘴里噙一口涼水,一邊磨,一邊給磨石上吐水。勞作之后的短暫歇息,是這樣愜意,這樣奢侈。</p><p class="ql-block"> 鐮刀磨好了,喝一口水壺里的涼水,也是很舒服的。最讓人驚喜的,是有西瓜吃。這時候,若有顆大西瓜,一刀切下去,沙漉漉的瓤兒紅得讓人心靈顫抖,抓起一塊大口吃,那個松爽呀,簡直賽過神仙??上Т迩f偏遠,當時鄉(xiāng)親們的生活不富裕,沒有奢侈到能夠天天吃西瓜的程度。只有這收割天,家里提前派人去鎮(zhèn)上集市上買幾個西瓜,買回來藏在缸里或者窖里。缸和窖是天然的存儲佳地,西瓜久放不壞,拿出來涼涼的。每次下地帶一個,放到陰涼下面,一趟麥子割出來,切開了,大家每人分一塊或者兩三塊。</p><p class="ql-block"> 在麥地里吃著西瓜,你會發(fā)現(xiàn)這才是西瓜最好吃的時候。每一口都透心甜,每一口都能把你的心給偷走。</p><p class="ql-block"> 母親先不吃西瓜,她給我們大家磨鐮刀,無怨無悔地磨著。西瓜被大家你一牙兒他一牙兒拿走,剩下一大塊孤零零地留給母親,我的心就惦記著母親的那一塊,它怎么那么誘人呢,越看越紅,艷得耀眼,多想咬上一口啊。</p><p class="ql-block"> 母親終于享用她的西瓜了。她帶泥土的手在衣襟上蹭蹭,因為勞作而粗得變形的手指有些笨拙地舉著西瓜。她沒有咬,放下西瓜,用剛磨過的鐮刀切下一小塊,給了我,又切一小塊,給姐姐,再切,給我、妹妹和弟弟。母親的一大塊西瓜被瓜分后瘦小得只剩了最小的一塊兒。此時,她才滿意地吃起來。</p><p class="ql-block"> 正午來臨,再能吃苦的農(nóng)人,也要回家歇一歇。路上,大家的疲憊露出來了,腳步撲踏撲踏地響著,路面上的塵土都懶得動,靜靜蟄伏著。回到家,躲在家院的葡萄架下陰涼下,媽媽在廚房里做飯,吃飯,歇午覺。世界靜止了一樣安寧。小孩子是不乏的,也忘了熱,騎在杏樹上,眼睛賊溜溜瞅著枝頭的杏子,尋找黃熟的享用。割麥的日子能持續(xù)十天到半個月。等收割完畢,然后在自家的地理“按場”,用架架車轉(zhuǎn)運麥捆到麥場,再用10多天時間打碾,后來的節(jié)奏終于舒緩下來,早秋其實已經(jīng)不遠了。。。</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風景變了,家鄉(xiāng)的友人老了,家鄉(xiāng)的街道美了,家鄉(xiāng)的一切美景都在變化著。。。家鄉(xiāng)原來的田園風光,如今變成了新農(nóng)村畫卷!???? </p> <p class="ql-block">(特別說明:麥田的圖片來自網(wǎng)絡,運用AI制作,若有不便請聯(lián)系刪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