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尋蹤:千年佛韻潤初心趙亞新 2025年4月22日,沐著融融春光,我們踏入了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仿若穿越千年時光隧道,一頭扎進歷史的浩瀚滄海。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扶溝縣白潭鎮(zhèn)三所樓村北邊,始建于唐貞觀七年。<br>白馬寺原有三進院,有山門3間,山門內(nèi)有四大天王像。東南角有魁星樓,山門后為前殿3間,殿前有東西廊房各3間,整個寺院共有房屋40余間。寺院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F(xiàn)僅存后大殿1座,此殿據(jù)碑刻記載為清康熙五年重修,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br> 白馬馱經(jīng),蓽路藍縷,這座始建于東漢的古剎,是中國佛教制度化的起始之地,似晨鐘暮鼓,敲響了華夏大地信仰的初音。 本根祠內(nèi),釋源祖庭的牌匾高懸,訴說創(chuàng)立之艱;毗盧閣中,宋代佛像莊嚴肅穆,工藝精絕,令人嘆為觀止。 紅墻黃瓦,松柏蒼翠,每一塊磚石都鐫刻著歲月的褶皺,每一尊佛像皆凝萃著往昔的虔敬。 漫步其間,東南亞四國寺廟風格迥異,卻又和諧共生。泰國殿宇金碧輝煌,尖頂直指云霄,繁復(fù)雕飾藏滿信仰密碼。 緬甸禪院質(zhì)樸簡約,木構(gòu)建筑散發(fā)著原始森林的氣息,靜謐中透出心靈的歸寧。 柬埔寨吳哥窟式的建筑,巨石堆疊,回廊蜿蜒,似在低吟高棉王朝的古老傳說;斯里蘭卡風格佛堂,穹頂璀璨,壁畫斑斕,洋溢著赤道國度的熱情與神秘。它們?nèi)玷裁髦?,鑲嵌于白馬寺這片古老凈土,見證著中外文化交流的綿綿長卷。 于白馬寺,歷史不再是枯燥書頁里的鉛字,而是觸手可及的實物,是風拂過檐角鈴鐺的輕吟,是光影穿梭廊柱間的呢喃。我們在這方圣土接受洗禮,感悟先輩拓荒之勇、容天下之懷,汲取文化交融的力量,讓心靈在古韻今風間,得滋養(yǎng),獲升華,篤志傳承文明薪火,向著未來,步履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