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大唐群英譜雕塑”海春居士 “大唐群英譜雕塑”是大唐不夜城唐風雕塑的一部分。主題雕塑由李白、杜甫等大唐時期對宗教、科技、文化、藝術作出杰出貢獻的33位精英人物的雕像組成。 “大唐群英譜雕塑”·佛教文化。唐代,儒、佛、道三教并舉,其中佛教最為盛行,玄奘西行、鑒真東渡、中外佛教交流頻繁。禪宗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佛教已經(jīng)中國化,而其中最為代表的人物便是玄奘、鑒真、慧能、空海四位高僧。 玄奘是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一生共譯經(jīng)文75部1335卷,創(chuàng)立了唯識宗(也稱法相宗)。他將自己十七年的旅途經(jīng)歷整理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為后人研究西域等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資料。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 鑒真是律宗南山宗傳人。作為高僧,他不畏艱險,東渡日本,傳播佛法和唐朝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br> 慧能是禪宗祖師,他的思想和學說對中國佛教禪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使禪宗得以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佛教中最具影響力的宗派之一。 空海為日本高僧,是佛教真言宗創(chuàng)始人,他來唐朝學習佛法,回國后將所學帶回日本,促進了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發(fā)展,也加強了中日兩國在佛教文化領域的交流。 唐代佛教文化的繁榮在“大唐群英譜”雕塑中的體現(xiàn),反映了當時佛教在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地位。 佛教在唐代與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響,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在社會層面,佛教教義深入人心,影響了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在文化藝術方面,佛教題材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同時,像玄奘、鑒真等高僧的活動,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唐朝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大唐群英譜雕塑”·詩歌文化。中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到公元七世紀,有著濃郁的詩歌傳統(tǒng)和詩的情趣的中華民族,怒放出壯麗絢爛的藝術奇葩“唐詩”。 這里將雕塑藝術與詩歌文化巧妙結合,讓詩歌更具象,雕塑更鮮活,創(chuàng)造出凝固的史詩和文化的盛宴。在栩栩如生的人文畫卷中,人們可以品味到藝術的魅力,窺探盛唐風華,感受唐代詩歌藝術的精華。 王之渙(688-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以其邊塞詩和五言絕句聞名于世。他的代表作有《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等詩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杜牧(803-852年),是唐代杰出的詩人和政治家。他的代表作包括《阿房宮賦》、《遣懷》、《樊川文集》等。 杜牧詩《山行》石刻:“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lt;br>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杜甫(712-770年),是唐朝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稱;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被譽為“詩史”。 李白(701-762年),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代表作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至今仍廣為傳頌。 李商隱(約813-858年),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歌風格獨特,善于運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李商隱詩《登樂游原》石刻:“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边@首詩通過對夕陽美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稍縱即逝的感慨和對人生境遇的無奈。詩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句,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寓意著美景雖好但不長久,同時也象征著人生的輝煌與不可避免的衰落。 王昌齡(698-756年),是盛唐時期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被冠以“七絕圣手”的名號。代表作主要有《出塞》、《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七首·其四》、《采蓮曲》、《送柴侍御》等。 王維(701-761年),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和畫家,有“詩佛”之稱。王維在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代表作《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敝两衲捴巳丝?。 劉禹錫(772-842年),是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留世。 白居易(772-846年),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張旭(約685-759年),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張旭以其卓越的草書藝術聞名于世,被譽為“草圣”,并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為“飲中八仙”之一。 “大唐群英譜雕塑”·書法藝術。唐代除詩歌外,書法藝術也達到了頂峰,這與唐代皇帝的倡導密不可分。唐代,皇帝大多能書,在他們的倡導下,書法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欣賞、書法評論成為當時豐富的藝術生活。 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已具規(guī)模,從“顏筋柳骨”到“顛張醉素”,名家輩出,各辟佳作,各體書法別開生面。 柳公權(778-865年),被譽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以其獨特的“柳體”著稱。他的書法作品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顏真卿(709年-785年),也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風格被稱為“顏體”。其楷書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對后世影響極大。 歐陽詢(557-641年),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以其楷書聞名。歐陽詢的書法風格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其楷書被譽為“唐人楷書第一”,并形成了獨特的“歐體”風格。 褚遂良同樣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風格流暢自然,深受后人喜愛。 虞世南(558-638年),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作品以隸書和楷書為主,風格剛柔并濟、端莊秀麗。 孫過庭(646-691年),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的書法風格流暢婉轉(zhuǎn),變化無窮。他的《書譜》也被視為稀世之作,展現(xiàn)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懷素(725-785年),唐代著名書法家,以狂草書法名世,他的草書作品氣勢磅礴,自由奔放。 “大唐群英譜雕塑”·繪畫藝術。包括了唐代著名的繪畫作品和畫家。例如,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張萱的《搗練圖》、韓干的《牧馬圖》、閻立德和閻立本的《步輦圖》等,不僅展示了唐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文化風貌和審美趣味。 吳道子(約680-759年)是唐代著名的畫家,被譽為“畫圣”。吳道子的畫風以線條流暢、飄逸著稱,尤其擅長描繪人物和佛道題材,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圖》、《金橋圖》等。 張萱(生卒年不詳),是盛唐時期的一位杰出畫家,以擅長繪制人物和仕女畫而聞名,畫風細膩,色彩鮮明。代表作有《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等。 韓斡(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畫家,以其卓越的畫馬技藝聞名于世,《照夜白圖》和《牧馬圖》是他流傳至今的代表作。 閻立本(601-673年),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畫家。代表作有《古帝王圖》、《步輦圖》等。<div> 閻立德(約596-656年),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家、工藝美術家和畫家,閻立本的哥哥。</div> 柳宗元(773-819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 楊惠之(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雕塑家,被譽為“塑圣”。他與著名畫家吳道子同師張僧繇,后因吳道子聲名漸重,轉(zhuǎn)而專攻雕塑,以其卓越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雕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大唐群英譜”雕塑·科技領域??萍碱I域的杰出代表及其成果通過雕塑展現(xiàn)出來,彰顯了唐朝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李淳風(602-670年),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道家學者。他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說。<div> 雕塑以他所著的《法象志》為代表。他是世界上最早給風定級的人,第一個給風劃分等級,其《法象志》與之前的渾天儀有差別,對天文研究有重要意義。</div> 陸羽(733-804年),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文學家。他因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被譽為“茶圣”、“茶神”、“茶博士”。<div> 其雕塑與《茶經(jīng)》相關,《茶經(jīng)》是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書籍,詳細記載了茶的起源、采制、茶的工具、煮茶、飲茶的器具及方法等內(nèi)容,在茶文化傳播方面意義重大。</div> 王孝通(生卒年不詳),唐代數(shù)學家,以其在數(shù)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而聞名。<div> 雕塑關聯(lián)其著作《輯古算經(jīng)》,書中包含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比歐洲早600多年,對古代數(shù)學發(fā)展有重要推動作用。</div> 僧一行(673-727年),本名張遂,是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創(chuàng)制了黃道游儀、水運渾天儀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修訂了《開元大衍歷經(jīng)》。<div> 雕塑對應著他所著的《開元大衍歷》?!堕_元大衍歷》是當時最精密的歷法,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了將近一千年,在當時的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就非常了不起,受到世人的稱頌,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div> 孫思邈(541-682年),是唐代著名的醫(yī)藥學家和道士,被后人尊稱為“藥王”。他不僅在醫(yī)學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而且在道教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div> 雕塑對應的是他所著的《千金要方》?!肚Ы鹨健房偨Y了唐代以前的醫(yī)學經(jīng)驗,內(nèi)科針灸一應俱全,對后世醫(yī)學影響極大。</div> 游覽“大唐群英譜雕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踏入了那個輝煌燦爛的大唐盛世。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就像一扇通往歷史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時代的萬千風華……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