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花卉展·上海植物園鐘田 <p class="ql-block"> 2025上海國際花卉展設2個主會場。相比較新天地中外團隊的精心打造,上海植物園主會場讓我有點失望,似乎找不到“國際”的感覺,也少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令人不爽的還有它的經營模式:大門票取消了,園內的溫室、蘭園、盆景園······都被切割成一塊塊“豆腐干”,游客每進一個門,就得買一次票。</p><p class="ql-block"> 盡管如此,既來之則安之,我還是認認真真的拍攝了一組花展的照片。這次花展,上海植物園作為“行業(yè)主會場”,設立“筑夢花園、新優(yōu)植物、珍奇天地”三大板塊,用園林藝術表達生物多樣性,拉近人、城與自然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在“珍奇天地”,上海植物園攜手多家國內外知名植物園及專業(yè)機構,推出了“生生不息”珍奇植物展;“筑夢花園”以城市中的綠色可持續(xù)花園為主題,實景呈現了“未來花園設計師大賽”的5組獲獎作品;“新優(yōu)植物”則主要分布在北區(qū)東南一帶的大草坪上。</p> <p class="ql-block">“珍奇天地”。步入熱帶植物溫室,開啟一場通往蘭花世界的旅程:來自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以及上海植物園的珍貴蘭花齊聚于此,熠熠生輝。特別融入云南傣族象腳鼓元素,與西雙版納地區(qū)原產蘭花相互映襯,增添了濃郁的熱帶文化氛圍。</p> 在“飛瀑蘭影”景點,蘭花如掙脫束縛的精靈,從高處奔涌而下,形成磅礴柔美的花瀑。水中央,大象被各色蘭花環(huán)繞,歡快嬉戲,憨態(tài)可掬,構成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 《味·園——記憶中的“食光”》。該景點以“城市綠色可持續(xù)花園”為主題,高低錯落的階梯式種植臺布局精巧。入口處,花卉色彩層次豐富,與“濃油赤醬”的景致相映成趣。隨后展現簡約種植區(qū)的“清炒慢燉”,以及多樣植物區(qū)的包容萬象。最終,通過四季輪作深刻詮釋“不時不食”的自然智慧。 《蓋亞花園——基于NbS理念的土壤修復花園》秉承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理念,設計圍繞“闖關”線索展開,劃分為四大主題空間:土壤之殤、修復之旅、自然盛宴和互動之坊。通過土壤觸摸、堆肥體驗、根系觀察等環(huán)節(jié),探索土壤修復與生態(tài)循環(huán)的奧秘。 <p class="ql-block">《蟲鳴歸舊里——基于聲景觀營造的鳴蟲友好型未來低維護花園》。它以聲景觀為核心,利用蟲鳴、風吟、葉音等自然聲音元素,構建沉浸式的自然體驗空間。植物主要選用能吸引鳴蟲的鄉(xiāng)土植物,以此恢復并豐富花園的生物多樣性。</p> <p class="ql-block">《啾啾好食光》。設計意在關注城市鳥類保護,根據上海常見四種鳥類的飲食和筑巢習性進行植物選擇與構筑物設計,為鳥類提供棲息之所,營造一片人鳥共生的自然之地。</p> <p class="ql-block">《城市留聲,弄堂回想》。針對上海弄堂文化逐漸消逝的城市問題,以“城市留聲·弄堂回響”主題,通過聲景觀與鄉(xiāng)土植物的融合,展現市井生活魅力,強調自然與文化的回溯。設計采用布、瓦、竹元素,結合留聲機形態(tài),打造互動聽音裝置,實現全齡友好空間。</p> <p class="ql-block">中國珍萃。在亞高山植物館里,一幅中國西南亞高山地區(qū)的生態(tài)畫卷徐徐展開,來自成都市植物園、昆明植物園、麗江高山植物園的特色植物爭奇斗艷,盡顯植物多樣性的美妙。</p> 山地植物館則集合了來自深圳市仙湖植物園、桂林植物園與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展品,為苦苣苔科植物構建了一處神奇天地,悄然展現著這類植物的生存智慧與綽約風姿。 <p class="ql-block"><br></p> 入口處的“春暖花開”景點以藍色竹編搭配百花,清新雅致,是植物園入口景觀的必打卡點。 北區(qū)大草坪上的“風華正茂”景點以組合花壇為主要特色,亮紅色、珊瑚紅色、橙黃色和白色的非洲鳳仙精心搭配,打造了五朵“大型花卉”。登上東面的瞭望臺,可以居高臨下地欣賞到全貌,讓人贊嘆不已。 <p class="ql-block">“春日幻想”景點以“自然的生命律動”為核心理念,通過虛實結合,豐富空間層次。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立體花壇形式,烘托出上海植物園北區(qū)花開滿園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新優(yōu)植物”則主要分布在北區(qū)東南一帶的大草坪上。采取新品植物和園藝設計結合的方式,展示了十多家企業(yè)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一路芳華”景點位于特色觀賞植物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主題花境的中心,結合廣玉蘭大道特色展示,通過花瀑等元素,營造出“萬花谷里逐芳塵,自愛翩躚粉澤新”的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