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祖屋的新生

江南伴侶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9日上午我們到新干坑口查找清代進士楊鳳然族譜,下午濤金女兒聶樂霞帶路前往樟樹永泰鎮(zhèn)的江西沐恩堂公司參觀一幢老宅。樂霞說去看的這幢老宅可能是永泰前街川家的一幢祖屋,讓我好好辨認。</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我家5人曾到永泰前街尋找祖屋只見二幢祖屋剩下一幢,我祖父住的那幢不知去向,難道還在永泰鎮(zhèn)嗎?</p> <p class="ql-block">1911年初川客楊家由祖居地新干塘西楊家村搬遷到樟樹永泰前街發(fā)展。我曾祖父在四川經(jīng)商做藥材生意,并將藥材運回樟樹變賣資助家人。所以鄉(xiāng)里人皆稱我家為川客、川家、川屋。</p><p class="ql-block">我六叔楊良寫的&lt;楊氏家譜摘述>中說:吾家籍屬江西省新凎縣夏塘(即大洋洲),世居該鄉(xiāng)塘西村。本地區(qū)因地勢低洼,每逢夏季贛江漲水常為洪水所淹。父親商得祖母同意于民國前一年遷居鄰縣境清江縣永泰鎮(zhèn),在該鎮(zhèn)前街購置房屋大小近十棟。其最大兩棟一棟裝修為主屋計兩大廳及八間臥室。另一大棟與主屋隔壁連通,系新建,亦兩大廳及臥室八間,前后各有廚房庭院等?!?lt;/p><p class="ql-block">主屋正大廳懸掛大匾三面,一為“楊謙益堂”,系父親建立者,訓示子孫謙受益之意;二為“五代同堂”,因曾祖母在世時,長兄慶生一子名以仁,共計五代,時為民國八年;三為曾祖母高壽至九十五歲時,縣政府層報北京政府大總統(tǒng)徐世昌,題頒“鄉(xiāng)里矜式”大匾,表揚曾祖母寡居菇苦撫育子孫成人,光耀門庭之事績,是皆應傳至我楊門后代之光榮事績。</p><p class="ql-block">我祖父生育七子三女,七個兒子都受過高等教育,其中三個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五個在新干名人錄中有介紹。</p><p class="ql-block">我父親、我三姐和我都出生于永泰前街祖屋,川客祖屋有太多的家族故事和榮譽。</p> <p class="ql-block">聶樂霞的老同學和當年參與老屋拆建的師傅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到來。</p><p class="ql-block">通常古宅被人收購后,會有人將其拆運至新址重新安裝復原,并對破損的房屋構(gòu)件進行修補或替換。這位師傅就是當?shù)貜氖逻@項工作的專業(yè)人士。</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雖是私企,卻是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國家級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位于永泰工業(yè)園區(qū),與永泰前街川家祖屋相距不到2公里。</p> <p class="ql-block">聽說沐恩堂老板象這座石牛,有一股牛勁,企業(yè)和文化都搞得風生水起,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沐恩堂老板喜歡收藏,收購了很多老物件。收藏的老物件不僅有年代感,有品相,有文物價值,更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眼前這幢沐恩堂老宅就是收購民間古宅拆除構(gòu)件編號,然后運到公司院內(nèi)復原組裝而成,現(xiàn)已成一座具有樟樹藥都特色的國藥文化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公司職工開門歡迎我們來博物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進大門是個大天井</p> <p class="ql-block">老屋兩側(cè)房間為博物館的展室,展櫃內(nèi)擺滿了與樟樹國藥有關(guān)的藥藉、藥罐等實物。</p><p class="ql-block">我曾祖父在四川成都做藥材生意,并運藥材回樟樹變賣資助家人生活和子孫后代的教育。川家楊謙益堂就是靠藥材發(fā)家的,現(xiàn)在博物館的展示內(nèi)容正好切合了川家藥材發(fā)家的主題真是不謀而合想到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前、后廳兩側(cè)的房間全部打通成展室</p> <p class="ql-block">&lt;萬安和&gt;匾</p> <p class="ql-block">老屋前大廳</p><p class="ql-block">在沐恩堂老屋尋找川客祖屋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大廳兩側(cè)懸掛著藥房匾額</p> <p class="ql-block">施工師傅指著老屋里的拆除構(gòu)件編號說,他們是按拆除時的編號組裝復原的。</p><p class="ql-block">仔細看還是能看出顏色深淺不一的板柱梁構(gòu)件并非來自一家古宅。</p> <p class="ql-block">大廳擺設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家居風格。</p> <p class="ql-block">老屋懸掛的&lt;婺燦稀齡&gt;匾不是川家的,但也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古物,十分珍貴。</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巧合,還是沐恩堂老板有意為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匾的受匾人是楊姓的母親何氏。</span>我見到匾中楊母二字時,得知此匾也出自同姓楊家,深感親切,說不定我們之間還真有點血緣關(guān)系,一下子就拉近了此匾與川家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進士臣光煥為楊母何氏七旬榮壽立的祝壽匾&lt;婺燦稀齡&gt;。</p><p class="ql-block">匾中大壺范三字是對年長女性的尊稱,表示其品德高尚、有模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婺”指婺女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代常用于象征女性;“燦”意為光輝燦爛。因此,“婺燦”常用來形容女性壽辰的光輝與榮耀,寓意女性長壽且福澤綿長。</p><p class="ql-block">“稀齡”指七十歲,源自“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七十歲在古代是難得的高壽,帶有對長壽的贊美和祝福。</p><p class="ql-block">“婺燦稀齡”專用于祝福女性七十歲壽辰,表達對其長壽、健康、幸福的祝愿。在古代這種祝福常以牌匾或賀詞的形式呈現(xiàn),體現(xiàn)了對長者的尊敬和美好期許。</p> <p class="ql-block">懷著敬畏之心欣賞老屋展示的每件舊物。</p> <p class="ql-block">老屋大門內(nèi)上方暗處懸掛著一塊匾,反復調(diào)整鏡頭才看清這塊&lt;百歲&gt;匾。</p> <p class="ql-block">大門內(nèi)上方暗處的&lt; 百歲>匾。</p><p class="ql-block">1825年我高祖母出生,1919年在永泰前街川家祖屋里見證了五世同堂,1922年去世時高年98歲,尊稱我高祖母百歲老人也還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老人長壽的雅稱: </p><p class="ql-block">?六十歲稱之為花甲之年。 </p><p class="ql-block">?七十歲稱之為古稀之年。 </p><p class="ql-block">?八十歲稱之為耄耋之年。 </p><p class="ql-block">?九十歲稱之為始背之年。 </p><p class="ql-block">?百歲稱之為期頤之年。 </p><p class="ql-block">賀人壽誕: </p><p class="ql-block">?賀七十七歲稱作喜壽。 </p><p class="ql-block">?賀八十八歲稱作米壽。 </p><p class="ql-block">?賀九十九歲稱作白壽。 </p><p class="ql-block">?賀一百零八歲稱作茶壽。</p> <p class="ql-block">2024年以斌弟重修了永泰窯背上的楊家祖墳地。</p><p class="ql-block">左邊是我高祖母楊張氏墓碑</p><p class="ql-block">中間是我曾祖母楊劉氏墓碑</p><p class="ql-block">右邊是我三嬸娘(以斌母親)墓碑</p> <p class="ql-block">我高祖母楊張氏的墓碑</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母命生于前清道光乙酉年十二月初八日,歿于民國十一年壬戍夏歷六月二十日亥時,壽終內(nèi)寢享壽九十有八歲,卜取本年夏歷十月四日午時,開山十一月初九日寅時,行棺申時,安葬永泰窯背上蓮臺山之陽穴,作寅山申向坤O分為佐此地橫寬四丈五尺直長十一丈</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前大總統(tǒng)徐褒揚百歲五世一堂題贈 鄉(xiāng)里矜式匾額清旌表節(jié)孝誥封宜人</p><p class="ql-block">?鄉(xiāng)里矜式:鄉(xiāng)間值得尊敬和效仿的榜樣或楷模?。</p><p class="ql-block">??旌表節(jié)孝?:是指表彰那些守節(jié)和孝順的人,特別是節(jié)婦和孝子。這是古代統(tǒng)治者用來推廣封建德行的一種方式。</p><p class="ql-block">從這段碑文我們可以得知: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在位時間1918年10月~1922年6月??,為楊家頒賜了&lt;鄉(xiāng)里矝式&gt;匾,以表彰我老楊家的家風優(yōu)良、守節(jié)孝順、治家有方、人丁興旺、鄉(xiāng)間榜樣。</p><p class="ql-block">我高祖母在世時,1919年長房以仁兄出生為五代,獲賜&lt;五代同堂&gt;匾額。</p> <p class="ql-block">我六叔列出的楊謙益堂五世同堂表</p> <p class="ql-block">后廳天井前懸掛&lt;榜眼及第&gt;匾</p><p class="ql-block">清代榜眼相當于正七品,我父輩七兄弟中有廳官(我大伯楊清)和將官(我六叔楊良),相當于清代正三品。還有三位父輩分別是師級、處級、團級,級別都不低于清代七品,都對得起&lt;榜眼及第&gt;這塊匾。</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楊永1934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是物理系首屆畢業(yè)生。我父親楊永<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體檢色弱畢業(yè)后便一直從事教育工作,1941~1948年任江西省教育廳督學。</span></p><p class="ql-block">同班同學熊啟藩解放后任江西師范學院物理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同屆同學錢學森1934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yè)后前往美國繼續(xù)深造,后被國人尊稱為中國航天之父。</p> <p class="ql-block">清嘉慶巳亥年(1815年)李兆洛立&lt;榜眼及第&gt;匾</p><p class="ql-block">榜眼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的第二名,與第一名狀元和第三名探花合稱為“三鼎甲”。</p><p class="ql-block">及第指科舉考試中應試中選,特指考中進士。在明清時期,殿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被稱為“賜進士及第”,這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榮譽。</p><p class="ql-block">榜眼及第即指考生在殿試中取得第二名,并獲得“賜進士及第”的稱號。這不僅意味著考生通過了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還標志著其進入了仕途的最高起點。</p> <p class="ql-block">年代久遠的匾額增加了老屋的歷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拆除構(gòu)件編號歷歷在目,古舊的雕花窗戶鑲嵌在較新的板柱之間,明顯可見是由不同年代的老宅構(gòu)件拼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川家永泰前街二幢祖屋一憧稍新一幢較老,我祖父住的那幢較老被人看中而拆除。</p> <p class="ql-block">后廳天井兩側(cè)的斜樓梯方便了老屋上、下層的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這位劉小燕是我們塘西楊家人,是濤根的外甥女,在沐恩堂公司上班,負責打掃廠區(qū)衛(wèi)生。</p> <p class="ql-block">后廳與天井里的水缸</p><p class="ql-block">天井里放的水缸,通常被稱為?太平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水被視為一種神秘的元素,具有消災祈福的作用,因此在水缸中放置水,不僅是為了日常儲水和用水方便,更重要的是祈求家庭平安、風調(diào)雨順。同時,太平缸也是古代重要的消防設施,可以在火災發(fā)生時提供水源,及時撲滅火源,以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原川家永泰祖屋擺放在天井里有年代感的大水缸,比沐恩堂老屋天井陳設的水缸大N倍。</p><p class="ql-block">1993年川家三房以武兄將這口有裂縫的大水缸送給來永泰買缸的塘西楊家侄女濤金的丈夫,這口古董大水缸才得以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后廳的后門</p> <p class="ql-block">后門上懸掛著親友組團送的壽匾</p><p class="ql-block">壽母二字含義有三:祝母長壽;使母長壽;對老母的尊稱。</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你認為這塊&lt;壽母&gt;匾應該是哪個含義呢?</p> <p class="ql-block">川客祖屋原懸掛的&lt;楊謙益堂&gt;、&lt;五代同堂>、&lt;鄉(xiāng)里矜式&gt;三塊匾,若能出現(xiàn)在沐恩堂老屋里,定可倍增老屋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講述更多家族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在川家排行老四,老四家有三人在永泰前街祖屋出生:我父親(1911年)、以舜姐(1941年)及母親懷中的我(1944年)。</p><p class="ql-block">我家與祖屋之間有著難以忘懷的情感牽掛。</p><p class="ql-block">我寫的&lt;楊永家往事錄&gt;有永泰祖屋的回憶片段:</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日軍開始攻打南昌,3月23日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下令省政府和重要單位企業(yè)遷往吉安泰和。我父母帶著二個女兒隨江西二中遷到泰和,39年在泰和又生了個女兒小名叫靈姑子。</p><p class="ql-block">隨著江西戰(zhàn)場的萬家?guī)X大捷,南昌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大挫了日軍的攻勢,江西戰(zhàn)事逐漸緩和,加上泰和物資貧乏生活困苦,1941年上半年舉家搬到永泰前街投靠我祖父,父親同時應聘省教育廳督學。41年8月我三姐以舜、44年4月我在永泰前街新屋里出生,靈姑子姐因病在永泰夭折。</p><p class="ql-block">我家在永泰大摡住了4年之久,大姐(7一11歲)二姐(5一9歲)對這段生活有很多記憶。她們說永泰前街有二幢大屋,一幢老一幢新,都是二廳雙層結(jié)構(gòu),廳前有天井,祖父楊文炳和老大楊清住老屋,老三楊杏偉、老四楊永、老五楊自新、老六楊良等四家住新屋。老屋后面有廚房有院子,所以全家人吃飯都在老屋,前廳是祖父與其兒子們,還有得寵的孫輩如老三兒子以文兄和我大姐。后廳是家中女眷和小孩。全家在一起吃飯人多時要開四桌。大姐記得祖父住的房間里不僅存放糧食,還擺了一個小口大肚缸,缸中盛滿油,油里浸泡著臘雞臘肉和臘腸,做飯時傭人按主人吩咐割點肉肉做菜。前廳的菜比后廳的稍好些,以文兄有時還額外享受小灶待遇,大姐坐在祖父旁雖感不公平,也不敢聲張流露。祖父不僅掌管家族經(jīng)濟大權(quán),連手紙肥皂之類小物件也不放過。大姐記得拉巴巴擦屁股還得找祖父要紙……。</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放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14日日軍在南昌受降,八年抗戰(zhàn)終于結(jié)束了。父親于45年底租了條大船,我家加上保姆云祥共七人把家從永泰搬到南昌,在中山路鬧市區(qū)的繁榮巷安了個新家。</p> <p class="ql-block">廠區(qū)內(nèi)另一幢老屋</p> <p class="ql-block">門上方的&lt;沐恩堂&gt;匾</p><p class="ql-block">江西沐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沐恩堂”)成立于2009年,坐落于四千多年醫(yī)藥文化歷史的“中國藥都”——樟樹。是一家集保健食品研發(fā)、生產(chǎn),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p><p class="ql-block">沐恩堂自建占地面積100000平方米園區(qū),10萬級潔凈車間,擁有粉劑、片劑、藍帽產(chǎn)品、軟膠囊、膏方、口服液、外用產(chǎn)品獨立生產(chǎn)線,通過ISO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GMP、QS等食品質(zhì)量相關(guān)安全體系認證,擁有30多項發(fā)明專利,1000多個已推出市場的成熟配方,2018年,沐恩堂正式成為江西省中醫(yī)學院教學基地,為中醫(yī)事業(yè)傳承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離開老屋,不遠處有座大廠房,里面也是沐恩堂博物館的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一樓大廳展示了多種收購來的中藥柜。</p> <p class="ql-block">活靈活現(xiàn)的帳房先生(根雕)。</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你要去哪?</p> <p class="ql-block">大廳陳列著各種鄉(xiāng)間收購來的老物件,四面墻上懸掛了各式匾額。</p> <p class="ql-block">&lt;慶仁藥棧>匾</p> <p class="ql-block">&lt;介福延齡&gt;匾</p> <p class="ql-block">&lt;英者表瑞&gt;匾</p> <p class="ql-block">&lt;眉壽永年&gt;匾</p> <p class="ql-block">&lt;家訓堂&gt;匾</p> <p class="ql-block">&lt;貢元&gt;匾</p> <p class="ql-block">&lt;濟世神醫(yī)&gt;匾</p> <p class="ql-block">新干塘西楊家村是川家的祖居地,塘西楊家村濤根賢侄家現(xiàn)還保存著二塊古匾,這次塘西楊家人邀請我來塘西的任務之一是商議這二塊古匾的今后去向問題。</p><p class="ql-block">這塊&lt;萱齡永錫&gt;匾現(xiàn)存放在塘西濤根家中。</p> <p class="ql-block">這塊&lt;萱齡永錫&gt;匾是新淦人楊鳳然所寫,楊鳳然雍正二年(1724年)獲取進士功名任江南松江府青浦知縣,雍正十年(1732年)為楊家母親張美秀七十大壽書寫&lt;萱齡永錫&gt;祝壽匾。</p><p class="ql-block">塘西楊氏先祖張美秀的出生時間由&lt;萱齡永錫>匾可推算出是1663年康熙二年。</p> <p class="ql-block">楊鳳然曾獲三朝元老張廷玉的贈匾&lt;鄉(xiāng)會聯(lián)魁&gt;現(xiàn)存新余市博物館,楊鳳然也算是咱新淦的一位名人。</p><p class="ql-block">張美秀是我塘西楊家的先祖,新淦楊鳳然與我塘西楊家是何關(guān)系尚侍我們考證。</p><p class="ql-block">新干檔案局鄭劍平局長與縣博物館黃愛華館長今年3月還專程到塘西楊家村濤根家考證了這塊古匾,后鄭劍平著文介紹&lt;新干發(fā)現(xiàn)清雍正“萱齡永錫”木匾 &gt;。</p> <p class="ql-block">另一塊&lt;梁孟高風&gt;匾是同鄉(xiāng)(南昌新建人)伍紹詩道光二十年(1840年)贈送的賀匾。</p><p class="ql-block">此匾顯示進士出身的伍紹詩當年在四川順慶府營山縣任知縣,好友楊元達花甲時贈送賀匾。</p><p class="ql-block">楊元達也是塘西楊家的先祖,出生時間由<梁孟高風&gt;匾可推算出為1781年,估計比張美秀小三輩。</p><p class="ql-block">匾中伍紹詩稱元達為兄、先生,或許楊元達當時也有一官半職,也是個有身份的人。</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參觀陳列大廳,不知此佛祖頭像來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肅靜 社令真官 迴避</p><p class="ql-block">?社令真官是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土地神?,主要負責守護一方土地和百姓的平安。</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一樓大廳,接著上二樓展廳。</p> <p class="ql-block">二樓大廳展出了近20張婚床</p> <p class="ql-block">鸞鳳床</p><p class="ql-block">青鸞對舞千秋合,彩鳳和鳴百世昌</p><p class="ql-block">這是清朝末期贛南一帶新婚床,男女雙方選定了結(jié)婚吉日后,男方挑選上等的木料,請技藝上等的木匠精心打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鸞鳳床</p> <p class="ql-block">三進的拔步床</p><p class="ql-block">明代晚期在江南一帶流行給未出閣的女兒準備一種嫁妝:千工拔步床,此床奢華無比,也是彰顯家族實力的一種手段。拔步床結(jié)構(gòu)復雜,不僅有睡榻,還配有馬桶、梳妝臺、櫥柜等等,女孩的起居日常一應在里面完成。</p><p class="ql-block">五進拔步床:一進二進擺放古董字畫及待客,三進放書籍,四進用來梳洗更衣,五進才是睡覺的床鋪。千工拔步床不僅伴隨女孩的童年,同樣也是作為陪嫁的婚床帶進夫家,更有甚者以一輩子不下床為榮。</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代表了古人的奇思妙想和精細的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二進的拔步床</p> <p class="ql-block">婚床</p><p class="ql-block">1616年清朝時期留下的古床,距今有402年,在古代豐厚的嫁妝不僅代表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由于古代婚床的好壞能夠集中體現(xiàn)新娘的身份,同時也能反映出她娘家家境的好壞,所以,有許多大戶人家就在婚床做工上不惜成本,從而使得古代的婚床越來越復雜,以致到了明代出現(xiàn)了古代婚床之極品-﹣拔步床。"喜見紅梅多結(jié)子,笑看綠竹又生孫"寓于"喜氣迎門,多子多孫"。</p> <p class="ql-block">婚床</p> <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是明代晚期正德之后嘉靖開始1521年江南一帶富庶地區(qū)流行起的,距今有497年。</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是花費了一千個日夜打造而成的,往往只有富貴人家花大價才能購買得起,從千金小姐們生下來起父母就開始讓著名的工匠打造她成年的閨房,做工相當精致,因為床太大小姐邁著小碎步繞床走一圈需要百步,所以千工拔步床又叫"百步床"。</p> <p class="ql-block">千工拉步床</p> <p class="ql-block">丹鳳修翔朝曉日</p><p class="ql-block">潛龍舒甲奮春雷</p><p class="ql-block">這副對聯(lián)是張學良(字漢卿)于甲辰年(1964年)所書,此時的張學良已遠離政治中心,處于軟禁生涯的后期,對聯(lián)內(nèi)容反映了他對自由與復興的期許?。</p><p class="ql-block">“丹鳳”與“潛龍”均為中國傳統(tǒng)祥瑞意象:丹鳳象征高潔與重生,暗喻張學良對個人境遇的超越;潛龍則出自《易經(jīng)·乾卦》,喻指隱忍待時的狀態(tài),貼合他長期被羈押卻未泯壯志的心境?。</p><p class="ql-block">?丹鳳修翎?:鳳凰為百鳥之王,“修翎”指整理羽翼,典出《詩經(jīng)·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暗含等待時機、蓄勢待發(fā)之意。</p><p class="ql-block">?潛龍舒甲?:化用《易經(jīng)》“潛龍勿用”與“見龍在田”,結(jié)合“舒甲”(龍鱗舒展),表達蟄伏后的奮起,與下聯(lián)“奮春雷”呼應,象征變革或爆發(fā)?。</p><p class="ql-block">這副對聯(lián)既是張學良個人心境的寫照,也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隱忍—奮起”的哲學思想。其歷史故事不僅關(guān)聯(lián)作者的生平,還折射出文人墨客以藝術(shù)抒懷的悠久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丹鳳修翔朝曉日</p><p class="ql-block">潛龍舒甲奮春雷</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漢卿張學良</p><p class="ql-block">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男,漢族,字漢卿,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lǐng)張作霖的長子,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lǐng)。</p><p class="ql-block">1919年3月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科。</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發(fā)后,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12月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等職。</p><p class="ql-block">1930年10月任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睢?lt;/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同楊虎城一起發(fā)動“西安事變”,蔣接受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p><p class="ql-block">1988年蔣經(jīng)國逝世后獲得人身自由。</p><p class="ql-block">1994年移居美國夏威夷。</p><p class="ql-block">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歲。</p><p class="ql-block">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nèi)戰(zhàn),他發(fā)動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兩黨二次合作,結(jié)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lt;鄧氏宗祠&gt;匾</p> <p class="ql-block">二樓大廳的出入門</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老屋的側(cè)影</p> <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我六叔楊良攜妻肖風和次子以琨回大陸探親與楊家以仁以武以斌以英等親人在永泰前街祖屋門前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這也是楊家16位親友團聚與川客祖屋非常珍貴的同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我一家三代五人滿懷期望前往永泰前街瞻仰祖屋,在當?shù)乩先说闹敢聛淼酱妥嫖菟诘亍6弊嫖菀巡鹑ヒ淮鼻也恢ハ?。面對一堆殘磚斷瓦我們很失望、很難受。我父親在世時曾說過:永泰前街的祖屋就留給永泰的家人,我們在外面的就不要回去分了。所以我對祖屋賣多少錢給了誰根本不關(guān)心,我當時難受是因為承載楊氏家族歷史和榮譽的祖屋不見了。</p><p class="ql-block">這次參觀沐恩堂時參與老屋拆除復原施工的師傅一直陪著我們。我從手機翻出這張照片給他看,師傅便說:當年拆的就是這里的老屋。我們此時才知道被拆祖屋的下落。</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長房長孫慶高夫妻專程從長沙過來訪親尋祖,得知永泰前街剩下的一幢祖屋也已變換主人。以斌弟在我祖父住的祖屋舊址上建起了一幢新樓房,離開時在祖屋舊址即新樓門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塘西楊家親友在沐恩堂老屋門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現(xiàn)知道沐恩堂老屋是永泰前街川客祖屋和別處古宅拼裝復建而成,復建時為確保老屋的使用功能和觀賞效果,有些地方適當加大并與別處古宅的構(gòu)件混合拼湊<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體容貌得到較好提升,</span>使得復建后的老屋顯得更完美、更寬敞、更適用。</p><p class="ql-block">不清楚沐恩堂老屋究竟用上了多少川客祖屋的構(gòu)件,只知道川客祖屋的構(gòu)件肯定已融入于沐恩堂老屋之中。一件人體器官的移植都可以說是生命的延續(xù),那川客祖屋的拆后復建同樣可說是川客祖屋獲得了新生。</p><p class="ql-block">地處永泰工業(yè)園區(qū)的沐恩堂老屋現(xiàn)在就是我心目中的川家的祖屋,我會對尋祖的楊家親友和參觀的游客講述楊家先輩創(chuàng)業(yè)史和傳承家族榮譽,也會用美篇來紀念川客祖屋和抒發(fā)感恩與懷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以斌長子楊慶朝在楊謙堂親友群里對永泰前街祖屋與沐恩堂老屋有關(guān)敘述的截圖。</p> <p class="ql-block">永泰前街祖屋拆除與復建的發(fā)現(xiàn),是濤金女兒聶樂霞的功勞。她得知此事后,利用我這次受邀到塘西與濤根商議塘西楊家二塊古匾今后去向及塘西楊家收集家族資料的機會,特地安排我們前來參觀,還找熟人確認當時拆的就是永泰前街的川家祖屋。</p><p class="ql-block">當年我看到一幢祖屋不見了確實很失望、很難受。如今看到祖屋在沐恩堂獲得新生并得到很好的保護,我放心了、高興了,陰差陽錯、失而獲得、意外驚喜。所以不僅要感謝沐恩堂,也要感謝以斌弟找到一位好買主,讓我們現(xiàn)在還能見到獲得新生的祖屋,這也是川客祖屋較好的歸屬,川家祖先在天有靈也會感到欣慰的。</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廠區(qū)道路兩側(cè)擺滿了收來的各式各樣老石塊,期待沐恩堂老板還有新的復建項目問世。</p><p class="ql-block">當年川家為方便塘西鄉(xiāng)親出行,做善事捐修了塘西至永泰的石板路,1980年前后被拆除。塘西楊家濤根賢侄指著一塊麻石板說,看大小尺寸和材質(zhì),這塊石扳有可能就是川家石板路的石頭。見物思情,我便與這塊石板合了個影。</p> <p class="ql-block">懷念當年川家先輩做善事捐修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不忘古訓:積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p> <p class="ql-block">親人意外相見,外婆笑瞇了眼。</p><p class="ql-block">劉小燕得知沐恩堂老屋與我川家的關(guān)系后,她跟我說會好好看護這幢老屋。有老屋的守護神在我們更加放心了。</p><p class="ql-block">沐恩堂博物館現(xiàn)沒對外開放,楊家人想看沐恩堂老屋可找劉小燕幫忙引見,有熟人引見還是可以進去參觀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沐恩堂老屋門前拍照,有種游子回家的親切感覺。楊家親友懷念祖輩、祖屋就回永泰老家看看吧。</p><p class="ql-block">可去永泰前街尋找川客祖屋的舊址,能看到剩下的一幢老屋及以斌在祖屋舊址上新建的樓房(詳見美篇:尋找川客祖屋);可去永泰窯背上楊家祖墳地瞻仰我高祖母楊張氏、曾祖母楊劉氏二位先輩(詳見美篇:二塊古碑的故事);還可去永泰工業(yè)園區(qū)沐恩堂公司參觀游覽獲得新生的川家的祖屋(詳見美篇:祖屋的新生)。</p><p class="ql-block">祖屋獲得新生,如此美好的歸屬,衷心感謝沐恩堂,沐恩堂老板的善舉為中華文明的保護與傳承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貢獻。</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沐恩堂公司越來越好、生意興隆、前途似錦,祝愿老板心想事成,身體健康,善心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