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 為” 讓人生更精彩嚴國基 <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五月六日的上海,雨后的陽光裹挾著草木的清新。當我們離開城市的喧鬧,踏入崇明島一所高檔小區(qū)河邊的這片綠壤時,眼前那片生機盎然的菜園子,正無聲訴說著一位古稀老人的“敢為”人生。</p> <p class="ql-block"> 徐祖威彎腰侍弄著菜畦,指間沾著新翻的泥土,身后是他親手開墾的一畝多地——四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卻已化作蠶豆、香菜、韭菜、辣椒、南瓜等二、三十余種蔬菜的“王國”。他捧起一顆帶著露珠的青菜,眼角笑出的紋路里藏著自豪:“你看這菜葉,沒打過一滴農(nóng)藥,吃著比城里買的新鮮多嘞,這是真正的綠色有機環(huán)保蔬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田園風(fēng)光:在土地里種出生活的美好和快樂</b></p> <p class="ql-block"> 晚年生活的徐祖威,本該在沙發(fā)上喝茶看報,卻偏要開著豪車,奔波于市區(qū)崇明兩地,拿起鋤頭“重返田野”。這片位于崇明陳家鎮(zhèn)的菜園,原是小區(qū)邊緣被人遺忘的荒灘。碎石與野草交織的土地上,他硬是用三個多月時間,一鍬一鎬翻出了平整的壟溝。</p> <p class="ql-block"> “剛開始有人笑他傻,說放著好好的退休生活不過,偏要去當‘老農(nóng)’?!彼紫律戆蔚粢豢秒s草,隨手撒上一把草木灰,“可我總覺得,人不能被‘應(yīng)該’困住。前半生在工廠、商場里拼,后半生就該試試親手把日子種進泥土里的滋味,這里是快樂、健康、悠然、清歡,把詩意放大的地方?!?lt;/p> <p class="ql-block"> 他把雜草燒成灰做肥料,用河水澆灌出鮮嫩的菜苗,甚至琢磨出“以蟲治蟲”的土辦法——在菜畦間種上驅(qū)蟲的薄荷,讓瓢蟲吃掉蚜蟲。當?shù)谝徊缜嗖硕松喜妥罆r,他咬下的第一口,是對“敢為”最樸素的獎賞。</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逢從市區(qū)老家來到崇明新家,他便用電動水泵穿梭在菜壟間,看陽光掠過菜葉的脈絡(luò),聽微風(fēng)拂過菜花的聲響。這片菜園不僅是他的“菜籃子”,幾年來他家從沒有去菜市場買過蔬菜,更是他與自然對話的“心靈桃花源”,是他寫作的源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商海弄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終能嘗到大海的饋贈</b></p> <p class="ql-block"> 若說菜園是徐祖威晚年的“詩與遠方”,那么四十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下?!本駬瘢瑒t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上世紀八十年代,國營工廠的鐵飯碗里盛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每月36∽40多元工資連醬油都要算計著用。“那時候廠里的機器轉(zhuǎn)得慢,人心也跟著慢。”他摩挲著掌心的老繭,仿佛觸到了當年的機修工具,“可我看著報紙上‘改革開放’的字眼,心里就像有團火在燒——難道一輩子就該這樣混下去?”</p> <p class="ql-block"> 沒有背景、沒有人脈,這個只有小學(xué)四年級學(xué)歷的機修工,囊空如洗,成了廠里第一個辭職的“異類”。他從代客拍照起步,在杭州的旅游景點支起相機攤;瞅準柯達進入中國市場的契機,在浦東南路與浦東大道轉(zhuǎn)彎口搭起商鋪店面;甚至在1999年,拍下世紀公園花博會膠卷的專營權(quán),其經(jīng)營佳績用“盆滿缽滿”一點不為過,令同行們贊口不絕。</p> <p class="ql-block"> “被港商騙走過十萬塊,在商海里嗆過水、流過血。”他輕描淡寫地說著那些生死攸關(guān)的瞬間,“但你不跳下去,永遠不知道自己能游多遠。就像種菜一樣,怕曬怕累怕蟲咬,哪能收獲綠色環(huán)保有機菜?”</p> <p class="ql-block"> 當他創(chuàng)建上海東方攝影有限公司,積極吸納下崗工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對此進行廣播報道,高度肯定他為社會就業(yè)做出貢獻。當人們用“敢為天下先”傳說他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這個曾經(jīng)的窮工人,早已在商海的浪潮中,把“不可能”寫成了“可能”,早把貧窮遠遠地拋在身后。徐祖威成了熟悉他的人,眼中的能人,口中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筆尖耕耘:小學(xué)文憑的作家,把人生寫成了書</b></p> <p class="ql-block"> 誰也沒想到,這個在商場上叱咤風(fēng)云的“徐老板”,以后會一頭扎進文字的世界里。2018年,年已70歲的徐祖威坐在書桌前,對著空白的文檔寫下第一行字:“我是個草民,可草民的命里,也有大江大河。歷史是英雄人物書寫的,同時也是小人物書寫的?!?lt;/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街景在月光下泛著微光,他想起年輕時在崇明長征農(nóng)場務(wù)農(nóng)的酸甜苦辣十年,想起為住房四處奔波驚動市領(lǐng)導(dǎo),想起胃病手術(shù)后在病床上的掙扎,想起商海沉浮中的血與淚——這些被歲月沉淀的故事,終于一樁樁在筆下汩汩流淌。</p> <p class="ql-block"> “別人說我小學(xué)文憑寫不了書,我偏要試試?!彼?jīng)常凌晨一點半醒來,就起床寫作,用四年半時間打磨出20萬字的自傳《一個平民的變遷》。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用最質(zhì)樸的語言,記錄著一個平民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成長。</p> <p class="ql-block"> 當這本書成為暢銷被人們交口稱贊,當被國家圖書館等所典藏,當讀者在扉頁寫下“從你的故事里,看到了中國人的敢為敢闖敢拼”,這個曾經(jīng)在田埂上流汗、在商戰(zhàn)中流血的人,終于在文字里找到了靈魂的歸處?!皩懽鞑皇菫榱顺擅?,”他摸著書脊上的燙金字,眼神清亮,“是想讓后人知道,哪怕是最普通的人生,只要敢闖敢寫,也能成為歷史的注腳?!?lt;/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人生精彩:從窮人到商人,從文人到農(nóng)人,致敬敢為人</b></p> <p class="ql-block"> 站在菜園的田壟上,徐祖威望著遠處的河流,眼神里流淌著歲月的光。他從工人到商人,從商人到文人,如今又成了“農(nóng)人”,每一次身份的轉(zhuǎn)換,都是對“敢為”的重新詮釋。</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他這輩子多折騰,可他覺得,“人就該像種子一樣,遇到合適的土壤就拼命扎根,遇到風(fēng)就試著往上長。”他提著一大包蔬菜說,“你看這菜地里的種子,春天播下去,夏秋就開花結(jié)果。人啊,只要敢把自己‘種’進新的天地,就永遠有精彩的故事可講。”</p> <p class="ql-block"> 拜訪即將結(jié)束時,我們從菜地里摘了一些新鮮的蔬菜,從田頭到桌頭,不到一小時內(nèi),成為午餐的美味佳肴。“拿回去現(xiàn)燒,嘗嘗真正的‘敢為’味道?!彼χf。</p><p class="ql-block"> 這個在土地上種過菜、在商海里打過浪、在文字里耕過田的老人,用一生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所謂精彩人生,從來不是按部就班的重復(fù),而是敢于在每個階段,都做那個第一個推開窗、第一個邁出門、第一個把夢想種進現(xiàn)實的人。</p> <p class="ql-block"> 風(fēng)掠過菜園,掀起一片綠色的漣漪。臨別時,徐祖威的身影在暮色中漸漸模糊,卻又分明清晰——那是敢為者的剪影,是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永遠敢于重新出發(fā)的生命姿態(tài)?;蛟S正如他在書里寫的:“人生最精彩的章節(jié),永遠在下一頁。只要你敢翻過去,就能看見新的日出?!?lt;/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祝徐祖威及家人生活幸福!身體健康!萬事順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謝謝游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