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翠亨村游記馬上聽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6日下午,我們來到位于中山市區(qū)東南方約17公里處的南郎鎮(zhèn)翠亨村的“孫中山故里旅游區(qū)”,該旅游區(qū)占地面積3.15平方公里,包含有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翠亨村、中山影視城、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和犁頭尖山五個核心景區(qū),2016年11月獲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方位展示孫中山從出生成長到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生軌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為時間原因,進入旅游區(qū)我們計劃僅參觀孫中山故居。在依序排著長隊,緩慢移動時,印入眼簾的是大大的“翠亨村”村門??吹角懊骈L長的隊伍,從這里進去的游客稀少,為此,我們放棄排隊,直接跨進村門想了解一下村子的大概面貌后,再訪孫中山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入村內(nèi),給人的印象是村里的建筑群整齊美觀,或為縱橫交錯的街巷,或為青磚灰瓦的樓房,由于東面朝向珠江口的伶仃洋,因此,絕大部分建筑均坐西向東,一看就是有故事的僑鄉(xiāng)村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了幾條街道,來到了馮氏宗祠。了解到該宗祠建于清代,三進結(jié)構(gòu),四間布局,原來是宗祠,后改為私熟。1875至1878年,孫中山先生在此開蒙讀書。現(xiàn)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后又來到楊心如故居,故居坐西向東,三開間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青磚墻,硬山頂,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是當?shù)貍鹘y(tǒng)民居代表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翠享村,有“</span><b style="font-size:22px;">翠亨四杰</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傳說。這四杰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孫中山、陸?zhàn)〇|、楊鶴齡和楊心如</b><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為“翠亨四杰”之一的楊心如、雖然年齡比前三杰小一些,但“生有大志,好讀書,聰慧過人,過目不忘”的特質(zhì),他常與孫中山談論天下興亡大事,變賣家產(chǎn)支持孫中山革命,協(xié)助孫中山組建臺灣興中會分會,參與了惠州起義和廣州起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藏資料《楊心如先生行狀》中記載:</span><b style="font-size:22px;">“國父昭示革命大義,推邇及遐。翠亨鄉(xiāng)人首義景從,君附驥未敢后人</b><span style="font-size:22px;">?!?lt;/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繼續(xù)前行,來到翠亨村東北角,透過廣場邊矮墻上“翠亨村”三個大字,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不看旁邊的宣傳牌內(nèi)容,還不知道這里曾是翠享村的村廟,即北極殿遺址地,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間,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多次重修。1883年秋天,孫中山與陸?zhàn)〇|等曾損毀北極殿北帝和金花娘娘等神像,宣傳盲目信仰無益。1960年代末,北極殿被拆毀。2004年,公布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后隨著指示牌,我們來到陸?zhàn)〇|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陸?zhàn)〇|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446平方米,是當?shù)氐湫偷摹叭g兩廊”式磚術(shù)結(jié)構(gòu)建筑,陸?zhàn)〇|青少年時代在此居佳和生活。1986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年“翠享四杰”年紀相仿,彼此熟識,特別是從上?;氐酱浜嗟年?zhàn)〇|,向?qū)O中山介紹了許多滬上見聞,讓孫中山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直至孫中山后來去往美國接受西式教育,并最終投身革命,繼而影響“翠亨四杰”其他三人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陸?zhàn)〇|烈士是孫中山先生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忠實追隨者和得力干將。在興中會領(lǐng)導的第一次起義——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后不幸被捕,1895年11月7日為國捐軀,被孫中山先生譽為“</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楊殷故居,它始建于清咸豐年間,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筑面積280平方米,是當?shù)氐湫偷摹叭g兩廊”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建筑外墻至今保留有清末盜匪挖墻搶掠及抗戰(zhàn)時期日軍的射擊子彈孔等痕跡。1989年6月29日,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洋房的西式柚木百葉窗、西洋風格的灰塑裝飾和超大的花園,足以見得楊毅的家庭是當時村里非常富足的大戶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楊殷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重要領(lǐng)導人之一、著名的工人運動領(lǐng)袖。早年追隨孫中山領(lǐng)導的革命運動,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積極致力于工人運動。1925年至1926年,他以中共廣東區(qū)委監(jiān)委委員身份,參與發(fā)動和領(lǐng)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1929年,因叛徒告密,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時年37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我們來到翠亨村的核心區(qū)域,人人向往的紅樓—孫中山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孫中山故居,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40平方米。1892年由孫中山先生主持設計及建造,198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中西結(jié)合的兩層樓房,分前院、主體建筑和后院,并設有一道圍墻環(huán)繞著庭院。前院左邊的水井周圍即是孫中山先生誕生時的租屋舊址。孫中山故居前院右邊有一顆酸子樹。據(jù)說是1883年,孫中山從檀香山帶回樹種并栽種于此。1931年后樹被臺風刮倒,仍然頑強生長,枝繁葉茂,郁郁蔥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門前有宋慶齡先生親自題寫的“孫中山故居”,由于當天參觀的人很多,每間房里都配有工作人員,督促旅客不要停留、不允許拍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后,我們又參觀了孫中山故居后面的孫中山紀念展示區(qū)以及翠享村民俗文化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翠亨村原名“蔡坑”,可考歷史可追溯至明代,延續(xù)至今將近500年。當年翠亨村村民攜家?guī)Э谶h渡重洋去往海外謀生。正因為他們的這一舉動,讓自己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又將不一樣的世界帶回到自己村里,仍至整個中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景區(qū),回望大門口“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滿腦子浮現(xiàn)著孫中山先生曾經(jīng)描述的翠亨村“</span><b style="font-size:22px;">背山瀕海,地多沙磧,土質(zhì)磽劣,不宜于耕。故鄉(xiāng)人多游賈于四方,通商之后頗稱富饒</b><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白了為什么這里的許多人甘愿拋家舍業(yè),跟隨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成為革命的主力及仁人志士的真正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為中山最具影響力的景區(qū)和文化符號的僑鄉(xiāng)翠享村,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碼,是一個值得再來回味的地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