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應天門:穿越千年的盛唐回響趙亞新 2025年4月22日清晨我們來到洛陽應天門遺址博物館,隋唐洛陽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宮而得別名紫微城。其正門為應天門,正殿為明堂;三大殿依次為乾陽殿、貞觀殿、徽猷殿。 朱紅城闕在晨光中巍峨聳立,門洞上方的飛檐如振翅欲飛的玄鳥,無聲訴說著隋唐時期的雄渾氣象。 隋唐洛陽城宮城,即隋唐時期洛陽城皇宮部分,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隋代命名為紫微城。 驢友們在應天門前攝影留念。 貞觀六年(632年),號為洛陽宮,武后光宅元年(684年),號太初宮,是唐朝東都宮城。 踏入館內(nèi),仿佛翻開了一本厚重的歷史典籍。 墻壁上,隋唐時期的雕刻歷經(jīng)歲月洗禮,卻依舊栩栩如生。 飛天神女衣帶飄飛,樂伎持箜篌撥弦,工匠雕琢石獸的專注神情,都凝固在斑駁的石壁上。 地下城堡遺址區(qū),玻璃棧道下方,殘垣斷壁間依稀可見當年的街巷布局,陶片、瓦當散落其中,每一件都是時光的見證者。 地下城池遺址被保護在博物館內(nèi)供游客瞻仰。 而模擬的生產(chǎn)勞動場景,則以蠟像還原了古人舂米、織布、制陶的日常,連人物鬢角的汗珠都清晰可見,讓人恍若置身千年前的市井煙火中。 雄偉莊嚴的應天門。 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當屬 “武則天接見外國使臣” 的實景表演。 隨著編鐘奏響,鳳輦緩緩駛出,武則天華服加身,頭戴九翚四鳳冠,珍珠步搖在鬢邊輕晃。 她抬手賜座時,廣袖間金紋流轉(zhuǎn),威嚴與華貴并存。 使臣們捧著琉璃、香料跪地行禮,波斯舞姬旋轉(zhuǎn)著拋出彩綢,胡琴聲與盛唐雅樂交織,將萬國來朝的盛況復刻得淋漓盡致。 走出博物館回望這座承載著歷史的建筑,那些沉睡的文物、鮮活的表演,讓隋唐的風云歲月不再遙遠,而是化作可觸摸、可感知的文明印記,在時光長河中熠熠生輝。 隋唐洛陽城遺址部分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宮城遺址部分位于核心區(qū)域。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建設(shè)遺址公園,實施了明堂、天堂、應天門和九洲池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復建的明堂天堂景區(qū)并已對外開放,成為洛陽旅游必去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