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天河紅旗渠隨緣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隨緣 </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513866</p> <p class="ql-block"> 南太行自駕的第二天,原計劃從山西陵川沿“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前往河南林州市。出發(fā)時導航顯示此自駕線路沿途交通擁堵嚴重,果斷選擇高速優(yōu)先,從陵川上高速直達林州紅旗渠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芍^太行絕壁上的人工奇跡,它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1990年起,紅旗渠景區(qū)開始開發(fā),于1991年對外開放。紅旗渠景區(qū)由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三個景區(qū)組成。我和夫人這次游覽的是青年洞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工程的名稱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工程開工20天后,時任河南林縣縣委第一書記的楊貴提出建議將引漳入林工程改名為“紅旗渠”。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為“紅旗渠”,在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心中樹起了一面旗幟,既表明了林縣人民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雄心壯志,也表明了林縣縣委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建設社會主義的堅強決心。</p> <p class="ql-block"> 今天來到懸掛在千米絕壁上的紅旗渠,我真的難以想象,50多年前,30萬林縣人民,如何克服千難萬苦,用10年的時間,在這刀削斧劈般懸崖絕壁之上,用麻繩捆著腰,拿鋼釬硬生生鑿出了這條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成功地讓濁漳河水翻山越嶺流入“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林縣,徹底解決了困擾人們數(shù)百年的缺水難題,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境地,讓飽受苦難的林縣人民升騰起追夢圓夢的勇氣。</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最艱巨的工程就是著名的青年洞。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開鑿在險峻的太行絕壁上。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在糧食短缺、工具簡陋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三角炮”、“瓦缸窯炮”、“連環(huán)炮”等爆破方法,經(jīng)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zhàn),終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打通,為紀念青年們觀苦奮斗的業(yè)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p> <p class="ql-block"> 蜿蜒盤旋于太行山腰的紅旗渠,彰顯著新中國建設者的力量與氣質(zhì)。紅旗渠流動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永不停歇的奮斗精神,激勵著我們努力攀登更高的山峰。來紅旗渠參觀游覽,既可觀賞太行“雄、險、奇、秀”之美景,又可通過紅旗渠等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實物使人們進一步領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真諦,是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拍攝制作:隨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