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探秘之旅牧羊女 <p class="ql-block">四月末,春意正濃,我和初中時期的幾位老同學(xué)相約報名參加了一個旅行團組織的山西四日游。早就聽聞山西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素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之美譽。五千年前,上古三帝堯舜禹都誕生在山西,山西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全國現(xiàn)存70%唐宋明清古建也都出自山西,比如佛光寺、應(yīng)縣木塔、平遙古城、王家大院;云岡石窟、五臺山……</p><p class="ql-block">除了觀光山西的人文古跡,這次旅行也是我們初中同學(xué)畢業(yè)53年后的一次小聚。古稀之年還能和青蔥發(fā)小相約共同旅行,還真是不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果然不虛此行,不愧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抵達(dá)山西的第一站是沂州古城。古城的建筑古樸典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邊的店鋪古色古香,售賣著各種特色的手工藝品和美食。走著走著,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古城的每一個角落,給古老的建筑鍍上了一層金邊。我們迅速往城墻上跑,想抓拍夕照古城。此時,古城里的游客并不多,時間剛剛好,落日時分我們站到了古城的城墻上,背后是暖色調(diào)的夕陽,天空泛出些許橙紅色,還有那錯落有致的古城建筑,一幅絕美的集體夕陽人像畫面被定格在了相機里。</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我們來到了古城的廣場上,準(zhǔn)備觀看當(dāng)?shù)刂姆沁z項目打鐵花表演。隨著一陣激昂的鑼鼓聲響起,表演正式開始。只見打鐵花藝人將熔化的鐵水用力擊向天空,瞬間,鐵水在空中綻放出一朵朵絢麗多彩的“煙花”,如流星般劃過夜空,又似天女散花般紛紛落下。那場面壯觀極了,讓人不禁感嘆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周圍的觀眾們都被這美麗的景象吸引,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嘆聲和歡呼聲。在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山西沂州打鐵花實錄。</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們前往閻錫山故居。閻錫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區(qū)定襄縣河邊鎮(zhèn),始建于1913年,歷經(jīng)24年完工。這座故居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fēng)格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既有北方民宅的古樸大氣,又有西式建筑的精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我們跟隨導(dǎo)游的腳步,參觀了閻錫山故居的各個院落和房間。在東花園,我們看到了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這些雕刻工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當(dāng)時工匠們的高超技藝。每一個院落都有著獨特的布局和功能,有的是閻錫山辦公的地方,有的是他居住的地方,還有的是用來接待賓客的地方。在參觀的過程中,導(dǎo)游還為我們講述了閻錫山的生平事跡和他在山西的統(tǒng)治歷史,讓我對這位歷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上圖和下圖抓拍的合影是同行的臨河二中高六班的同學(xué)們。他們是我家老偉的同班同學(xué)。這次出行就是由高六班的付國強同學(xué)牽頭組織的。</p> <p class="ql-block">離開閻錫山故居后,我們來到了徐向前紀(jì)念館。徐向前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為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xiàn)。走進紀(jì)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徐向前元帥的半身銅像,他目光堅定,神情莊重,仿佛在注視著這片他曾經(jīng)為之奮斗的土地。館內(nèi)陳列著大量的歷史照片、文物和文獻(xiàn)資料,通過這些展品,我們生動形象、立體全面地了解了徐向前元帥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從他投身革命,參加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建設(shè)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所做出的努力,每一個階段都展現(xiàn)了他堅定的信仰、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私的奉獻(xiàn)精神。通過參觀讓我們對徐向前元帥充滿了敬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參觀展室隨拍。</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我們一行的小團隊在徐向前故居大門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故居的房舍。</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們來到了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靈石縣靜升鎮(zhèn),是一座歷經(jīng)明清300多年修建而成的龐大建筑群。還未進入大院,遠(yuǎn)遠(yuǎn)就能看到它那氣勢恢宏的建筑規(guī)模。走進大院,仿佛置身于一個古建筑的世界。這里有231個院落,2000余間房屋,總面積達(dá)25萬平方米,比故宮還多出10萬平方米,被譽為“華夏第一民宅”,又被稱作“山西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依山而建,層樓疊院,鱗次櫛比,高低錯落。三橫一縱的主巷道將數(shù)不清的院落分割成幾塊,同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王”字,設(shè)計獨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大院里漫步,我們欣賞著每一處精美的建筑和雕刻。這里的磚雕、木雕、石雕無處不在,題材豐富,寓意深刻。木雕分布在窗欞、門扇、檐板等處,雕刻的山石人物、花魚鳥獸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古代工匠們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我們一組的成員在王家大院的城墻上合影。下圖是攝影師采風(fēng)中,同學(xué)抓拍。</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我還了解到了王家的興衰歷史。王家自明代由耕作而經(jīng)商,繼而讀書入仕,漸漸成為當(dāng)?shù)氐氖赘幻T望族,后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不衰。他們一代代接力,斥巨資不斷擴建家園,才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王家大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王家也逐漸走向衰落。從王家的興衰中,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和世事的無常。</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的行程是參觀洪洞大槐樹和平遙古城。關(guān)于大槐樹景區(qū)有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 “問我祖上是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鄙轿骱槎创蠡睒湮挥谏轿魇∨R汾市洪洞縣的大槐樹景區(qū),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根祖文化”象征地之一,歷史上曾有百萬人口由此地遷徙出去遍布各地,被譽為“華人老家”,是華夏兒女心中的根。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人到此追根溯源,寄托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在祭祖堂,我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姓氏牌位,許多人在這里虔誠地祭拜,尋找著自己的根。據(jù)導(dǎo)游介紹洪洞大槐樹景區(qū)還定期舉辦清明祭祖大典,洪洞大槐樹祭祖習(xí)俗已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p> <p class="ql-block">站在第一代大槐樹原址處,雖然眼前的大槐樹已經(jīng)是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樹了(原大槐樹在清順治年間被大水沖走),但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它所承載的厚重歷史和人們對故土的深深眷戀。</p> <p class="ql-block">大槐樹景區(qū)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春花爛漫。在這里我給同行的伙伴們拍了不少美照。</p> <p class="ql-block">離開洪洞大槐樹后,我們來到了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時代的古城池,有著2700多年的歷史。古城里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街道、店鋪、廟宇、民居,處處都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氣息。</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登上了古城墻,站在古城墻上俯瞰整個平遙古城。只見青瓦灰墻,錯落有致,城內(nèi)的大街小巷縱橫交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平遙古城墻規(guī)模龐大,保存完好,讓人驚嘆。高大的城墻周長有6.2公里,共有6道城門,每一個城門都建有甕城和廟宇。環(huán)城共建有敵樓72座,垛口3000個。具有極高的歷史、建筑和商業(yè)研究價值,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抓拍高六班的同學(xué)們在華燈初上時游覽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還保留著著名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yè)務(wù)的私人金融機構(gòu),開創(chuàng)了中國金融業(yè)的先河。由于時間原因沒有走進日升昌票號參觀,留下了些許遺憾。</p> <p class="ql-block">四天的山西之旅轉(zhuǎn)眼間就結(jié)束了,讓人意猶未盡。但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已然深深地印在了每個人的腦海中:那是沂州古城夕陽里飛檐的鎏金輪廓,是打鐵花劃破夜空時迸濺的千年技藝星火,是王家大院磚雕中凝固的家風(fēng)密碼,是平遙古城保存完整的明清城池,更是大槐樹下億萬華人根系相連的溫?zé)嵫}。而最動人心弦的,是我們這群古稀之年的老同學(xué),用五十年光陰釀成的情誼:是互相攙扶著登上古城墻時的喘息,是旅途中分享美食時掌心里的溫度,更是幾百張鏡頭里定格的并肩身影。當(dāng)一個個笑顏如花的面孔與人文風(fēng)光交相輝映時,忽然明白這趟旅程丈量的不僅是三晉大地的厚重,更是跨越半個世紀(jì)時光那份永不褪色的同學(xué)之情。</p> <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賞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