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求仙記半醒人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日,專列在山海關(guān)站??浚藗冇斡[了秦皇島市的山海關(guān)、北戴河的一些景點。</p><p class="ql-block"> 秦皇島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nèi)就已有人類繁衍生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曾派人到此入海求仙,秦皇島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 215 年(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東巡至碣石(今秦皇島一帶),并在此開展了大規(guī)模求仙活動。</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但是,俗話說得好,“千錢想萬錢,皇帝想成仙”。秦始皇也是一樣,十分渴望能夠通過方土實現(xiàn)長生不老,永享帝王之位。</p><p class="ql-block"> 所謂方士是古代掌握方術(shù)的人,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由“方術(shù)之士”發(fā)展而來,方士包括方技之士和術(shù)數(shù)之士。其中方技之士指有技藝的方士,如研究航海、星象、農(nóng)家、醫(yī)家等有一技之長的人;術(shù)數(shù)之士則研究神仙丹藥、冀求長生不老進而羽化登仙的人。東漢后,方士文化逐漸融入道教體系,成為道教的一部分,方士的稱謂也逐漸演變?yōu)榈朗康取?lt;/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國時期,方士群體發(fā)展成熟并在各地盛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長生不老,廣招天下方士。方士們迎合其需求,聲稱能找到仙藥,以徐福、盧生等為代表的方士因得到秦始皇的寵信,從而獲得秦始皇的寵信和資助。</p><p class="ql-block"> 于是,秦始皇派燕人盧生入海尋找名為羨門、高誓的仙人,以求取長生不死之藥。盧生率領(lǐng) 20 余人,攜帶珠寶、法器等,從碣石山東北的一個半島入海,但最終未能找到仙藥。為逃避責罰,盧生偽造仙書 “亡秦者胡也”,欺騙秦始皇后潛逃。</p><p class="ql-block"> 繼盧生后,秦始皇還先后派遣了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他們分兩批出海,同樣沒有帶回仙藥。</p><p class="ql-block"> 后來,著名方士徐福上書言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仙人居之。秦始皇又遣其帶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但徐福還是一去不復返。其傳說在中日韓等多地流傳甚廣。日本有徐福墓等遺跡,許多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徐福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求仙活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因方士欺騙,導致其焚書坑儒,但客觀上促進了航海業(yè)發(fā)展,也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傳說故事。</p><p class="ql-block"> ?秦皇求仙入海處?位于秦皇島海港區(qū)東南部。</p><p class="ql-block"> 明憲宗成化 13 年,后人在此立 “秦皇求仙入海處” 石碑以紀念,但該石碑在 1966 年被人砸碎推下大海,1988年,石碑殘片被撈出,考古工作者也在秦皇島北戴河金山咀地區(qū)發(fā)掘出秦代帝王行宮建筑遺址,印證了秦始皇巡游碣石、刻石求仙的史實。</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求仙讓古代秦皇島出了名,毛澤東的一首浪淘沙,讓現(xiàn)代北戴河直接開掛。其曰:</p><p class="ql-block">大雨落幽燕,</p><p class="ql-block">白浪滔天。</p><p class="ql-block">秦皇島外打魚船,</p><p class="ql-block">一片汪洋都不見,</p><p class="ql-block">知向誰邊?</p><p class="ql-block">往事越千年,</p><p class="ql-block">魏武揮鞭,</p><p class="ql-block">東臨碣石有遺篇。</p><p class="ql-block">蕭瑟秋風今又是,</p><p class="ql-block">換了人間。</p><p class="ql-block"> 如今,北戴河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的秦風闕門、秦皇東巡大型群雕、求仙殿等景點,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年秦皇求仙的壯觀場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