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情炬 春蠶心】叔父如燈照我前行的路澗河水韻 <p class="ql-block"> 美篇號:33554739</p><p class="ql-block"> 叔父如燈照我前行路</p><p class="ql-block"> 去年中秋節(jié),叔父走了。接到消息時,我盯著手機屏幕上 “叔父去世” 四個字,腦海里突然浮現(xiàn)出他在人民公園緩慢行走的背影 —— 那時他脊背已彎,腳步蹣跚,卻仍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寫毛筆字。如今,那個總在講臺上敲著黑板、嗓門洪亮的身影,終究是化作了記憶里的星光。</p> <p class="ql-block"> 叔父是我們村唯一的大學生老師。早年在焦作大學求學時,因自然災害輟學回鄉(xiāng),卻把書桌搬進了窯洞,成了民辦教師。他常說:“種地能喂飽肚子,讀書卻能點亮腦子?!?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他的袖口永遠沾著粉筆灰,中山裝口袋插著鋼筆,走到哪兒都像帶著一塊移動的黑板。</p><p class="ql-block"> 母親病重那年,我到了上學年齡卻困在窯洞喂藥、做飯。是叔父在秋夜里踩著露水來我家,蹲在土炕前對父親說:“娃的眼睛亮堂堂的,該裝書本,不該裝灶臺啊?!?他跑了三趟學校,替我申請了學費減免,又托鄰居王嬸每天中午給母親送一碗熱湯。開學那天,他把自己用了多年的藍布書包塞給我,里面裝著半截鉛筆和泛黃的作業(yè)本,扉頁上用紅筆寫著 “知識改變命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年級時母親離世,父親精神失常,我被迫退學。那段日子,我每天凌晨去水淺坡?lián)鈸テ屏思绨?,卻磨不滅心里對課堂的渴望。叔父隔三差五就來新窯洞,有次下著大雪,他深一腳淺一腳踩進院子,眉毛上掛著冰碴,從懷里掏出用報紙包著的算術題:“娃,試試這幾道題,別讓腦子生銹?!?后來父親能出門干活了,第一個念頭就是送我復學,他說:“你叔說得對,窮人家的娃,筆桿就是脊梁骨。”</p><p class="ql-block"> 初一那年,叔父成了我的班主任。他的語文課永遠充滿激情,講《狼牙山五壯士》時,他敲著黑板喊:“當年我在大學聽宋學義老英雄講跳崖經歷,他袖口還留著彈片劃痕!” 陽光透過教室的木窗,在他激動得泛紅的臉上灑下光斑,我們盯著他挽起的袖口,仿佛看見五壯士在懸崖上展開的紅旗。他教我們用毛筆寫 “精忠報國”,自己的教案本里夾著泛黃的剪報,都是關于教育和家國的新聞。</p><p class="ql-block"> 最難忘那個春日課間,我扯掉了同學的衣扣,被他叫到辦公室。他沒讓我寫檢查,卻翻開我的作業(yè)本,指著潦草的字跡說:“你看這‘人’字,兩筆撐著才穩(wěn)當,要是歪歪扭扭,能站得住嗎?” 他從抽屜里拿出嬸母縫扣子的針線包,讓我親手給同學縫好扣子。那天傍晚,他送我回家,路過村口老槐樹時,突然說:“你媽要是看見你現(xiàn)在這樣,該多心疼又多盼著你爭氣啊?!?這句話像重錘敲在心上,從那以后,我的課本里始終夾著一枚縫衣針,提醒自己做事要穩(wěn),做人要正。</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叔父依然閑不住,在老宅辦起了 “周末學堂”,給村里娃補功課。他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春節(jié)時趴在堂屋地上給街坊寫春聯(lián),膝蓋上沾著墨汁也不在意。有年我?guī)Ш⒆踊丶遥匆娝處讉€小學生念《論語》,陽光透過窗欞照在他銀白的頭發(fā)上,他握著孩子的手懸腕寫 “仁” 字,像極了當年在黑板前教我寫 “人” 字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去年中秋前,我趕回老家看他。他躺在藤椅上,手里還捧著《人民日報》,看見我就指著頭版說:“農業(yè)稅取消十六年了,現(xiàn)在又有鄉(xiāng)村振興新政策……” 聲音已有些微弱,卻仍閃著光。臨別的時候,他讓堂弟拿出一個鐵皮盒,里面是他用紅繩扎好的筆記本,寫著 “給大侄子的教學心得”。誰能想到,那竟成了最后的禮物。</p><p class="ql-block"> 如今,叔父的窯洞空了,窗臺上的粉筆盒落了灰,堂屋墻上的 “盛年不重來” 條幅還在。每次路過學校,聽見上課鈴聲,總覺得會看見那個穿著藍中山裝的身影,夾著教案,踩著鈴聲走進教室,黑板擦在講臺上輕輕一拍,說:“同學們,今天咱們講……”</p> <p class="ql-block"> 叔父走了,但他留在我作業(yè)本上的紅筆批注,他教我寫的每一個毛筆字,他在課堂上講的家國情懷,都像永不熄滅的燈,照亮著后來的路。就像他常說的:“老師啊,就是要當學生心里的火柴,哪怕自己燒盡了,也要讓他們眼里有光?!?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