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花為你開放——溫州市圖書館手拍記楊振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溫州市圖書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是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是國家一級圖書館、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溫州市圖書館的前身是建于1919年5月的籀園圖書館,1950年更名為溫州市立圖書館,1955年改名為溫州市圖書館。1953年至1973年期間,溫州市圖書館地址在市區(qū)滄河巷24-28號的民國民居古宅金宅。“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于1966年12月閉館,1970年10月,恢復開放。?1973年溫州市圖書館遷至縣前頭原解放電影院舊址,新蓋四層樓房。</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1986年建成上村路古籍分館??。</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98年?由市政府投資,溫籍臺胞姚宏影女士贊助,溫州市圖書館搬遷至積谷山麓園西巷新館。2005年12月溫州市圖書館遷入溫州新城世紀廣場新館正式對外開放。2020年3月,溫州市圖書館和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整合組建為統(tǒng)一的“溫州市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附溫州籀園圖書館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籀園圖書館,系溫州市圖書館的前身,建于1919年5月,最初由溫州文教界人士創(chuàng)立,旨在紀念溫州清末經(jīng)學大師、教育家孫詒讓而建。原址位于今溫州市鹿城區(qū)九山河畔。1949年溫州解放后,圖書館由溫州市人民政府接辦,經(jīng)費由財政全額撥款。1950年更名為溫州市立圖書館。1953年圖書館遷往滄河巷金宅新址,原址為溫一中校舍部分?,F(xiàn)籀園舊址為溫州教育史館(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附溫州市圖書館原舊址一一滄河巷金宅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滄河巷金宅,又稱金沛樹宅,位于鹿城區(qū)滄河巷24-28號,建于1935年,是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由門屋、廂房、正屋等組成合院式結構,具有二層磚木混合結構的特點。其正立面采用巴洛克式風格,墻面為石英砂抹面,屋頂為青瓦屋面,硬山頂。建筑細節(jié)包括西式壁柱、鏤空幾何和花草紋飾的欄桿等,展現(xiàn)了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金宅的原房主是金沛樹,其子金家麟是早期溫州學運的領導(1938-1940年曾任溫州抗日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1938年加入中共,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全國價格學權威,建國初期曾先后任溫州軍管會財政部干部、浙江省商業(yè)廳工商行政室副主任。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金宅曾在1938年間作為新四軍秘密聯(lián)絡點和永嘉臨時縣委活動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金沛樹,字甘棠,出生于1857年,溫州永嘉烏牛碼道村人?。他的父親金必楟在地方上是一個擁有“欽授從九品”身份的官紳,家庭在本地屬于上戶人家?。金沛樹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前往溫州府永嘉縣郡城(“永嘉縣”,溫州城舊稱,非今溫州永嘉縣?!坝兰慰h郡城”,即今溫州市鹿城區(qū)),從事挑夫、棧司、屠夫等職業(yè),逐漸積累了財富和經(jīng)驗?。金沛樹在溫州的商業(yè)活動中表現(xiàn)出色,最終成為民國時期溫州的首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金宅于1953年至1973年期間被用做溫州市立圖書館,1973年市立圖書館遷縣前頭新館后,該宅屋改為溫州市博物館(前門部分)和溫州市群藝館(后門部分)。21世紀初市博物館、市群藝館分別遷往世紀廣場和車站大道新址。2015年該宅屋改為鄭振鐸紀念館,于該年正式對外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溫州市圖書館”招牌字,取自郭沫若手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溫州市圖書館”六字為郭沫若書法手跡。郭沫若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曾來過溫州,先后為溫州圖書館、勤奮水閘和雁蕩山風景區(qū)題過詞或題過詩。郭老的“溫州市圖書館”原手跡為豎式書寫題詞,并非專題招牌。新館將郭老字用于館</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高位外立面墻時,</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空間上作了必要的藝術處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市圖書館的二幅楹聯(liá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市圖書館二樓入口處的“剛?cè)兆x經(jīng),柔日讀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楹聯(lián)內(nèi)容和書法,為孫鏘鳴原創(chuàng)及手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附孫鏘鳴簡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孫鏘鳴(1817-1901),溫州瑞安人,教育家、藏書家。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之弟,孫詒讓(中國清末經(jīng)學家、??庇栐b學家、古文字學家、近代新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教育家)之叔。清朝進士,翰林編修,李鴻章、沈葆楨皆出其門下,故有“天下翰林皆后輩,朝中宰相兩門生”之稱。孫家是溫州歷史上著名的書香門第,與溫州圖書館淵源深厚。其私家藏書樓玉海樓所藏2200多冊圖書被后人捐獻給市圖書館,孫詒讓哲嗣孫孟晉還曾經(jīng)做過籀園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前身,發(fā)源地)館長,并累計向溫州圖書館捐贈圖書兩萬兩千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市圖書樓一樓楹聯(lián):“書從歷事方知味,理到平心始見真”,出自黃體芳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附黃體芳簡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黃體芳(1832-1899),溫州瑞安人,晚清清流派代表人物,晚清“翰林四諫”之一,著名演藝界明星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的曾祖父,與子黃紹箕(光緒六年進士)、侄黃紹第(曾任湖北候補道)先后三進士,都是維新派重要官員,支持康有為變法,名揚海內(nèi)。黃家亦有大量圖書捐贈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溫州市圖書館,回憶是如此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圖書館里難忘的過往了的,曾經(jīng)的記憶,回憶是如此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難忘圖書館的少年時光。滄河巷市立圖書館,高高的借書臺,讓人想起了電影里舊社會的當鋪,柜臺也是高高的。鐵絲串成的借書卡放在密密麻麻的,長方型的抽屜里,極像中藥鋪的藥匣。借書者在“藥匣”子里聚精會神尋找自己喜歡的書,一旦找到目標了,喜悅之情難以言表,開心極了。那個時候,我才剛邁進中學大門,沒有資格持有寶貴的借書證,只好跟隔壁一溫六中的也是文學青年鄰居大哥,到圖書館“蹭油”過癮,鄰居大哥借來的書,我“禿子借月亮光”,共同分享。通過閱讀,喜歡上了楊朔、碧野、劉白羽、秦牧、冰心、賀敬之等作家的散文詩歌,更極其珍貴地讀到了《三家巷》、《高梁紅了》(三部曲 之一《烏云密布的時候》,之二《戰(zhàn)鼓催春》,之三沒讀到,文革爆發(fā)了)、《青春之歌》、《烈火金剛》,《紅巖》等等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還有非常喜歡的馮德英的“三花”的“二花”《苦菜花》《迎春花》,遺憾的是之三“花”《朝陽花》未看到。雪克的《戰(zhàn)斗的青春》好像剛出版不久,二傳手借到這本書后,幾乎是廢寢忘食,幾十萬字是一口氣讀完的。閱讀市圖書館的圖書,讓我學到了新的知識,增長了見識,豐富了情感世界,增強了自信。圖書館少年歲月,是我人生一段最幸福的美好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更難忘下鄉(xiāng)返城后的人到中年的美好時光,那個時候的很多老知青包括筆者,生活質(zhì)量要求簡單,手上有“三證”就心滿意足了,這“三證”就是工作證、醫(yī)療證(國營單位和公立醫(yī)院定向就診的病歷本,塑料薄膜包皮),再一個就是市圖書館及工人文化宮的借書證。老知青從文革風浪中走來,從廣闊天地走來,失去了寶貴的課堂教育,新時代來了,求知欲望特強,有了圖書館的借書證,精神上像有了定海神針,有了慰籍和自信。在圖書館那靜謐而充滿書香的空間里,我仿佛踏入了一個知識的海洋。那時候,作為老知青,雖然生活算是重新就業(yè)或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重新再來,條件艱苦,但圖書館卻成了我心靈的避風港。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個新世界的大門,等待著我去推開,去探索。工作的休息日,或出差外地閑暇之余,圖書館的書架,圖書館的閱欄室,閱讀讓我忘卻了時間的流逝。書中的故事,無論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還是細膩入微的情感描繪,都深深吸引著我,讓我仿佛與書中的人物同悲共喜。讀書真是人生的高級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難忘曾經(jīng)為了準備自學高考、考職稱,考記者考律師,在圖書館里通宵達旦的日子,雖然疲憊,但每當攻克一個難題,或是找到一篇關鍵參考書資料時,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便油然而生,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難忘圖書館里,我還有幸偶遇曾經(jīng)志同道合的朋友,難忘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jīng)結識的歌友,我們相識在縣學前的市廣播電臺的“音樂之友”,歌友非常喜歡的播音員丹音和林達主持的電臺音樂欄目,我們是歌友也是文友閱讀之友。久別重逢或再次相會,我們在書架間或閱欄室,一起找書,找歌本,因為對某本書,某首歌曲的見解不謀而合而相視一笑。那些關于書籍、關于音樂、關于理想、關于未來的討論,至今仍是我心中寶貴的財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如今,每當回想起那段在圖書館度過的青春歲月,人到中年成年歲月及至到今天的晚霞歲月,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書頁間的翻動聲、筆尖在紙上的沙沙聲、還有與朋友們輕聲細語的交談聲,都成了我記憶中最動人的旋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難忘溫州市圖書館,難忘小說《雁飛塞北》?!堆泔w塞北》小說是我的最愛。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筆者在下鄉(xiāng)的國營農(nóng)場,一本場職工家里看到了這本60年代的舊長篇小說,說的是1958年解放軍十萬轉(zhuǎn)業(yè)官兵開發(fā)北大荒“大雁島”的故事,借來看了,連著晚上,幾乎是一口氣看完。小說情節(jié)?扣人心弦?,描寫手法</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細膩法,</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筆下的故事?精妙絕倫?,每一章都?引人入勝?,讓人?魂牽夢繞?。書里的許多故事細節(jié),彼時身在北大荒的筆者讀后</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人?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非常感動。此后幾十年時間里,一想到這本書,“雁飛塞北”這四個字,心里甜甜蜜蜜熱乎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年后返城后,一直苦苦在圖書館和新華書店尋找這本書,找了好幾年就是沒有。最后終于很幸運地,在“市圖”縣前頭老址一熱心館員幫助下,時間記得很清楚,1990年,我在溫州市圖書館借到了期盼已久的《雁飛塞北》,當然也是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逾期展期續(xù)借。記得圖書館讀書月熱心讀者座談會,我還被館方受邀出席,我發(fā)言,談了對《雁飛塞北》小說的讀后感。此后筆者獲兩個年度的“溫州市圖書館十大優(yōu)秀讀者”榮譽獎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附《雁飛塞北》小說及小說作者簡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雁飛塞北》是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予。林予,原名汪人以(1930-),江西上饒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創(chuàng)作員、北大荒軍墾戰(zhàn)士、哈爾濱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195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雁飛塞北》《寨上烽煙》,短篇小說集《勐鈴河邊春來早》,電影文學劇本《奸細》(后拍成同名電影,宋春麗、杜雨露、周麗娜、陶玉玲等主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小說以1958年解放軍十萬轉(zhuǎn)業(yè)官兵開發(fā)北大荒的真實事件為原型,聚焦于完達山北麓的“大雁島”(虛構地名,原型為“雁窩島”)墾荒歷程,描繪了轉(zhuǎn)業(yè)軍人、知識分子等群體在暴風雪、沼澤地(“大醬缸”)、野獸威脅等極端環(huán)境中建設國營農(nóng)場的壯舉。作者林予本人是1958年轉(zhuǎn)業(yè)到北大荒的官兵之一,曾任《北大荒文藝》編輯,親身參與墾區(qū)開發(fā),其經(jīng)歷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扎實的生活基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時隔60多年后,著名的專注于書影音評分的網(wǎng)絡平臺一一豆瓣評分,其用戶對小說《雁飛塞北》評分為9.4分??。讀者評價方面,該小說在豆瓣上獲得了61.5%的五星評價和38.5%的四星評價,沒有一星和二星評價?。這表明讀者對該書的整體評價較高,認為《雁飛塞北》是一部備受好評的小說,其在描繪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方面做得非常出色。</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一一筆者出于由衷喜愛,特意網(wǎng)購了《雁飛塞北》這本書用于長期收藏,沒事常翻翻</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所有的花為你開放,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鮮花盛開的地方,知識營養(yǎng)的海洋。我愛你,我親愛的溫州市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溫州市圖書館的總館舍面積為42,202平方米?,具體分布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市府路總館?:建筑面積為29,087平方米,位于鹿城區(qū)市府路506號,是溫州市的文化地標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園西路少兒分館?(原名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圖,“簡稱兒童圖書館”):面積9,416平方米,專為兒童設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黎明路老年分館?:面積1,809平方米,是全國首家獨立老年圖書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縣前頭分館?:面積1,889平方米,提供便捷服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此外,溫州市圖書館還通過全市160個“城市書房”等延伸服務設施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閱讀網(wǎng)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紙質(zhì)藏書?:截至2024年數(shù)據(jù),溫州市圖書館館藏總量為655.58萬冊,其中紙質(zhì)藏書481.7萬冊(含古籍文獻19.05萬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電子資源?:電子圖書139萬冊,視聽資料34.88萬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特色資源?:包括古籍數(shù)字化(466冊已完成)、溫州大典數(shù)字平臺及地方文獻數(shù)據(jù)庫(如“溫州人著作庫”新增393種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溫州讀書報》(月報 溫州市圖書館、溫州圖書館學會?主辦,世界溫州人聯(lián)誼總會社科分會協(xié)辦)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城市圖書館報刊,創(chuàng)辦于1997年,至今已有28年歷史。主要創(chuàng)建人盧禮陽(溫州市圖書館研究館員)。報刊獲“中國圖書館閱讀推廣類十佳內(nèi)刊內(nèi)報”,入選“出版業(yè)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文/楊振東 使用華為P50pro手機攝影)</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