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自由行之四(麥地那、埃爾奧拉)逍遙一游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30日,游覽麥地那周邊景點。</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日,游覽埃爾奧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為了躲避麥加貴族的迫害,并尋求新的支持和庇護?出走麥地那。622年標志著伊斯蘭教紀元的開端。</span></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后,與麥加貴族進行的三次武裝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b>白德爾之戰(zhàn)</b>是穆斯林遷徙麥地那后,與麥加古來什貴族的第一次重大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624年3月16日,穆罕默德率領300余人去截擊一支從敘利亞返回的麥加商隊。</p><p class="ql-block">商隊首領艾卜·蘇富揚得到消息,派人回麥加求援,并帶領商隊繞道返回麥加。</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穆斯林在麥地那西南的白德爾與近千名麥加援軍遭遇,結果大獲全勝。</p><p class="ql-block">麥加首領艾卜·哲赫里等約70人被殺、被俘。穆斯林戰(zhàn)死15人。</p><p class="ql-block">這次勝利作為真主護佑的證明,為伊斯蘭教贏得麥地那人的支持,鞏固了穆罕默德的威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吾侯德之戰(zhàn)</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625年,穆斯林同麥加貴族進行的第二次武裝戰(zhàn)役。</span></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白德爾之戰(zhàn),麥加貴族慘敗,被他們視為奇恥大辱。</p><p class="ql-block">為了挽回顏面,麥加貴族集結了3000人的強大軍隊,向麥地那撲來,企圖在吾侯德山下一雪前恥。</p> <p class="ql-block">吾侯德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穆罕默德率領的1000人的穆斯林軍隊,雖然人數上處于劣勢,但憑借地形優(yōu)勢和堅定的信仰,一度占據了上風,擊潰了麥加人的進攻。</p><p class="ql-block">后來防守山口的300穆斯林軍弓箭手,擅離陣地去搶收麥加潰軍丟下的軍械輜重,結果陣腳大亂。麥加騎兵乘隙通過山口,從側翼發(fā)動進攻,造成穆斯林軍75人的重大死亡。</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負傷后仍堅持戰(zhàn)斗,將大多數人馬撤回吳侯德原來的陣地。麥加軍未敢繼續(xù)進襲麥地那,沿大路撤回麥加。</p><p class="ql-block">這場戰(zhàn)役并未動搖穆罕默德的領導地位,反而讓穆斯林群體更加團結,為后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看早期的戰(zhàn)爭,簡直就是一場斗毆,說好聽點就是持械斗毆,雙方加起來的軍隊一萬人都不夠,但意義重大?。?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麥地那七寺舊址,即壕溝之戰(zhàn)舊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壕溝之戰(zhàn)</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622年,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后,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政權,這讓麥加貴族感到威脅。他們不甘心白德爾之戰(zhàn)的失敗和吾侯德之戰(zhàn)的徒勞無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過兩年的加緊備戰(zhàn),627年糾集11個部落約1萬余人的反穆罕默德的聯軍,目的是摧毀麥地那穆斯林政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穆罕默德率領他的3000人的軍隊,挖掘了環(huán)繞麥地那城的壕溝,大敗聯軍,俘虜敵軍400多人。不僅守住了麥地那,還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這一戰(zhàn)役的勝利是麥地那穆斯林軍在戰(zhàn)略上由防御轉入進攻,制服麥加古萊什貴族,使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影響大增,附近的貝都因部落紛紛皈依伊斯蘭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麥地那七寺</b></p><p class="ql-block">七座清真寺,位于“戰(zhàn)壕”地區(qū)。這是先知穆罕默德祈禱的地方之一,遺址上還有六座清真寺,每座清真寺都有一位同伴,統(tǒng)稱為“七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壕溝之戰(zhàn)</span></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自公元622年遷徙麥地那后,與麥加貴族進行的三次武裝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624年,白德爾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625年,吾侯德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627年,壕溝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這三場戰(zhàn)爭不僅對麥加貴族和其他敵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并最終于630年迫使麥加貴族投降,接受伊斯蘭教,并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p><p class="ql-block">此后,阿拉伯半島基本得到統(tǒng)一,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半島的統(tǒng)治宗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雙向(朝拜)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朝拜清真寺:距離先知清真寺有4公里,這座清真寺見證了朝拜方向的變化。</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在開始祈禱時,面向耶路撒冷方向。后來先知穆罕默德把朝拜方向調向麥加天房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1:00由麥地那出發(fā),開車360多公里,四小時后,到達埃爾奧拉。</p><p class="ql-block">在沙特行車,無論市內還是郊外,都是單向車道,好處是車好開,沒有相向而行的車,更鮮有行人橫穿馬路(只遇到一次,可能是天太熱人不愿外出的緣故)。</p><p class="ql-block">壞處是萬一不小心拐錯了路口,那就不容易再回到正確路上來了。我們曾經拐錯了一個路口,多跑出50多公里才回到原處。</p><p class="ql-block">這也正常,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多數人知道埃爾奧拉(臺灣翻譯為歐拉),可能是從《花兒與少年埃爾奧拉之旅》開始的。我一個不看電視和綜藝的人,來前根本就不知道埃爾奧拉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埃爾奧拉是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城市,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遺產。</p><p class="ql-block">“埃爾奧拉:阿拉伯半島的奇跡綠洲”的展覽,曾于2024年1月5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展出至3月22日。</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覽旨在增進中國觀眾對埃爾奧拉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哈拉特?拉哈特瞭望臺</b></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整個小鎮(zhèn),視野超棒。17:00前往看日落。</p><p class="ql-block">觀景臺上有音樂、咖啡、果汁等各種商店,沙發(fā)位也超出片。</p> <p class="ql-block"><b>大象巖</b></p><p class="ql-block">巨大的巖石經過數百萬年的風蝕和水蝕,形成了類似大象的外形。</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以喝咖啡,等待日落,享受片刻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埃爾奧拉老城</p><p class="ql-block">這座古城是歷史文化的象征,保存著豐富的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900年不倒的泥磚迷宮。</p><p class="ql-block">12世紀商隊為躲避沙暴,建的“沙漠堡壘”,800多棟土色房屋!穿梭在兩人寬的巷子里,指尖劃過千年夯土墻的裂痕,轉角可能撞見廢棄五十年的香料鋪、鐵匠爐、古蘭經、學校全被原樣凍結!鉆進掛著駱駝鈴鐺的雜貨店,你可以在這淘寶。</p> <p class="ql-block">埃爾奧拉老城免費游玩,有免費擺渡車接送,服務人員態(tài)度很好,所到之處都有英語和漢語標識,飯菜不貴,兩人76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飯時,發(fā)現臨座的阿拉伯女孩正在吃冰淇淋,她們用右手拿勺子挖一下,左手掀開面罩,快速送入口,馬上放下面罩,動作迅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在中國,那就麻煩了,涮火鍋,涮羊肉,燉粉條,這些東西怎么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拉伯飲食,除了烤肉就是烤餅,其余都是糊狀物,不過味道還不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此話不假。</span></p><p class="ql-block">在古城中漫步兩個半小時,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次進入沙特超市買東西,三大包方便面,兩個面包,一個糖餅,12個雞蛋,一瓶小飲料,花了74元人民幣,沙特超市商品價格與中國基本持平。</p><p class="ql-block">22:30入住賓館。</p> 2025年5月1日 <p class="ql-block">早餐煮沙特方便面,除了辣,寡淡無味,沒有中國的好吃。</p> <p class="ql-block">11:20由民宿出發(fā),15分鐘到<b>綠洲遺產小徑。</b></p><p class="ql-block">這里種植大片的棕櫚樹,有先民遺留的殘垣斷壁。</p><p class="ql-block">難得的發(fā)現其中有一小片綠色蔬菜地,有西紅柿,茄子,辣椒,生菜,在沙漠里種出蔬菜很難,田里的水管整齊排列,正在采用滴灌技術,通過管道把水精準地送到植物根部,極大地減少了水的浪費。</p> <p class="ql-block"><b>生命之樹 -棕櫚樹</b></p><p class="ql-block">沙特阿拉伯的棕櫚樹達到31,234,153棵,一棵棕櫚樹可以持續(xù)100年,平均高度為30米。這種棕櫚樹每年可結出150公斤以上的棗子。</p><p class="ql-block">棕櫚樹產的棗是弱者的食物,富人的果實。它的葉子可以做房屋和帳篷的屋頂,編籃子。</p><p class="ql-block">這些高大的樹木是數千年來當地經濟的主要來源。</p><p class="ql-block">埃爾奧拉的棕櫚樹達到約230萬棵樹,這意味著每年生產超過9萬噸棗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特政府近年來</span><b style="font-size:18px;">采用滴灌技術用于農業(yè)灌溉和城市綠化。</b></p><p class="ql-block">沙特阿拉伯,一個坐擁石油財富但沒有天然河流的國家,95%的國土都是沙漠或者半沙漠,按理說用水應該是極其節(jié)約的。</p><p class="ql-block">但其國民人均日用水量高達265噸,位居世界第三,遠超英國的兩倍。</p><p class="ql-block">除了生活和工業(yè)用水,宗教用水也是一大消耗。</p><p class="ql-block">每天五次禮拜,每次都要清洗臉手腳,這水量可不是個小數目。</p><p class="ql-block">沙特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國家,別看沙特地表缺水,地下水卻相當豐富,足夠用300多年。</p><p class="ql-block">目前3600萬人口都依賴海水淡化和地下水獲取水源,來滿足日常飲水需求。</p><p class="ql-block">沙特油價便宜,91號汽油每升人民幣4.3元,但水價卻貴得離譜,“水貴如油”在這里是殘酷的現實。</p> <p class="ql-block"><b>彩虹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埃爾奧拉城里開車出發(fā),13:30到彩虹巖石,大概1個小時碎石路面,到這沒有谷歌導航,在探索中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因巨型巖石的拱形與雨后彩虹相似而得名,在它的石壁上以及附近的沙地中還能看到鑲嵌其中的彩色石英石!</p> <p class="ql-block">在碎石路面上行車,顛簸抖動彈跳。兩邊的沙子地看上去平坦,車開上面就會陷進去。我們有去年春節(jié)去阿富汗被困雪地的教訓,絲毫不敢大意,一直行駛在顛簸的碎石路上。</p><p class="ql-block">果真有不信邪的,一個中國小哥開的大眾車陷進了彩虹石前面的沙地里,看到我們到來,馬上迎上來,詢問能否幫他們把車拖出來。他和妻子已經被陷進去兩個多小時了,他跑到周圍尋了個遍,都沒有人。他的手機沒有信號,無法求救。</p><p class="ql-block">在炎熱的大沙漠上,哪里會有人煙,他說:一個放駱駝的貝都因人過來看了一下,放下駱駝,比劃著回去叫人,就跑了,到現在不見人影。</p><p class="ql-block">在國外,同胞遇到困難當鼎力相助,兒子幫他們再三撥打了租車行的電話,沒人接聽。想打大使館的求救電話,又覺得有些小題大做。</p><p class="ql-block">太陽炙烤著沙漠,狂風卷起沙石,抽打在身上,讓人無法遁形。我們不忍扔下他們,一直陪著,直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貝都因人扛著鐵锨回來,挖掉了車前輪和車底部的沙子,在兒子的幫推之下,把車推了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伙子向貝都因人表示了感謝,并給了酬金。與我們打過招呼,開著車一溜煙的跑了,可能是被困太久,害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祝他們一路平安!順水順風!</span></p> <p class="ql-block">知識鏈接</p><p class="ql-block">沙特阿拉伯境內,95%是沙漠,但他們基建的時候,卻<b>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沙子。</b></p><p class="ql-block">因為建材用的沙子都是江沙河沙,而非沙漠中的沙子。</p><p class="ql-block">更讓沙特無語的是,自己堂堂2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大國,竟然沒有河,更沒有河沙了。</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亞不僅是沙特最大的沙子來源國,也是<b>沙特最大的駱駝來源國。</b></p><p class="ql-block">這是因為沙特的駱駝,都被這些土豪們吃光了。來到沙特,我們曾經品嘗過駱駝肉,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沙特在喜慶宴會和婚宴時,常常用“烤駱駝”這道菜來招待嘉賓。將整只駱駝肚中裝進魚、雞或鴨、羊進行烘烤。</p><p class="ql-block">這道菜大得驚人,因為只有人數達到90人以上的宴會才吃完。</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亞的駱駝沒有天敵,加上其超強的繁衍能力,也已經“駱滿為患”。</p><p class="ql-block">既然沙特人喜歡吃駱駝,澳大利亞自然就順手創(chuàng)收了。</p> <p class="ql-block">15:30入住Our Habitas</p><p class="ql-block"> 房車酒店,它與Caravan by Habitas是同一家酒店,但比它更便宜,可使用Habitas所有設施包括泳池。</p><p class="ql-block">我們放下行李,馬上去馬拉亞音樂廳。</p> <p class="ql-block">馬拉亞音樂廳</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鏡面建筑,四面都是鏡子,建筑與藝術并存!</p><p class="ql-block">音樂廳在酒店領地內,需住宿酒店,或支付押金預訂餐廳才能進入這片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16:00到黑格拉游客中心,乘坐大巴參觀。需提前預約,門票人民幣180元。</p><p class="ql-block">沙特最值得體驗的項目黑格拉,是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二世紀納巴泰文明保留下來的最大一處遺址,是<b>沙特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景點</b>,2019才對外開放,真正屬于只有1%的人到訪過的神奇土地。</p><p class="ql-block">整個游程一共有三個景點:</p><p class="ql-block">“一線天”站在里面就能感受到山谷幽幽的壯麗。</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墓穴”,它是庫扎之子利哈亞尼古墓。高約72英尺,但因其位置遠離該地區(qū)的其他古的其他古墓,也被當地人稱作是“孤獨的城堡”。</p><p class="ql-block">“集體墓穴”是非常大的一座山,有很多墓穴口都在那一片,有很多不同的家族。</p><p class="ql-block">2000余年來,這里100多個巖石雕刻的墓穴依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我們漫步在黑格拉的沙漠中,感受歷史的沉淀,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場景里。</p> <p class="ql-block">沙特人無論男女都穿袍子,女性穿黑色罩袍,戴面巾,男性穿白色長袍戴頭巾。我以前感覺這樣的穿戴,生活會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沙特靠著石油,成了少數不對公民征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yè)所得稅的國家,還每月發(fā)放補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幾天游覽,在室外很曬,在室內空調開的很足,感覺很涼。他們不差錢。</span></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次沙漠戶外行,就明白了沙特人穿罩袍和戴頭巾的必要性了,沙漠之地,風沙驟起,極易形成龍卷風,我們平時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根本擋不住,風沙不停的抽打到臉上,灌進頭發(fā),衣服,鞋里,甚至是嘴巴里?;鼐频甑牡谝患戮褪窍丛?。</p><p class="ql-block">沙特人穿的拖鞋、罩袍,戴的頭巾這時就顯現出它的優(yōu)越性了:防曬、防風、防沙?,F在明白了生活的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今天穿戴的獨特性。</p><p class="ql-block">如今在沙特穿罩袍和戴面罩是現實的需求,也是伊斯蘭教義的要求?,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宗教意義?。</p> <p class="ql-block">沙漠野奢體驗:</p><p class="ql-block">晚上酒店內有很多活動可以參加。19:30峽谷中音樂沐浴冥想,相當于瑜伽中的冥想,躺在毯子上,仰望星空,呼吸著大自然潔凈的空氣,耳邊響著柔軟的音樂和引導聲,慢慢閉上眼睛,恍惚間進入夢境。</p><p class="ql-block">20:00巖石露天電影。滿天繁星,溫柔的風,看一場在巖石放的露天電影,也是不錯的享受!</p><p class="ql-block">21:30回到我們的車房酒店,今天是來沙特最早的一次入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