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外國領事館舊址云中馬 <p class="ql-block">在北海英國領事館舊址后院,一樹紅花紫荊靜靜開放。</p><p class="ql-block">花枝掩映的花架下,坐在鐵藝長椅上戴蕾絲寬檐帽的領事夫人早已離去,在北部灣咸澀的風里或許還留著一聲嘆息。</p> <p class="ql-block">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西方列強用船堅利炮打開中國國門,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侵略。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北海被逼辟為通商口岸?!队∠?1876》北海歷史文化街區(qū),英國領事館舊址、德國領事館舊址、?德國森寶洋行舊址、法國領事館舊址等,凝固的建筑將近代中國的開放與陣痛、屈辱與覺醒,悉數(shù)封存在這塊面積約0.0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走在北海老城區(qū),可看到受英、法、德等國領事館建筑的影響,臨街二至三層騎樓、高出屋面的女墻、墻面的窗頂多為西方卷拱式結構。</p> <p class="ql-block">2月21日,趁在北海小住,參觀了英、德、法領事館舊址和北海近代外國臨時機構歷史陳列館。</p><p class="ql-block">北海老城尋訪手冊。</p> <p class="ql-block"><b>英國領事館舊址</b></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北部灣中路19號,緊鄰北海一中。</p><p class="ql-block">北海一中大門,領事館在左側。</p> <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館,建于1885年。是一座二層、長方形的西式建筑,長47.2米,寬12米,占地面積566.4平方米;除了一座二層樓房,還包含宿舍、接待室、小禮拜堂等附屬建筑,總面積達115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這是西方國家在北海設立的第一個正式領事館,標志著北海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的開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因開通解放路工程的需要,將舊址往東北方向平移55.8米,即現(xiàn)址。2001年,北海市近現(xiàn)代西式建筑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p class="ql-block">而英國領事館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去早了,門關著,這是領館的前廊,中間掛著1911年至1914年擔任英國代理領事的美哲先生畫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立著一個領館人員打羽毛球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b>德國領事館舊址</b></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北部灣中路6號,始建于1886年。</p> <p class="ql-block">一座二層西式建筑,平面呈“凹”形。?該建筑坐北朝南,回廊寬2.5米,正門有門廊,門廊兩邊各有長10米的弧形臺階,四面坡屋頂,地垅高2米;總建筑面積85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1908年德國領館撤出,歷時23年。</p><p class="ql-block">這是關閉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b>法國領事館舊址</b></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北部灣中路32號,20世紀80年代,這里曾作為迎賓館;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許多國家的外賓在此下榻。</p><p class="ql-block">這是大門。</p> <p class="ql-block">法國1886年設領事館。該建筑始建于1890年,原為一座一層的西式建筑,長34.7米,寬20.7米,平面呈凹字形,占地面積71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四周有回廊,從外表的拱券雕飾到內(nèi)部的高雅設置,有歐洲建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館內(nèi)設施齊全,包括辦公室、臺球室、客廳、飯廳、臥室、浴室和壁爐等。</p><p class="ql-block">法國領事館在北海的存在長達64年,直到1950年撤出。</p> <p class="ql-block">1973年,改建為迎賓館,在原建筑的基礎上加建一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邊大樹參天。</p> <p class="ql-block"><b>外國臨時機構歷史陳列館</b></p><p class="ql-block">設在英國領事館舊址內(nèi)。</p><p class="ql-block">展館上午九點開門,我去相隔不遠的德國、法國領事館舊址外轉一圈回來,十點入內(nèi)參觀。</p> <p class="ql-block">門廳和一樓地面鋪彩色地磚。</p><p class="ql-block">有五個展廳,分五大板塊。</p> <p class="ql-block"><b>第一展廳,</b>駐北海的外國領事館。</p><p class="ql-block">隨著中英《煙臺條約》的簽訂,北海成為通商口岸。英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美國和比利時等八國在北海設立了領事館、教堂、醫(yī)院、洋行、女修道院和學校等機構。</p><p class="ql-block">英國1877年設領事館,開始租用民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國領事館舊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國領事館地界石碑。</p> <p class="ql-block">外國北海建領事館原因,一是北海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四個通商口岸之一;二是地理位置優(yōu)越,天然良港。</p> <p class="ql-block">領館遺存老物件:英國海軍單筒望遠鏡、鐵炮、黃銅指南針,美國古典幻燈機。</p> <p class="ql-block"><b>第二展廳,</b>外國領事館的業(yè)務活動。</p><p class="ql-block">活動十分廣泛,包括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文化等方面。</p><p class="ql-block">展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廳內(nèi)中外交涉場景雕像。</p> <p class="ql-block">領館使用過的老物件:德國古典指針式打字機、美國機械打字機、英國古典座鐘、鐵質(zhì)保險柜、銅燭臺。</p> <p class="ql-block"><b>第三展廳,</b>領館人員在北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穿、吃、住、行基本保持西方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衣著方面,男子習慣打領帶、穿西裝襯衣、戴禮帽。</p><p class="ql-block">女士注重妝容,著裝統(tǒng)一,大多數(shù)身穿白色襯衣,下穿大擺裙。</p> <p class="ql-block">吃,沿襲了本國的傳統(tǒng)飲食習慣,喜歡吃西餐。有意大利菜、法國菜等。飲品有葡萄酒、咖啡、紅茶。吃西餐講究情調(diào),熠熠閃光的水晶燈下、擺放銀色的燭臺、精美的盤碟刀叉。另外,英國有喝下午茶習慣,一般是一杯紅茶或咖啡再加一份點心。</p><p class="ql-block">使用的刀叉和茶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住陸續(xù)自建的洋樓。</p> <p class="ql-block">行,1879年后,北海開辟了一條國內(nèi)輪船航線和國外輪船航線。</p><p class="ql-block">外國人若前往外地視察、傳教,大多需坐船。</p> <p class="ql-block">外國人也把國外先進的交通工具帶到北海,如自行車、摩托車、救護車。</p> <p class="ql-block"><b>第四展廳,</b>外國領事館對北海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外國領事館及其它機構,對近代北海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思想、文化、科技、教育與建筑等方面產(chǎn)生重大影響。</p> <p class="ql-block">政、軍方面,北海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到破壞,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國西南地區(qū)的門戶洞開,洋船可以任意出入北海海面。</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濟方面,使北海喪失了海關、郵政等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進行經(jīng)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使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失去了關稅保障。</p> <p class="ql-block">思想、文化、教育、科學方面,加強文化滲透,建立教堂和教會學校,傳播西方宗教思想。帶來了電影院、照相館、水彩畫、洋文、洋話、西洋樂器等。西方近代科學技術也逐漸被引進北海,如電報、電燈、相機、機械鐘等。</p><p class="ql-block">展陳的電風扇、手搖電影機、薩克斯樂器實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耶穌黃銅像。</p> <p class="ql-block">建筑方面,1905年,北海城區(qū)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興建了22座西方券廊式建筑,出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筑,并形成珠海路、中山路等騎樓商業(yè)街。</p> <p class="ql-block"><b>第五展廳,</b>國內(nèi)現(xiàn)存部分近代英國領事館舊址。</p> <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與海關官員、傳教士進行密商的場景復制。</p> <p class="ql-block">隨著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數(shù)量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中國的各個城市設立領事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英國就在中國至少20個城市設館。</p> <p class="ql-block">英國駐北京大使館、駐上海、宜昌、哈爾濱、溫州、重慶等領事館舊址。</p> <p class="ql-block">在北海英國領事館舊址,設置大理石扶攔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掛在墻上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打開的窗,窗外綠樹蔥蘢。</p><p class="ql-block">近代各國領事館的設立,是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的見證,是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但不可否認的是,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融合,加快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又來到紅花紫荊開放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原領館人員的住處。</p> <p class="ql-block">紫荊花,三月是盛開期,現(xiàn)還有許多花苞。</p> <p class="ql-block">《煙臺條約》在北海這塊土地上硬生生地刻下傷痕,終在時光的釀造中,將苦難沉淀為滋養(yǎng)文明的沃土。</p><p class="ql-block">長椅空寂,一樹花開,超越了時空的絢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