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共享村落細李灣zmzg小草 <p class="ql-block">文/圖:zmzg小草</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104286</p> <p class="ql-block">上周末,我懷著好奇,隨長江日報城市攝影隊來到了位于武漢市新洲區(qū)鳳凰鎮(zhèn)三叉路村的細李灣——一個被稱為“共享村落”的地方。過去我只知道有“共享自行車”、“共享汽車”,卻從未聽說過“共享村落”,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所在呢?</p> <p class="ql-block">從報社出發(fā),約一小時車程,我們便抵達了細李灣。一下車,眼前的美景瞬間吸引了所有人。村口有個不大的湖,湖水清澈見底,水底的小魚自在游動,岸邊綠樹成蔭,湖面如鏡,將藍天白云倒映其中。一個人正坐在湖邊釣魚,構成了一幅寧靜的鄉(xiāng)村田園畫卷。</p> <p class="ql-block">村口路燈上掛著“細李灣共享村落”的牌子,湖邊一塊大大的告示牌詳細介紹了細李灣的概況。原來,“共享村落”是一種新型村落模式,由從城里來的“新村民”和原本居住在此的“原村民”共同締造,將養(yǎng)老、旅居和度假相結合,實現(xiàn)了城市與農村的深度融合。在共享村落建設之前,細李灣也像許多普通村莊一樣,因缺乏產業(yè),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雜草叢生、屋舍坍塌,約80%的房屋常年空置。為解決村灣資源的浪費,2021年,這種“共享村落”應運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村委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們走進村莊,古樸與現(xiàn)代交融的景象映入眼簾,仿佛進入了一個時光交錯的世界。沿著石子或紅磚路前行,路兩旁的老房子黛瓦石墻,歷經歲月卻依舊保留著古樸韻味。每家都有院子,或用籬笆纏繞,或用泥土夯筑,院子里種著樹、花和菜。仔細看,有些農家小院經過精心改造,既保留了鄉(xiāng)土氣息,又融入了現(xiàn)代生活元素。</p> <p class="ql-block">走進一個空著的房子,室內的裝修與城市樓房中的普通三室兩廳一衛(wèi)并無太大區(qū)別。不同的是客廳高大明亮,房頂上的天窗可以看到藍天白云,一盞盞吊燈十分有趣。衛(wèi)生間里安放著抽水馬桶,完善的進排水系統(tǒng)更是舊鄉(xiāng)村所不具備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敲開了一戶人家的院門,它的門前開滿鮮花,這是一個三口之家,夫妻二人看上去都是三十多歲,還有一個上小學的男孩,他們是從武漢市區(qū)搬來的。男主人是遼寧人,姓劉;女主人是貴州人,姓鄧,被村干部稱為“劉鄧大軍”。他們是兩年前入住的新居民。女主人介紹說,他們兩人老家都是農村的,以每年8000元的租金付了20年的使用權,過得十分滋潤。不僅房租便宜,而且她自己種菜,既新鮮安全,又不花錢。她先生大學畢業(yè)后的工作一直不需要坐班,這里離鳳凰鎮(zhèn)中心直線距離僅500米,步行距離3分鐘,孩子上學,大人買食品、生活用品都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村落里也有在這里居住了許多年的原村民,他們有的在自家小院里勞作,有的養(yǎng)了一些雞。一位坐在家門口的老大爺吸引了許多攝影師的鏡頭。</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驚喜的是一對退休老人的生活。他們一年前從武漢搬來,選了個靠山的院子。經過精心打造,院子寬敞整潔又美麗。石板小徑蜿蜒曲折,引領著人們走向不同的分區(qū)。一個茅草屋頂?shù)牟枋夜艠愕溲牛拜p煮歲月,慢煮茶”,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院內綠意盎然,花草繁茂,仿佛大自然在輕聲細語。庭院中的桌椅簡單而不失溫馨,墻上和窗戶的裝飾處處透著知性和高雅。屋內裝飾非常豪華,各種帶雕花的紅木家具高檔大氣。出于對主人隱私的尊重,我們沒有拍攝室內照片。在這個院子里,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這里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遠離城市的喧囂,讓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細李灣還配備了完善的共享設施,如共享食堂、湖邊茶空間、康養(yǎng)云房、休閑棧道等。這里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人們的生活也是那么和諧和悠閑,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最完美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細李灣呆了數(shù)小時,仍意猶未盡。親身體驗了在同一片藍天下,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緊密相連,新舊村民的和諧共生。這趟探訪之旅,讓我對“共享村落”有了認識,也讓我看到了一種現(xiàn)代新農村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第一張合影照片由湯圓老師提供,特此致謝!)</p>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