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神山中的珍禽馬老師在旅行 <p class="ql-block">四月初馬來西亞沙巴神山之旅,雖然是熱帶雨林登山徒步,但作為鳥類攝影愛好者,我還是背上了長焦攝影器材,特別期待著在神山國家公園能夠捕捉婆羅洲特有的鳥類。盡管此行拍攝到的鳥類數(shù)量不多,但幸運的是,我們記錄下了三種當?shù)鬲氂械恼湎▲B種,還算是有所收獲。在植物園門口的樹林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鵑鳩(Little Cuckoo-Dove),它那柔和的棕色羽毛和輕快的鳴聲在晨光中格外動人。隨后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只本南白喉褐冠鵯(Bornean Whistling Thrush),它深藍色的羽毛在林間光影中閃耀,宛如一顆隱藏的寶石。最驚喜的莫過于在返回植物園停車場的路上,在路邊的密林中,飛來了幾只栗冠鳳鹛(Chestnut-hooded Laughingthrush)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它頭部的栗色冠羽和活潑的姿態(tài)讓我們按下快門無數(shù)。這些鳥類是婆羅洲生態(tài)多樣性的縮影,盡管拍攝過程需要耐心和運氣,但每一張照片都讓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生機盎然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b>小鵑鳩(Little Cuckoo-Dove)</b></p> <p class="ql-block">小鵑(juān)鳩(jiū) (英文名:Little Cuckoo-Dove,學名:Macropygia ruficeps),是鴿形目鳩鴿科鵑鳩屬的鳥類。別名: 棕頭鵑鳩、小赤鵑鳩,又稱棕頭鵑鳩、小赤鵑鳩,特征為體型較小,擁有一條不成比例的長而寬的尾巴。分布于東南亞多個國家,包括中國西南部的部分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東洋界,廣泛存在于東南亞各國,包括中國南部的云南。在爪哇、巴厘島等地常見,也出現(xiàn)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小巽他群島。</p><p class="ql-block"><i>這個其貌不揚的</i><i style="font-size:18px;">小鵑鳩</i><i>,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i>(自2021年2月5日起)。</p> <p class="ql-block"><b>本南白喉褐冠鵯(Bornean Whistling Thrush)</b></p> <p class="ql-block">本南白喉褐冠鵯(bēi) (英文名:Penan Bulbul,學名:Alophoixus ruficrissus),是雀形目鵯科冠鵯屬的鳥類。但遺傳分析顯示兩者關系并不密切,在羽毛和鳴叫上有顯著差異。本南白喉褐冠鵯分布于婆羅洲山區(qū),偏好原始森林或成熟次生林。</p> <p class="ql-block">它是婆羅洲特有鳥類,主要分布于婆羅洲的山脈區(qū)域,包括加里曼丹島的Meratus山脈,高度范圍從305米至2650米,但在金馬倫山以外的地方最高海拔不超過1800米。</p> <p class="ql-block"><b>栗冠鳳鹛(Chestnut-hooded Laughingthrush)</b></p> <p class="ql-block">栗冠鳳鹛(méi) (英文名:Chestnut-crested Yuhina,學名:Staphida everetti),是雀形目繡眼鳥科 Staphida 屬的鳥類。僅分布于東南亞婆羅洲的山地森林中。其命名紀念了英國殖民時期的管理者兼動物標本收藏家Alfred Hart Everett。這種活潑而群居的小鳥以其灰色背部、潔凈的白色下體和姜橙色的冠羽和面部特征著稱。</p> <p class="ql-block">栗冠鳳鹛的分布限于婆羅洲的山脈地區(qū),包括文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部分區(qū)域,是該島嶼的特有物種。</p> <p class="ql-block">在最后一張照片中,你還會發(fā)現(xiàn)它的兩只腿上分別戴上了一個紅圈和一個藍圈標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