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感悟】我的讀書生涯青海老兵(布衣學偉) <p class="ql-block">昵 稱:青海老兵(布衣學偉)</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7992863</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時候,我就沒有耍過玩具,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父親到北京開會給我戴回一把玩具手槍,玩了一會就壞。母親卻經(jīng)常給我買書,一買就是十幾本,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科幻的,童話的,科普的等等書籍都買,買回來我就如饑似渴地看。逐漸地我養(yǎng)成了讀書習慣,只要有書,就一點不寂寞,在讀書中得到快樂,最后就是什么書都讀,什么雜志都看,把自己讀成了一個書蟲子。但上天也沒有眷顧我們。初中只讀了一年,就開始搞“文革”。</p> <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閑著也無聊,好在我在大學的院內長大。圖書館也沒人管理,就經(jīng)常去抱一些中處名著的書來看,囫圇吞棗式的讀,可能也沒讀懂,但卻為我打開了文學之門。從此,就熱愛上了文學。并夢想能當作家。最后書讀不成,作家夢也做不成,偉人指航向。下鄉(xiāng)當知青。</p> <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的日子就是艱苦地勞動,磨練其筋骨,餓其體膚,書也找不到一本,如能找到一些《解放軍文藝》之類的雜志,那是點著煤油燈讀,煤油燈的煙子將兩個鼻孔熏得黑黑的。想找到一點文學名著看看,那真是夢想。因為這些書統(tǒng)統(tǒng)都被打成了禁書。</p><p class="ql-block"> 返城后,能從朋友那里借到一點書,那是有期限的,一本厚厚的名著最多只能借三天,很多人都在排著輪子等著看?!栋材龋心崮取贰稄突睢范际悄菚r看的。白天上班,晚上就熬夜看。那時物資條件差。但精神生活能得到一時的滿足,那就是一個快樂呀!這些禁書要偷著看,被人反映了,那是要受批判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書是稀有的,能拿到一本好書,那是歡喜如狂,讀得那是一個通宵到旦??鞓肥且?!</p> <p class="ql-block"> 后來,到部隊去了,更找不到書讀,只有一些雜志可讀《延河》《萌芽》《紅巖》《人民文學》等等能找到一本雜志來看就很高興。部隊生活是整齊劃一的,不充許戰(zhàn)士有多余的東西,連里干部也看不到他們有什么書。在我的床鋪下有一個紙箱子,裝的都是雜志和書。那就是我的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到部隊農(nóng)場去勞動,在一個破舊的倉庫打地鋪。熄燈號吹了,就睡覺。晚上經(jīng)常能看到斑駁的墻上,從窗洞中一縷月光柔柔地鋪在戰(zhàn)士們的鋪蓋上,只有我的被子里透出手電筒光。我借到一本好書,莫伯桑的《人生》,白天勞動不敢看,看禁書也是要遭批判的。晚上蒙著被子,打著手電,連讀兩個夜晚就看完了。在部隊生活有規(guī)律,戰(zhàn)士們有生氣。蓬勃向上的軍旅生涯真的是人生中一段最好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在部隊也有一些文學愛好者,通過介紹,警衛(wèi)連的劉立波來我找我談文學。還特意送我五幅《安徒生童話》里的插畫,(后來他成了空軍一級作家)。當時,那就是很珍貴的禮物了。退伍離開部隊那天,一位通迅營的小兵擠進歡送的人群里,拿出一本他珍藏的《唐詩三百首》送給我。從此,我們天各一方,現(xiàn)在連他的名字我也記不起來了。戰(zhàn)友們都知道我喜歡讀書,送我最多的就是書?,F(xiàn)在這些書都成為我満滿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復員回城后,讀書的環(huán)境寬松了,改革開放后,書店的書也多起來了,我上街除了愛進書店,其他地方皆不去。有些書就是坐在書店的地上看完的。有時,整天看。兒子得了眼病,我就到書店利用一天的時間將一本《眼科學》看完了。在家看書時將菜燒糊也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讀書要讀成一個系統(tǒng)的專業(y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很強的毅力。40歲時開始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那是一段艱苦的歷程。</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已經(jīng)有家庭了,又要工作又要養(yǎng)家,又要自學。白天工作,晚上讀書,分分秒秒抓緊時間讀。二年的功夫就考過7門課目。后來在《古典文學》上攻堅。最開始連書中的繁體字都看不懂,慢慢鉆研就能看懂一些??荚囈?guī)定要背誦詩詞文賦一百多篇,時值中年那有那么好的記憶力,就采用笨辦法,將必須要背的課文做成卡片,工作間隙時常拿出來背。最后,到四月份考試前,請十天假,從早到晚不出房門半步,鉆到書中理出考試提綱,逐節(jié)復習。到考場考完試出來,一看樹葉一片嫩綠,才感嘆春天來了。</p><p class="ql-block"> 《古漢語》《現(xiàn)代漢語》都是我的難點,特別是《現(xiàn)代漢語》語音部分就占考試的百分之三十,長期不說普通話,就這門課拖成一年只能考一次。每次總差那么兩三分,為這門課程我就考了三年。冬天,天冷用軍大衣裏著腳保暖。夏天就吹著電扇學。最后考了73分過關(自考73分就是好成績了)。五年過去了,我才拿到西南師大的文憑。拿到畢業(yè)證,我激動地看了又看這本證書。這張文憑浸透了我多少心血。能有用嗎?有用!多少年后我才悟到,上天讓你學的,日后都有用。以后到校辦作信息秘書,要會電腦,會打字。這時《現(xiàn)代漢語》中學的拚音部分就排上了用場。要寫文章,要引用中外名人的詩句。雖然過了很多年不能背全文,但你知道是那個詩人,那個作家,在那個作品中去查找。讀書,讀書,再讀書。越讀越覺自已差,越讀世界就越大。我不聰明,但我很勤奮。這就是我對我的讀書生涯的總結。</p> <p class="ql-block"> 讀書無止境,學習永遠在路上。我在60歲后,兒子遇到大病災,家庭的船隨時顛覆,何去何從不知道,今天明天不知道,生與死不知道。上天為什么對我不公道?問天,天說:“為什么不來?生老病死人生如此,上帝擲骰子,擲到誰,誰去受。運氣好,運氣差,看你的命?!? 我抗命,我在地縫中尋找光明,為排除抑郁癥的困擾,為了活命,為了轉移注意力,我拚命的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磩钪镜臅?,不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人命運,不能對號入座。那就看中,西醫(yī)的書,不行,病對每個人又有差異性。那就看哲學的書找答案??次膶W的書找關于人性的故事??捶饘W,看道家的書,找尋自然的規(guī)律。最后在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找到了有和無,變與不變,無為和有為,柔弱和剛強,天地萬物的變化,陰陽變幻的微妙觀點等等相互的辯證關系。特別是“變”字,從變化上去看待世間的一切事物。佛家說:“一念三千里”也就是一秒鐘世間也可發(fā)生萬千變化。變化是永恒,不變是暫時。醫(yī)生說:“這人死定了”但世間的事物不依你說,它總在變化之中。過了二年,這病人又活鮮鮮走到了醫(yī)院。</p><p class="ql-block"> 在“變”的思維指導下,努力地去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我走過了十二年的歷程?,F(xiàn)在,兒子病好了,結婚生子,評為副教授。這都是從生死線上掙扎過來的無限變化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說“讀書無用”論,讀了書找不到工作,于是就不讀書,那是錯誤的。讀書的關健是要你找到一種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克服困難,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的一種思維方法,方法對了,有了目標,你就持之以恒向著目標前進,直至勝利。這就是讀書的真正好處。</p> <p class="ql-block"> 讀了一輩子的書,現(xiàn)在由于年邁,眼力也差了,多讀一會就要掉淚,只能看一些短文,偶爾碰到一些特別好的長篇小說,也能看上一部。從書中吸取力量,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示,從書中找到一些思維的方法去建立自己強大的內心世界以面對人生最后的老病死,那就沒有什么恐懼,反而會去迎接這個人生的最后節(jié)日。</p><p class="ql-block"> 在學習這點上,最高的典范是毛澤東。他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學到死”。</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他的一生中都在讀書學習。他用“文房四寶”打敗了軍校畢業(yè)的蔣介石,建設了一個新中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已經(jīng)不能說話,他就用木板敲床邊三下,身邊工作人員知道,日本首相三木訪華。于是就找來當天的新聞讀給他聽,不久,毛主席又一次昏迷,從此與世長辭。毛主席是真正踐行“學到老,學到死”的精神。毛主席的讀書精神,值得全國人民學習。他的讀書是真正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他才是人民學習的真正榜樣。</p><p class="ql-block">“一息仍存,我仍要學習”這就是我的座佑銘。</p> <p class="ql-block">當年讀書的圈圈點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