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古老文明的四大紡織技術(shù)簡介常真 <p class="ql-block">(上圖是山西夏縣西陰村出土的半顆蠶繭模型圖,距今約為5500年)</p> <p class="ql-block"> 本文簡要介紹世界六大古老文明(蘇美爾-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愛琴海文明、瑪雅文明和中華文明)的四大紡織技術(shù)(即麻類纖維、羊毛、棉花和絲綢紡織技術(shù))。</p> <p class="ql-block">一、蘇美爾-巴比倫文明</p><p class="ql-block"> 羊毛紡織技術(shù)最早出現(xiàn)在蘇美爾-巴比倫文明,伊拉克施米爾蘇美爾-巴比倫遺址出土的羊毛織物距今約為5000年。</p> <p class="ql-block">二、古埃及文明</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最早的紡織技術(shù)原料使用的是亞麻纖維,埃及薩克拉遺址出土的亞麻纖維織物距今約為4700年。</p> <p class="ql-block">(說明: 非洲的熱帶地區(qū)有一種野生棉花叫草棉,是一種短絨棉(或稱短纖維棉),非洲人大約在距今4000年前開始栽培或馴化這種棉花)。</p> <p class="ql-block">三、古印度文明</p><p class="ql-block"> 古印度人的紡織原料主要以亞洲棉(也稱印度棉,也是一種短絨棉)為主。印度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出土了大量的亞洲棉紡織物,距今約為4500年。</p> <p class="ql-block">四、愛琴海文明</p><p class="ql-block"> 在本文介紹的紡織技術(shù)中,只有愛琴海文明的紡織技術(shù)不是獨立發(fā)明的(其他的都是獨立發(fā)明的)。一般認(rèn)為,古希臘人向埃及人學(xué)會了亞麻紡織技術(shù)、向西亞人學(xué)會了羊毛紡織技術(shù),距今約為3900年。</p> <p class="ql-block">五、瑪雅文明</p><p class="ql-block"> 美洲瑪雅人的棉花紡織技術(shù)也是獨立發(fā)明的,但是他們使用的棉花不同于亞洲棉和非洲棉。他們栽培成功了兩個棉花優(yōu)良品種: 海島棉和陸地棉(兩種都是長絨棉,比亞洲棉和非洲棉的質(zhì)量都好,尤其是海島棉的質(zhì)量最好,一般用于紡織高檔棉布)。美洲瑪雅人栽培棉花的歷史距今約為5000年,而掌握棉花紡織技術(shù)距今約為4000年。</p> <p class="ql-block">(說明: 目前在世界四大棉花栽培種(即亞洲棉、非洲棉、陸地棉和海島棉)中,陸地棉的產(chǎn)量約占全世界棉花總產(chǎn)量的90%以上,其中我國的棉花產(chǎn)量多年來都是居于世界第一位)。</p> <p class="ql-block">六、中華文明</p><p class="ql-block"> 用于服裝制作的麻類植物一般有苧麻、青麻、大麻、黃麻和亞麻五種。中國是世界上苧麻和青麻的原產(chǎn)地,也是大麻和黃麻的原產(chǎn)地之一。我國的麻類纖維紡織技術(shù)可以上溯到10000年前,被稱為“國紡源頭,萬年衣祖”。</p> <p class="ql-block"> 我國大約從明朝開始普及種植亞洲棉和非洲棉,也開始普及穿著棉布服裝。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前種植的棉花主要是亞洲棉和非洲棉,從1950年代開始用陸地棉全面取代了亞洲棉和非洲棉。</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世界上蠶桑養(yǎng)殖業(yè)和種植業(yè)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所有古代文明中唯一掌握了絲綢紡織技術(shù)的國家。中國的絲綢紡織技術(shù)至少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絲綢紡織品是中國古代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對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世界古代甚至現(xiàn)代的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通道都以“絲綢之路”命名。</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織錦布實物,上面繡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距今約為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美洲棉和亞洲棉的說明圖片。</p><p class="ql-block">說明: 下圖中說“海島棉原產(chǎn)于美國”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海島棉原產(chǎn)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參考了《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2023年2月第9次印刷)、《農(nóng)業(yè)史話》(上??茖W(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