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北尋古紀實(之六)——靈丘覺山寺理上往來 <p class="ql-block">覺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城東南15公里的覺山山腰。覺山又稱懸鐘山、普照寺。寺周高山環(huán)抱,寺內古柏森森,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覺山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483年),主體建筑分三條軸線,每條軸線從前至后都有三層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鐘鼓樓、前殿、中殿和東殿。東、西、中三條軸線并立,四周圍墻整齊,寺塔經(jīng)遼代大安六年(1090)重修后,雖經(jīng)元、明兩代多次地震,至 今仍巍然屹立。此塔高13層,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實心磚砌。塔內有八角形塔寶,中心有八角形塔心柱。底層可攀登,內有木雕臥佛一尊,四壁有壁畫。塔座周圍有磚雕歌舞伎,是遼代磚雕藝術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覺山寺后的山崖上還有一座寺廟,它屬于覺山寺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攀爬半個小時方能到達。這里居高臨下,能俯視整個覺山寺風光。</p> <p class="ql-block">這個磚塔位于覺山寺的右前方,拾級而下,也可以觀賞整個覺山寺上、下寺院的全部景色。環(huán)視這塊蒼松翠柏,三面環(huán)山,塔鈴聲聲的絕妙靜土。</p> <p class="ql-block">覺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現(xiàn)存是清光緒年間覺山寺第二代宗師龍誠和尚重修的,整座寺院精巧玲攏,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各大小禪院有134間,并位于三條軸線之上,顯得錯落有序,但最為稱奇的是覺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個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齊(奇)的美名。</p><p class="ql-block">覺山寺廟內的佛教殿宇非常齊全,有鐘樓、鼓樓、梆樓、點樓、天王殿、金剛殿、羅漢殿、韋馱殿、彌勒殿、貴真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及文昌閣和魁星閣等等。由于該寺位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集天地山水之靈氣,融入了許多傳奇色彩,其中韋馱殿東西兩側的墻壁上留下了一幅對聯(lián),初看似龍飛鳳舞,筆體獨特,書寫剛勁有力,細細品昧,如風如雨,不知所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