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闕也(節(jié)選)作者 張曉風祥云 誦讀? ?祥云 <p class="ql-block">“月,闕(quē)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學專書的解釋。闕,就是“缺”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那解釋使我著迷。</p><p class="ql-block">曾國藩把自己的住所題作“求闕齋”,求缺?為什么?為什么不求完美?</p><p class="ql-block">那齋名也使我著迷。</p><p class="ql-block">“闕”有什么好呢?“闕”簡直有點像古中國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漸漸愛上了闕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我不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的,我只是開始了解花開是一種偶然,但我同時學會了愛它們月不圓花不開的“常態(tài)”。</p><p class="ql-block">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天殘地缺”或“天聾地啞”的說法幾乎是毫無疑問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許由于長期的患難困頓,中國神話對天地的解釋常是令人驚訝的。</p> <p class="ql-block">在《淮南子》里,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的天空和中國的大地都是曾經(jīng)受傷的。女媧以其柔和的慈手補綴撫平了一切殘破。當時,天穿了,女媧煉五色石補了天。地搖了,女媧折斷了神鰲的腳爪墊穩(wěn)了四極(多像老祖母疊起報紙墊桌子腿)。她又像一個能干的主婦,掃了一堆蘆灰,止住了洪水。</p><p class="ql-block">中國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殘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皺折,皺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我們心平氣和地承認這一切缺陷的時候,我們忽然發(fā)覺沒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而月亮,到底曾經(jīng)真正圓過嗎?人生世上其實也沒有看過真正圓的東西,一張蔥油餅不夠圓,一塊鎳(nie4)幣也不夠圓,即使是圓規(guī)畫的圓,如果用高度顯微鏡來看也不可能圓得很完美。</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圓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我們只能做圓的"復制品"。就現(xiàn)實的操作而言,一截圓規(guī)上的鉛筆心在畫圓的起點和終點時,已經(jīng)粗細不一樣了。</p><p class="ql-block">所有的天體遠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絕對的圓,地球是約略近于橢圓形。</p> <p class="ql-block">就算我們承認月亮約略的圓光也算圓,它也是“方其圓時,即其缺時”。有如十二點整的鐘聲,當你聽到鐘聲時,已經(jīng)不是十二點了。</p><p class="ql-block">此外,我們更可以換個角度看。我們說月圓月闕其實是受我們有限的視覺所欺騙。有盈虛變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嘗圓,又何嘗缺,它只不過像地球一樣不增不減的兀自圓著——以它那不十分圓的圓。 </p> <p class="ql-block">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賞花?在初生的綠芽嫩嫩怯怯的探頭出土時,花已暗藏在那里。當柔軟的枝條試探地在大氣中舒手舒腳時,花隱在那里。當蓓蕾悄然結(jié)胎時,花在那里。當花瓣怒張時,花在那里。當香銷紅黯委地成泥的時候,花仍在那里。當一場雨后只見滿叢綠肥的時候,花還在那里。當果實成熟時,花恒在那里,甚至當果核深埋地下時,花依然在那里........</p><p class="ql-block">或見或不見,花總在那里。或盈或缺,月總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滿?哪一剎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亮啊! </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張曉風,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華,8歲隨母親到臺灣,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 。畢業(yè)于臺灣東吳大學,并曾執(zhí)教于該大學及香港浸會學院,陽明醫(yī)學院創(chuàng)校以后就來此校任教,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張曉風創(chuàng)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她其后的作品在內(nèi)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fā)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zhuǎn)變?yōu)槭銓懠覈閼鸭吧鐣缿B(tài),融入哲理,不斷開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紅手帕》《春之懷古》《地毯的那一端》《愁鄉(xiāng)石》和《我喜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節(jié)選自阿古拉泰主編 《當代精短散文集萃---露珠里的芬芳》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