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國父紀念館 · 衛(wèi)兵換崗儀式·中正紀念堂塞外老k <p class="ql-block"> 國父紀念館 </p><p class="ql-block"> 臺北國父紀念館位于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建于1972年,是一座仿宮殿式設(shè)計,巍峨宏偉,內(nèi)有一座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會堂,可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lt;/p> <p class="ql-block"> 走進紀念館一樓大廳,迎面就是孫中山先生銅像,中山先生端坐沙發(fā)之上,左右有持槍衛(wèi)兵護衛(wèi)。</p><p class="ql-block"> 銅像高 5.8米,重達17噸。臺座上鐫刻著孫文先生題寫的《禮記·禮運》上孔子論述“大同”社會的一段話:</p> <p class="ql-block">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p class="ql-block"> 國父紀念館內(nèi)換崗儀式很有特色,已經(jīng)成為一種游人喜見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內(nèi)的展覽</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外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中正紀念堂</p> <p class="ql-block"> 老蔣于1975年4月5日在臺灣去世后,紀念堂的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破土,1977年11月動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4月5日起對外開放參觀。</p> <p class="ql-block"> 紀念堂坐東向西,遙望大陸。建筑以藍瓦白墻為體,象徵著青天白日。正面共有花崗石階梯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表示老蔣享壽89歲。</p> <p class="ql-block"> 老蔣銅像位于正堂后方,高達6.3米,面露微笑坐姿,穿著傳統(tǒng)長袍。銅像后方墻壁則懸掛有“民主、倫理、科學(xué)”字樣,似乎是對三民主義的解讀。</p> <p class="ql-block"> 每到整點,衛(wèi)兵要舉行交班儀式,吸引著游客。整個交班過程15分鐘左右,沒有軍歌和進行曲,一切都在寂靜中進行,除了士兵們踢踏舞似的腳步聲。</p> <p class="ql-block"> 展覽室里,即見兩部過去御用的凱迪拉克轎車;廳內(nèi)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陳列老蔣的衣冠、文獻等。老蔣紀念室則完整呈現(xiàn)總統(tǒng)府原來的老蔣辦公室形貌。</p> <p class="ql-block"> 廣場兩側(cè)的中國宮殿式建筑為國家歌劇院和國家音樂廳,黃瓦飛檐、紅柱彩拱,環(huán)抱著廣場。</p> <p class="ql-block"> 廣場的牌樓上書“自由廣場”四個藍色大字,這原本是寫了“大中至正”的。阿扁在位時候,實施“去蔣化”,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民主廣場。</p> <p class="ql-block"> 照片2012.4.28 攝于臺北</p><p class="ql-block"> 2025.04 編輯 美篇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