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三星堆(16)——三星堆青銅神壇底座 三星堆奇特的文物(13)2025.04.22順其自然(一) <p class="ql-block">青銅神壇底座</p><p class="ql-block">這是2022年6月三星堆8號坑新出土的一件神器,一面世就以其獨(dú)特的造型震驚世人。</p><p class="ql-block">研究者認(rèn)為這是一座青銅神壇的底座,高50多厘米,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方形基座,一部分為座上銅人。</p><p class="ql-block">方形基座</p><p class="ql-block">基座高約30厘米、約40厘米見方,內(nèi)部中空。外壁有三層,從上至下,下層略大于上層。中下兩層為封閉的,較矮。下層為素面,中層有淺浮雕紋飾。</p><p class="ql-block">上層最高,下沿封閉,飾一周目云紋。之上鑄鏤空紋飾,邊棱和中線鑄有豎條,將四面分成了八個小方格。</p><p class="ql-block">每個小方格內(nèi)鑄相同的鏤空紋飾。紋飾中部近似一個頂角朝下的等邊三角形,但底邊內(nèi)凹成弧形。兩條側(cè)邊各向外伸出彎曲的鉤狀,上邊緣亦伸出較小的彎曲鉤狀。</p><p class="ql-block">基座的頂面也飾有精美的紋飾,以目云紋為主的條帶裝飾在頂面外緣,并向內(nèi)彎曲規(guī)劃出上面銅人的位置。而在最中心還有小山狀的凸起。</p><p class="ql-block">基座之上應(yīng)該有13個銅人。之所以說“應(yīng)該”,是因?yàn)橛械你~人已經(jīng)脫落了,目前展出的這件上面只有9個銅人。但按照三星堆人的設(shè)計,應(yīng)該有13個銅人。</p><p class="ql-block">這13個銅人可分為四組,分別是抬桿力士4位、端坐神人4位、跪坐銅人4位、背罍銅人1位。</p><p class="ql-block">抬桿力士</p><p class="ql-block">抬桿力士是典型的三星堆人,身形瘦高但健碩,面部簡直就是三星堆大面具的縮小版,或者可以說他們就是戴著面具。</p><p class="ql-block">他們的頭發(fā)盤成平頂,或者戴著平冠。上半身挺直,一肩抬桿,兩手承托。肩部肌肉發(fā)達(dá),一看就知力大無窮,很放心讓他們抬桿。</p><p class="ql-block">四位力士一致向前,左邊的兩位杠頭放在右肩,右邊的則放在左肩。</p><p class="ql-block">雖然抬桿有殘缺,但可以看出,前后是兩根水平并排的抬桿,左右是兩根上下并排的抬桿。前后兩根抬桿夾在左右兩根抬桿之間。</p><p class="ql-block">這樣看來,總共應(yīng)當(dāng)有八根四組抬桿,可以想象上面所抬之物應(yīng)該是很沉的。</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銅神壇底座</p><p class="ql-block">首先,神壇的底座是方形三階式,從下往上層層疊高,給人一種穩(wěn)重的感覺。壇座是空心的,上面一層最高,鑄成了鏤空的紋飾,像是尖尖的樹葉,下沿是一周目云紋,這是商代銅器的流行風(fēng)格。壇上置有至少八個小臺,小臺外表一周都有連珠紋裝飾,臺子有大小之分,四角方向放大臺,大臺上方下圓。大臺之間是鏤空小臺,小臺上置有類似小凳子的坐具。壇上的青銅人姿勢、表情不同,穿戴各異,扮演著各自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接下來是四力士,他們各自跪立在下圓上方的臺座上。似乎都戴有面具,身著華麗的上下裝,下身穿裙子,腿一側(cè)有眼形紋,系著腰帶。雖然是雙膝跪著,但雙肩抬起,昂首挺胸,顯得力大無比。所以稱他們?yōu)榱κ?,我覺得合適。</p><p class="ql-block"> 然后是井形架杠,四力士前后二人一組,左邊的二位杠頭放在右肩,右邊的則放在左肩,雙手都緊扶著杠頭。從上方看到前方力士肩上的杠頭上,還有左右連接的雙杠。這樣看來,雖然抬杠有殘斷,雙抬杠總共應(yīng)該是有八根杠子,組合成井字架,這樣的抬法,應(yīng)當(dāng)比較穩(wěn)固??吹竭@樣的抬杠,自然會想到現(xiàn)代汽車底盤的井字架和消防支架,它們都是穩(wěn)固的物理架構(gòu)。</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四位坐著的小銅人像,他們面朝同一方向,但小銅人分別面向四方。小銅人垂足端坐在鏤空的小板凳上,將五指并攏的雙手放在雙膝上,大眼圓睜,呲牙裂嘴,神色恐怖,發(fā)型張揚(yáng)??谥新冻錾舷卵例X,這是三星堆所見銅像中少見的表情。小銅人身穿對襟無紋緊身衣,系腰帶。腳上是翹頭靴,雙腳左右分開。小銅人在神壇上的角色暫時還無法判斷。小銅人所坐的小板凳高度與小腿長度接近,應(yīng)當(dāng)是專用之物。這個現(xiàn)象非常重要,表明古蜀時代的起居方式有了超前的改變。我們知道中原的傳統(tǒng)坐姿是跽坐、席地而坐,是將臀部落坐在足跟上,而垂足坐姿的流行起于北方文化帶來的改變,這個改變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到唐宋時才成為起居規(guī)范。有了三星堆神壇的發(fā)現(xiàn),似乎我們以往的結(jié)論要重新更正了。神壇四角中一角還發(fā)現(xiàn)有一個跪姿拱手戴冠小銅人。現(xiàn)已經(jīng)找齊四個這樣的銅人,也是不能明白扮演著什么角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