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的到來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心理咨詢師,國學踐行者 <p class="ql-block">孩子玩手機上癮;</p><p class="ql-block">孩子頑皮,不愛學習;</p><p class="ql-block">孩子不聽話,叛逆,不服管教;</p><p class="ql-block">孩子抑郁,厭學......</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孩子問題越來越多,現(xiàn)在的教育也越來越難,父母越來越難,教育問題是我們每個家長困擾的問題。</p><p class="ql-block">孩子出現(xiàn)問題,難道都是孩子的錯嗎?</p><p class="ql-block">教養(yǎng)孩子,我們的教養(yǎng)關(guān)注點是孩子嗎?</p><p class="ql-block">看了這本書,從根源上顛覆你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家庭的覺醒》告訴我們:</p><p class="ql-block">“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p><p class="ql-block">“只有父母覺醒了,才能更好培養(yǎng)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帶領(lǐng)整個家庭走上覺醒之路?!?lt;/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問題來源于恐懼</p><p class="ql-block">孩子做作業(yè)慢、不會做,我們著急,多少父母因為孩子寫作業(yè)雞飛狗跳。</p><p class="ql-block">孩子不去參加活動,孩子不聽我們的話,我們憤怒、生氣。</p><p class="ql-block">孩子把家里弄亂,孩子沒有的高分,我們責罵孩子......</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我們是被孩子激怒的,是孩子的行為不對,是孩子的行為觸發(fā)了我們的情緒。</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選擇去改造孩子,而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情緒背后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背后是這個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達不到社會主流”應(yīng)有的模樣“,是我們在心中對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個標準,一個評判。</p><p class="ql-block">“孩子考不上大學”“孩子落后于人”“孩子不成功就不會快樂”......</p><p class="ql-block">我們擔心孩子考試不及格,擔心孩子落后于人,擔心孩子融入不了社會,擔心孩子的未來。</p><p class="ql-block">我們害怕孩子會錯過什么,害怕他們沒有成為按社會標準定義的”成功的人?!?lt;/p><p class="ql-block">我們所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都源自于恐懼。</p><p class="ql-block">這種恐懼,也帶來教育的各種問題,導(dǎo)致我們對孩子大部分行為不滿意。</p><p class="ql-block">當你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你恐懼嗎?</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行為模式來自于過去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經(jīng)歷,我們成長過程中灌輸了很多“應(yīng)該”。</p><p class="ql-block">“應(yīng)該好好學習”“應(yīng)該遵守規(guī)則””應(yīng)該聽家長的話“.....</p><p class="ql-block">這種“應(yīng)該”變成了我們的理念,也變成了我們加給孩子的規(guī)則。</p><p class="ql-block">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把孩子分為“好孩子”和“壞孩子”。</p><p class="ql-block">我們對好孩子的評價是:聽話、好學,不惹事;調(diào)皮、吵鬧,不愛學習,管不了就是“壞孩子”。</p><p class="ql-block">我們把“好”和“壞”的標簽貼給孩子,成了評判孩子的標準。</p><p class="ql-block">我們按著既定的線路和軌道成長,小學、中學、大學,然后找個好工作,再找個好對象,結(jié)婚生子。</p><p class="ql-block">我們固有的模式和固有的觀念,我們被外界的標準所捆綁,也用同樣的標準捆綁了孩子。</p><p class="ql-block">我們對孩子的表現(xiàn),來源于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也來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我們現(xiàn)在的關(guān)系模式是小時候父母模式的衍生,童年的經(jīng)歷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樣板,我們在這種樣板上構(gòu)建人生。</p><p class="ql-block">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常常也會如此對待孩子;小時候受到的傷害、受到的虐待,都投射到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而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射出自己的種種問題,自己內(nèi)在未處理的情緒,自己的過去。</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幫助我們覺醒的,我們有責任檢視自己,重新發(fā)現(xiàn)真正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欲養(yǎng)孩子,先養(yǎng)自己</p><p class="ql-block">“子女教養(yǎng)的主要關(guān)注點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們都會說:當然是孩子啊。</p><p class="ql-block">但正是我們把關(guān)注放在孩子身上,才造成了我們的失望、擔憂,關(guān)系的不和諧。</p><p class="ql-block">我們總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而給孩子造成了各種壓力。</p><p class="ql-block">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是我們的行為模式出現(xiàn)了問題。</p><p class="ql-block">我們的行為造成了孩子的行為,孩子的問題反映我們自身的問題。</p><p class="ql-block">越去控制孩子,糾正孩子,越失敗,甚至孩子用更糟糕的方式回應(yīng)我們。</p><p class="ql-block">遇到問題,不是去修理孩子,改變孩子,而是應(yīng)該轉(zhuǎn)到自己,檢查我們的內(nèi)心需要解決什么問題。</p><p class="ql-block">不是看到孩子做錯了,而是反思孩子身上自己的處事方式,關(guān)注自己的行為,從改變孩子到改變自己。</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覺醒的父母,把焦點轉(zhuǎn)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改變自己。</p><p class="ql-block">看到孩子的問題,不是關(guān)注孩子的錯誤,而是問自己:“這些錯誤需要我們怎樣改變,怎樣成長?!?lt;/p><p class="ql-block">為了孩子,你想改變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沒有人天生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家長。</p><p class="ql-block">成為父母,不意味著是美好的經(jīng)歷,而是各種磕磕絆絆,遇到各種問題。</p><p class="ql-block">從孩子第一次啼哭開始,晚上喂奶的辛苦,睡不好覺的折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不知會遇到什么困難。</p><p class="ql-block">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的到來是幫助我們成長的。</p><p class="ql-block">沒有父母天生是覺醒的,所以人都會經(jīng)歷困惑和無助。</p><p class="ql-block">但無論過去怎么樣,只要我們愿意,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覺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