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自駕游第188天(蘭考·焦裕祿紀念園)

比方

<p class="ql-block">2025.4.26 晴</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告別開封,往回家的方向行進。</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公里后,到了蘭考。</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就知道~“蘭考”這個地方,源于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時間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從那時起知道了“蘭考”“泡桐”。</p><p class="ql-block"> 焦裕祿在鄭州病逝,臨終遺言:“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的墓園就在蘭考縣,現在是全國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p><p class="ql-block"> 焦裕祿紀念園包括墓園和紀念館。這是墓園的焦裕祿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寫的《水調歌頭·贊焦裕祿》?。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1966年3月15日</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寫的《學焦裕祿同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詞,最先發(fā)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p> <p class="ql-block">  “魂飛萬理,盼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匠,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p><p class="ql-block">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神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焦裕祿墓園?,F在焦裕祿烈士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墓碑背面,鐫刻著焦裕祿生平事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焦裕祿紀念館前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紀念館序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紀念館介紹了焦裕祿生平,有圖片有文字還有實物。參觀后令人感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焦裕祿(1922.8.16-19 64.6.14),山東淄博人,貧苦家庭出身。青少年時期,當過礦工,做過長工。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山東、河南農村參加武裝斗爭,為新中國的成立努力奮斗。1953年6月,響應國家加強工業(yè)建設號召,調入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1962年6月,任河南省尉氏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12月,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主持工作),1964年1月任蘭考縣委書記,直至病逝。 </p><p class="ql-block">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時刻記黨的宗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奮力改變貧困面貌。他不畏艱險,強忍病痛,親率調查隊,迎沙塵、查風口,冒風雨、探水流,嘗土壤、辨鹽堿,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帶領全縣人民開展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的斗爭。他一心為民,務實苦干,清正廉潔,用自已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和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p><p class="ql-block"> 焦裕祿先后被評為“建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yōu)秀代表”“百年中國十大人物”“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最美奮斗者”。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蘭考縣舊貌。農民住的都是土坯房。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臨危受命赴任蘭考。</p> <p class="ql-block">“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紅薯是當時農民的主要口糧。這是一戶農家把紅薯切片曬干后儲藏起來,留做常年食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和群眾融為一體,杜絕干部搞特殊化。</p> <p class="ql-block">他不顧重病纏身,身先士卒,帶領蘭考人民戰(zhàn)風沙、除內澇、斗鹽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但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因積勞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故。這是他坐的藤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焦裕祿在蘭考僅僅工作了475天,但卻給蘭考人民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這樣評價焦裕祿同志的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闭鎽撟屗械母刹俊⒐珓諉T都來參觀參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我們走進蘭考縣城,發(fā)現這里和中國所有的縣城都一樣了,看不出有什么不同。</span> 上世紀六十年代,焦裕祿帶領大家種泡桐,現在蘭考的泡桐已經由當年的50畝發(fā)展到了20萬畝。泡桐是制作民族樂器的好材料,倚仗泡桐蘭考成了“樂器之鄉(xiāng)”,泡桐成為了當地致富的支柱產業(yè)。焦裕祿同志可以瞑目了。 </p><p class="ql-block"> 據說焦裕祿當年親手種植的一棵泡桐樹“焦桐”已經長大成材,在泡桐森林公園里,但是我們著急趕路沒有過去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