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河南尋探美麗景色昌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稱 昌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編號1819606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17日至23日,煙臺老戰(zhàn)友蔣衛(wèi)利的夫人聶國華,隨煙臺眾騰旅行社往返乘坐火車再次去河南游覽了老君山、云臺山、郭亮撓壁公路、紅旗渠、牡丹園、開封府和清明上河園等名勝古跡,尋探了祖國歷史和美景,拍了許多美照,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做成美篇相冊留作紀念和分享給美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老君山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3公里處,海拔2200米,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君山原名景室山,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后因西周時期李耳到此歸隱修煉,并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是中原道教圣地。老君山地處南亞熱帶與北溫帶的過渡帶上,氣候適宜,冷暖相宜,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截至2010年03月29日,風景區(qū)有各類動物180余種,植物1861種,被稱為天然動植物種質資源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君山同時是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之一,是云嶺主脈在麗江、劍川、蘭坪、維西等縣區(qū)內的總稱。老君山連綿盤亙數(shù)百里,層層疊疊,時起時伏,主峰海拔4240米,被歷代史家稱為“滇省眾山之祖”,因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而得名。景區(qū)內綠樹成蔭,龍?zhí)哆B成珠串,奇花異草叢生,每年春夏交替時節(jié),山花燦漫,成片的杜鵑林,艷如紅霞。冬季樹掛銀花,一派冰雪世界,四周可遙望層巒疊嶂的玉龍雪山及其他山嶺,讓人動情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7年由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現(xiàn)為國家4A景區(qū)。老君山歷代香火旺盛,被尊為道教圣地,天下名山。老君山原貌保存良好,它記錄著十九億年來華北古陸塊南緣裂解、離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構造演化過程,被稱為地質公園,具極高科學研究價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煙臺游客們一起參觀了牡丹園,真是美不勝收,大飽眼福,留下美照以作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聶國華等游客們來到云臺山風景區(qū),景區(qū)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面積240平方公里,含百家?guī)r、紅石峽、子房湖、泉瀑峽、潭瀑峽、獼猴谷、疊彩洞、茱萸峰、萬善寺、峰林峽、青龍峽等主要景點。山區(qū)地形復雜,氣候隨海拔與山勢山形變化各異、差異明顯。這里泉源豐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四百多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云臺山整個景區(qū)山巒連綿不斷,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頂,北望太行深處,群山層巒疊嶂,南望懷川平原,沃野千里、黃河如帶。云臺山有落差314米的云臺天瀑,坐落在景區(qū)泉瀑峽的盡端,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天門瀑、白龍?zhí)丁ⅫS龍瀑、丫字瀑形成了云臺山獨有的瀑布景觀。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4年2月13日,云臺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3月,“云臺山”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0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首屆)河南省省長質量獎。2011年9月,被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評為“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12月1日,《河南省云臺山景區(qū)保護條例》正式開始實施。2014年1月,云臺山景區(qū)被列入資源型城市重點旅游區(qū)自然風光旅游項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們來到郭亮洞,得知這里有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沙窯鄉(xiāng)郭亮村的一條掛壁公路,又稱郭亮洞掛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萬仙山絕壁長廊,郭亮村絕壁長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獨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負責開鑿的十三位村民被稱為郭亮洞"十三壯士"。郭亮洞被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郭亮洞始開發(fā)旅游項目,現(xiàn)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萬仙山的第一分景區(qū)。電影舉起手來第一部是在此地取景拍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行走在掛壁公路上,峭壁上鑿有間歇的側開窗,旁邊便是幽深筆直的峭壁峽谷,透過窗口看下方的萬丈深淵,令人不寒而栗。 行駛其上,可以欣賞到太行山刀劈斧切似的沉積巖絕壁,壯觀之景令人贊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郭亮洞內蜿蜒盤旋,忽明忽暗,洞壁有的整齊平坦,有的則參差不齊,形狀各異。站在峽谷對面的萬丈石壁上靜觀郭亮洞,洞外瀑布成網(wǎng)狀,洞下潭水碧綠誘人,悠閑的牛羊漫步在奇石叢林之間, 一派世外桃源之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亮村共有八十戶,三百多口人,位于深山老林,這里治安很好,村民文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隨導游來到紅旗渠,游覽得知,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修建了總長近2000公里的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干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 .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干渠。第一條干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 . 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園渡橋,橋長100米,高24米,寬6米,其上可行汽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干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第二干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干渠東北流經(jīng)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xiāng)。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紅旗渠源及渠首攔河壩位于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水電站下約600米處,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洞、引水渠、進水閘、泄洪沖沙閘聯(lián)合組成渠道引水樞紐。為無調節(jié)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動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壩橫跨河床長95米,最大壩高3.5米,底寬13.46米,頂寬2米,為安全嵌入基巖下0.3-0.4米,水泥漿砌石英巖石重力壩結構。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萬個,投資2.5萬元。任村公社修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壩以上18米處的濁漳1河右岸,長105米,洞后經(jīng)55米的明渠至進水閘。進水閘共3孔,單孔寬2米,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沖沙閘在進水閘上游左側共2孔,單孔寬2米,該閘底低于進水閘底1米,閘上游作成約1/20的陡坡導沙廊道,同時在進水閘前設立與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夾角的直墻導沙檻,防沙入渠,退水沖沙流入濁漳河。當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時,可將河水全部引入總干渠。發(fā)洪水時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別由溢流壩和沖沙閘泄入壩下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驅車來到開封府,看到該府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qū)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jù)導游介紹,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們了解到 , 重建的“開封府”位于開封市包公東湖北岸,占地60余傾,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蕩漾的包公湖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寶館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提供 聶國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