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記胡堡冬 <p class="ql-block">1、去含山</p><p class="ql-block">? 突然,捧在手上的書就不想讀了,想出去走走,最好是跑得遠遠的,在他鄉(xiāng)異地,感受另一種氛圍和感覺,讓新鮮的事物刺激一下大腦,那才讓人愉悅。這時,想起朋友老朱,前不久,他的一位四十多年沒見面的老同學打電話給他,希望見見他。老朱在那邊笑了,說,“我馬上打電話……”老同學正在巢湖幫兒子帶孩子呢,發(fā)來定位,我們就直奔巢湖而去……</p><p class="ql-block">? 車在飛奔,老朱的心也在飛奔,這一路他給我講述了他們的同學之誼。那個年代,生活條件都不好,老朱頭腦靈活,就開始做生意,當然,這也是被逼出來的。那年他在考安慶師范學院讀書之前,就已經(jīng)在鄉(xiāng)鎮(zhèn)廣播站工作了。報考大學之后,學費本由單位承擔,可一年以后單位因經(jīng)費拮據(jù),學費只能出一半,另一半要自己解決,這可讓老朱為難了!當時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付了學費生活費就沒有了著落。老朱一琢磨,就想到了做生意。他利用星期天,去江西販運南豐蜜橘,去山東販運蘋果,一趟就能賺上千把塊錢,既解決了學費,又掙了生活費。到了周末,就喊上老雷等幾個同學,在學校旁邊的大排檔點上幾個小菜,推杯換盞,喝上幾杯燒酒,解個饞……</p><p class="ql-block"> 大學時光一晃變成了深深的歲月,老朱在廣電局總編的位置上退休了;老雷畢業(yè)以后干過采編記者,擔任過臺長,現(xiàn)在也已退休了;但求學的時光難忘,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都化為深深的友情,沒齒難忘。所以,老雷多次打電話給老朱,想到桐城來見見老同學,也希望老朱去含山來看看他……</p><p class="ql-block"> 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老雷夫婦二人出門迎接,那種情動于中的感覺,真是溢于言表!老雷和夫人立馬放下帶孩子的事,領著我們就直奔含山縣而去。</p><p class="ql-block"> 巢湖到含山只有二十多公里,老雷在路上就一個一個打給朋友電話,通知好友們晚上到飯店來陪老同學。到了含山縣城,老雷又安排好賓館住宿;我們放下行李,就直奔飯店。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卻都滿臉含笑,迎接著我們的到來。這全都是沖著老雷的客人來的,而且是放下各種應酬,替老雷撐面子的。面對如此盛情,讓我想到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那首詩來?!伴_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老雷雖已七十多了,但酒量超群,多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在含山呆了兩天,酒就喝了兩天;老雷的盛情讓人感動,但最興奮、最感動的還是老朱……</p><p class="ql-block"> 酒是最好的媒介。林語堂先生說,如果你一天不快樂,你就請客。老雷在接待老同學的快樂中,邀朋喚友舉杯投箸就更快樂了!四十多年的友情,四十多年的思念,四十多年的情結(jié),因為酒逢知己,因為酒的濃烈,將興奮與快樂推向了極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凌家灘</p><p class="ql-block"> 這正是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農(nóng)田、莊稼、村落以及滿眼的風光漾動著迷人的色彩。那個高大的玉人雕塑就矗立在廣場上,頭戴圓冠,飾有方格紋,頂上有一尖角,并飾有三個小圓紐,冠后至頸部有橫線垂簾;他的雙臂就豎在胸前,表情平靜安然,人物造型十分樸拙,卻透出了遠古的神秘;數(shù)千年的蒼海桑田,腳下的土地發(fā)生過什么?那生息融融,雞鳴犬吠的市井景象又怎會突然消失?封藏了數(shù)千年的史前文明告訴我們什么?可能沒有人能說得清那段時間軸上發(fā)生的一切。發(fā)掘,推斷,探測,揭開鮮為人知的秘密會給世人怎樣的昭示……</p><p class="ql-block"> 正是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我站在空曠的停車場上,矚目極其開闊的四野,陪同前來的老雷說,這就是凌家灘。田疇沃野,十分恬靜,在這份恬靜之中,似乎蘊藏著無限的可能。1985年,一位農(nóng)民在自家的菜地里勞作,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白色的石頭。農(nóng)民并沒有在意,只是隨手拾起給孩子玩耍了。然而,卻引起當?shù)氐奈奈锊块T的重視,因為,那不是普通的石頭,竟是一塊古玉!而農(nóng)民拾到古玉的地方,就是凌家灘。</p><p class="ql-block"> 昔日這片沒人在意的土地,忽然熱鬧了起來!考古人員從1985年至2007年先后五次對凌家灘進行了發(fā)掘,發(fā)現(xiàn)大型墓葬和祭祀?yún)^(qū),以及生活區(qū),總面積達160平方米。其中生活區(qū)面積達40萬平方米,一條人工圍壕長達2000多米!從地下挖出玉環(huán)、石鋤、石鑿、石鏟等一批玉器、石器200多件,經(jīng)過測定是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中期中心聚落遺址。原來凌家灘在遠古時期竟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城市!你可以據(jù)此想象,養(yǎng)殖業(yè)、手工業(yè)、種植業(yè)在此興起,并且逐漸形成規(guī)模,城市里人口聚集,城市文明遠超我們對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判斷。2023年,凌家灘遺址被認定為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標志性遺址。</p><p class="ql-block"> 土地,沉默無言,那是她的博大與豐盈。胼手胝足的先民們將數(shù)千年前的文明與精神化作深奧的謎底,就收藏在這片土地之下,只待人們用科學的方法和認知去判斷;那些造型樸拙而生動的玉器、石器、祭壇、紅陶塊遺跡和玉禮器,是否是人類宗教的起源,國家的起源,原始哲學思想的起源,歷法制度的起源,金屬冶煉技術(shù)的起源,龍鳳文化的起源,以及對建筑、工藝美學的追根溯源呢?其意義毋庸置疑,凌家灘是中國與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和代表性的遺產(chǎn)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昭關記</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傳說中的昭關么?關樓高聳,箭垛巍然。我們驅(qū)車很遠的路,就是為了見到你。</p><p class="ql-block"> 沿著褒禪山旅游公路前行二十多公里,就進入景區(qū)的停車場,只見一塊巨石,上面刻有王安石書寫的“褒禪山”三個大字。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1054年,他辭去舒州通判,在回家的途中路過褒禪山,寫下了著名的《游褒禪山記》。文章夾敘夾議,由篇首至“蓋音謬也”,記述褒禪山的由來,并通過對景物的描述而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從第三段起,“于是余有嘆焉”奠定文章的基調(diào),至后面的“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強調(diào)對傳聞要“深思”和“慎取”,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思想家的文字總是那么深邃,一篇好文也讓褒禪山名揚千古……</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旅游路線一路向前,卻不見昭關。問村民,才知跑過了。我們只好沿山路折返,在路旁終于看到了昭關。關樓巍聳,門洞幽深,對應著一條古道,在今天看來并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反倒感覺關樓小了點,局促了點。走上關樓,見一副楹聯(lián):“雄關復聳壯新天史話千秋傳善美;伍相重光昭古鑒心碑百世舉忠長”。殿堂正中央塑伍子胥雕像,手握長劍,氣度不凡。旁邊還有一副楹聯(lián):“誠然千古須眉敗楚破越強吳照輝煌今不減;最是一生肝膽拜相殉國為神遇人英烈無名”。這兩副楹聯(lián)應是對伍子胥人格最好的概括了!</p><p class="ql-block"> 在春秋大國爭奪霸權(quán)的年代,弱肉強食,大國兼并小國,領土擴張;諸侯們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他們之間再發(fā)生爭斗似乎成了一個死循環(huán)。楚平王即位,任命伍子胥的父親伍奢為太師。后來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的讒言,伍奢被殺。伍子胥見父親被殺,嚇得連夜逃走。楚平王為了不留后患,下令畫伍子胥畫像,到處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shù)日,便到昭關。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浩浩大江,形勢險要,并有重兵把守,過關難于上青天。伍子胥火急火燎,一夜急白了頭。東皋公見伍子胥一夜白發(fā)飄然,便安排他更衣?lián)Q裝,混過了昭關……</p><p class="ql-block"> 關樓成了伍子胥人生的一大關隘,那幽幽甬門以及那逶迤而去的山路,便是又一重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六衖</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個特殊的地名——六衖。是含山縣的一位領導告訴我的。這個地名藏有什么秘密?那位領導說,你去了就知道了。你是桐城人,六衖人也是桐城人。聽他這么一說,我就更有興趣了。</p><p class="ql-block"> 老雷陪著我們?nèi)チi,一路上田野里漾青泛綠,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黃渲渲地開著,黃的炫目,黃的讓人心動!我們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行程,終于到達這個叫六衖的小山村。在進入村口時,看到許多來此旅游的游客,人們攜家?guī)Э?,一家人駕車在此游玩就餐,觀看山野風光。我是好奇心驅(qū)使,而非旅游的,所以,我就直奔主題。走入小橋流水人家,村子里十分寂靜。路邊的飯店,好像都不是本地人開的,那些很漂亮的農(nóng)舍,家家戶戶大門緊閉,仿佛村里沒什么人。穿過一個農(nóng)民住宅辦的小展館,來到后面一戶農(nóng)家,只聽見麻將聲聲,就去問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那四位打麻將的中年人見陌生人前來,都停下麻將,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我。我問他們,聽說你們是桐城人?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是啊!我說:你們是怎么從桐城遷徙到這里來的?他們搖搖頭,說,不知道,只有村里的老人知道。我接著問道:村里主要有哪些姓氏?那位年紀稍大點的說道,主要有汪姓、許姓、張姓和黃姓……</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聊天顯然不合時宜,因為,他們要打麻將。走到村里的另一幢樓房,大門緊閉,只有院里那只花貓在搖動著尾巴。鄉(xiāng)村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種茅屋俚舍,鄉(xiāng)間泥濘的土路都不見了,只有小別墅式的建筑,環(huán)境也變好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是什么呢?可能是人氣少了,許多人都到城里打工,人們離開了土地,讓鄉(xiāng)村變得陌生起來……</p><p class="ql-block"> 從含山縣回來,眼前是一路的風馳電掣,是路邊的風景,當然,還有老朱的同學老雷的火一般的熱情。發(fā)乎于心的熱情,是那么真誠與美好,身在其中還真是讓人有些招架不住哩!六衖藏在我心里,因為他們是異鄉(xiāng)的桐城人,他們因何流落到含山,又為什么把這個地方取名為六衖?</p><p class="ql-block"> 我查了一下,衖,意為,巷,胡同。</p><p class="ql-block">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p><p class="ql-block"> 《楚辭·離騷》</p><p class="ql-block">金家香巷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p><p class="ql-block"> 唐·李賀·《綠章封事》</p><p class="ql-block">另有:家衖、香衖、衢衖、里衖、閭衖等組詞。查到這里,讓我想到桐城至明代中葉開始,文化得以勃興,桐城人骨子里深受家鄉(xiāng)文化的熏陶,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文化的重要,取這樣一個文氣十足的名字,也就不足為奇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含山六衖的桐城人是怎么來到這里的,我想大概是明朝末年桐城發(fā)生過一場汪黃民變,那是大明王朝崩潰之前,農(nóng)民的一次大規(guī)模暴動,城里的許多大戶人家紛紛逃亡,許多人遠走他鄉(xiāng)。此外,清代的太平天國運動,也曾給桐城城鄉(xiāng)帶來過動蕩。但不管怎么說,六衖人的流徙,一定是動蕩所致。時光荏苒,六衖人還保持著鄉(xiāng)音,可見一個地方對一個人,一群人,乃至一個種族的影響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不論你走到哪里,都會喚起你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凌晨家灘展區(qū)</p> <p class="ql-block">凌家灘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褒禪山</p> <p class="ql-block">昭關城樓</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雕像</p> <p class="ql-block">六衖村</p>